[摘 要]以中國知識資源總庫(CNKI)的相關數據庫作為數據的來源,采用文獻計量學分析方法,從文獻年度分布、作者、來源期刊和關鍵詞分布4個方面,對2004-2013年國內地方文獻研究的相關文獻進行統計分析,總結國內地方文獻的研究現狀,以期為國內的地方文獻領域研究提供建議和參考。
[關鍵詞]地方文獻;文獻計量;綜述
引言
華夏中國疆域遼闊,文化深厚,各地豐富的地方文獻讓泱泱中華無愧于“文明古國”的美譽,地方文獻在中華民族文化傳承上有著重要作用。總結并評述目前國內地方文獻研究的理論研究和業務工作狀況,將有利于未來地方文獻研究事業的繁榮發展,通過深刻的認識和客觀的分析,促進地方文獻學學科建設,發揮地方文獻更大的社會作用。
1.數據來源及方法
本文選取中國知識資源總庫(CNKI)的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作為檢索數據源,目前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收錄了國內8000多種期刊的全文文獻,收全率超過99%。檢索年限為2004-2013年,檢索式為“主題=地方文獻”,檢索日期為2014年10月10日。檢索結果經過去重、篩選等數據清洗過程后,最后得到3377條文獻記錄作為本文的數據樣本。本文將采用文獻計量學方法和社會網絡分析方法對這3377篇文獻進行分析研究。
2.結果分析
2.1文獻年度分布分析
文獻的年度變化趨勢與文獻知識量的增長有著較為密切的關系,可較好地揭示該領域研究發展趨勢情況。因此,文獻的數量是衡量文獻研究熱點的重要指標之一[1]。通過分析我國地方文獻領域的發文數量,可大致了解該領域文獻的發展狀況,進一步較全面掌握地方文獻研究領域的理論研究水平。
從2004-2013年發表論文數量可以看到,對地方文獻的研究呈現持續平穩增長趨勢,2004年發表論文197篇,2013年達到了393篇,漲幅為99.49%,在2007年和2010年有兩次快速增長,2007年發表論文352篇,當年漲幅為32.33%,2010年達到了416篇。這些說明地方文獻研究已經進入發展階段。
2.2作者分析
1969年,美國著名學者普賴斯在其著名著作《大科學.小科學》中指出,撰寫全部論文一半的高產作者的數量,等于全部科學作者的平方根,這就是普賴斯定律[2]。
公式表示為:
M=0.749×■
其中M為核心作者發表的文獻數量,Nmax表示發表文獻最高的作者的文獻數量。本文將清洗過的3377篇樣本數據導入Bibexcel軟件進行作者(AU)字段的頻次統計,統計結果為最高產作者發表的文獻是11篇,通過普賴斯定律公式計算出M=3,即表示發表3篇及以上的作者為本研究領域的核心作者。通過篩選、刪除編輯部署名文章,最后統計出核心作者177位,共計發表文獻630篇,占總論文數的18.66%,這與普賴斯定律提出的核心作者的發文量占總論文的50%相比較還有很大差距,說明本領域高產活躍的核心作者數量相對較少,缺乏對本領域研究的延展性和深入性。
2.3來源期刊分析
有關地方文獻研究的3377篇論文,來源于183種期刊。其中排名前10的期刊依次是《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圖書館研究與工作》、《圖書館理論與實踐》、《圖書館學刊》、《河南圖書館學刊》、《內蒙古科技與經濟》、《圖書館》、《圖書館論壇》和《黑龍江史志》。其中只有3種期刊(《圖書館理論與實踐》、《圖書館》和《圖書館論壇》)屬于北大版核心期刊,共發表文獻256篇,占7.58%,這說明目前有關地方文獻的研究還處于研究內容不夠深入,研究水平還不夠高的境況。
2.4關鍵詞分析
關鍵詞是為了文獻標引工作而從學術論文中或外選擇出來用以表示全文主題內容信息款目的單詞和術語,是未規范的自然語詞[3]。一個學術研究領域較長時域內的大量學術研究成果的關鍵詞的集合,可以揭示研究成果的總體內容特征、研究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系、學術研究的發展脈絡與發展方向等[4]。本文將從關鍵詞角度,選取本領域的高頻詞進行分析探尋地方文獻的研究熱點。
1935年美國語言學家齊普夫通過大量單詞使用頻率統計分析,提出了文獻計量學的一個重要定律——齊普夫定律。1973年Donohue根據齊普夫第二定律提出了高頻低頻詞界分公式為[5]:
T=1/2(-1■)
其中I1表示出現一次的詞的數量,T為高頻詞和低頻詞的分界頻次,通過Bibexcel軟件對3377篇樣本數據進行關鍵詞(DE)字段的頻次統計,統計結果為I1=84,通過高頻低頻詞界分公式計算出T=12,表示出現頻次為12或大于12的為高頻詞,其余的為低頻詞。本研究中共有16個關鍵詞符合要求,見表1。
■
從表1可以看出:地方文獻學同圖書館學、情報學等相關學科聯系緊密,;信息化大時代環境下,對地方文獻研究也提出了新要求,地方文獻的數字化、網絡化受到重視,建地方文獻數據庫成為當前研究的熱點之一;專題研究突出,對民族地區、西部地區的地方文獻研究較為熱門。
3.結語
通過以上對國內地方文獻領域研究的文獻年度分布、作者、機構、基金、來源期刊和關鍵詞分布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通過對年度發文量分析后發現,國內地方文獻領域的研究正處于穩定發展時期,在2007年和2010年發文量出現了兩次快速增長期,該領域的研究文獻整體呈現穩定上升趨勢。該領域的研究迅速升溫,并在發文量上顯著提升,反映了地方文獻領域的研究變得越來越突出,重視程度也在不斷加強。
(2)通過對核心作者分析后發現,國內地方文獻研究的作者以從事圖書館實際工作的作者居多,經驗性論文較多,研究性論文較少。
(3)通過對來源期刊的分析后發現,有關地方文獻研究的文章大多來源于一般期刊,發表在學術水平高、具有一定影響性的期刊上的文章不多,說明目前的研究內容還不夠深入,研究水平還不夠高。
(4)通過對關鍵詞、高頻詞的分析后發現,地方文獻研究領域的整體水平在不斷的發展和提升,該領域內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已成為研究的主體,并在持續增強。地方文獻領域的研究也正處在一個不斷進步和完善的過程中,而隨著互聯網和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地方文獻數字化、網絡化將成為該領域研究提供新的空間和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邱均平:《信息計量學》,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第44-45頁。
[2]鐘文娟:基于普賴斯定律與綜合指數法的核心作者測評——以《圖書館建設》為例,《科研管理研究》2012年第2期。
[3]葉繼元:《學術規范通論》,上海:華東師大出版社,2005,第123頁。
[4]李文蘭,楊祖國:《情報學期刊論文關鍵詞詞頻分析》,《情報科學》2005年第23期。
[5]魏瑞斌:《基于關鍵詞的情報學研究主題分析》,《情報科學》2006年第9期。
作者簡介:文陽,電子科技大學圖書館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