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韓 丹
遙控航拍:換個角度拍新聞
——從昆山中榮工廠爆炸看新媒體環境下航拍技術的應用與思考
□ 文/韓 丹
提到航拍,大多數人會聯想到傳統航拍所用的飛機、直升機、熱氣球、宇宙飛船等。近幾年,遙控模型飛機航拍的方式出現,這就是我文內所說的航拍。遙控模型的飛行和照相機的控制均采用無線電,因此飛行高度比其他類型航拍都低,所以我更喜歡稱它為微航拍。這種模型航拍器有兩種,一種是模型直升機,一種是多旋翼。
2014年8月2日,江蘇昆山中榮工廠特大爆炸,我作為《都市快報》特派記者,下午3點到達現場后不到一刻鐘,就把航拍照片發給后方編輯。都市快報官方微博、官方微信馬上發布,當天微信閱讀量超過10萬。
中央電視臺知道我在航拍后,通過報社協商,獲取相應素材。接連幾天,央視“新聞聯播”“新聞直播間”等多個欄目都采用了我航拍的現場視頻?!堆虺峭韴蟆返奈⑿殴娞枴把虺鞘晨汀睂Υ税l表評論稱:“新裝備嚇死人:昆山特大爆炸現場上空驚現無人機,眾記者甘拜下風?!贝宋囊惶禳c擊量就突破了兩萬。
在新媒體環境下,新聞記者如何把航拍技術運用到新聞報道中?如何把航拍作品傳播最大化?我在實踐中逐步摸索。
昆山中榮工廠發生大爆炸后,我第一時間帶上“快拍一號”航拍器,以便更好地記錄現場情況。
抵達昆山后,距離中榮工廠還很遠,就看見了警戒線,我們趕緊停車,以最快速度展開“快拍一號”航拍器,校準、啟動、起飛一氣呵成。這時,很多媒體記者和群眾圍過來,觀看監視器的實時航拍畫面,他們都無法靠近爆炸廠房。
從這個實例可以看出,航拍可輕易突破人為封鎖限制,這對新聞記者來說,太重要!此次航拍,我從多角度拍攝爆炸廠房情況,盡量降低航拍器高度,使畫面中能清晰地看到爆炸車間滿地的輪轂,甚至能看清救援人員的面貌。如果不采用航拍,對一個沒得到授權的攝影記者而言,這樣的畫面絕對無法拍到。
面對每天的常規新聞,我也嘗試運用航拍手段進行報道。2011年6月,西湖申遺成功。作為杭州記者,我從新聞角度考慮“換個角度看西湖”。采用航拍,可以讓一座原本熟悉的城市,以全新面貌展現,讓讀者看看熟悉中的意外。
今年8月,我精選的一組以杭州的春夏秋冬為主題,名為《你從未見過的航拍杭州,這才是天堂》的航拍照片,經都市快報官方微信發布后,在網上被瘋狂轉發,人民網、《中國日報》、鳳凰網、新浪網、騰訊網等大量轉載。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有3000多個微信公眾號發布了這組照片,讓這組照片在微信朋友圈達到刷屏效果。其實,這組風光照片不是一蹴而就拍攝,它是我四年來各種航拍手法的總體呈現,陸續刊發在《都市快報》的天氣新聞版。畫面有清晨,有日暮,有垂直視角,有平視,有的是同樣景物冬夏兩張對比圖,采用何種手法,完全取決于拍攝景物。這些景物,對杭州人來說,都是熟悉的,但沒從這個角度見過,這就是航拍的魅力。
在日常新聞報道中,新聞航拍不但可以把記者的眼睛送到新聞現場上方,全面觀察新聞現場狀況,對稿件的完成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還可以讓觀眾如親臨現場,完全自主地了解新聞狀況,這在新媒體環境下,更容易實現。
航拍,首先是航,然后才是拍。要航得安全,航得順利,否則對于“拍”來說都是空話。設備可以購買,技術可以學到,但操作者的情緒控制和拍攝時機的把握,需要更多的磨 練。
對于航得安全,我有深刻教訓:第一架航拍機剛剛航拍就墜毀了。那是2010年,我接手杭州市民攝影節的主題攝影展《航拍三江兩岸》,第一架航拍機組裝好,經過幾次試驗,就到新安江大壩去拍攝。起飛很順利,飛行也正常,拍了很多照片,畫面也很好,拍了5分鐘后,覺得畫面拍攝到位了,就準備飛機下降。飛機慢悠悠往下降時,我有些心急,想快一些,就把遙控油門拉到底,結果螺旋槳就停轉了,飛機自由落體掉到水里。這可是我第一次正式拍攝,幸好潛水員幫我把飛機撈上來,但徹底報廢,相機鏡片射穿,就剩一個空殼,幸好儲存卡沒壞,照片還在。飛機摔爛了,怎么辦?好不容易把航拍做起來,總不能就這么放棄吧?更何況有攝影節任務等著,只能咬碎牙齒往肚里咽,再做一架。
因為有第一架的經驗,第二架做得很順利,改進了之前出現的很多問題。我用它拍了很多地方,這些照片作為航拍三江兩岸主題展,吸引了很多觀眾。相關負責人看到這么多照片,正式為航拍飛機冠名——“快拍一號”。
另外,航拍一定要取得當地航管部門的同意,報社經過多次與航管部門的溝通,取得了支持。
航拍只是手段,不是唯一目的。捕獲新聞需要航拍技術,而從哪些角度解讀新聞,就考驗航拍記者的新聞功底。
現在,新聞航拍已經常態化運用到《都市快報》的新聞報道中,一次成功的新聞航拍,會使報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2014年7月31日,杭州發生地鐵四號線工地塌方透水事故,我攜帶“快拍一號”快速抵達現場,用最快速度,多角度、多方位、多高度飛行完了一個架次,只飛了3分鐘。這樣做的目的是在最短時間取得盡可能多的信息,在不經過剪輯的情況下,立刻上網發布,方便后方多媒體傳播搶時間的需要。就這樣,在我第二個架次航拍還在進行中,第一架次的畫面就已經通過《都市快報》的官方微博、微信發布了。而第二架次與第一架次的畫面內容是有區別的,第二架次拍攝更多的細節,這樣也彌補第一架次為追求時間所做的割舍,同時,也更注重畫面的藝術感。
航拍中的“拍”,更多強調攝影者以自己的感悟去掌握一門綜合技能。其中,對新聞的不同理解、對技術的長期磨礪,以及對畫面藝術的追求,是成就一次航拍、完善一張照片的關鍵所在。
當前,航拍還有許多需要突破的地方。新聞航拍與風光航拍不同。新聞航拍,不能給讀者呈現畢加索油畫一般的風光片,讀者需要的是新聞事件的全貌和新聞現場關鍵部位的最清晰畫面,因此就要求飛得低。因此,也帶來安全問題。飛行時間是新聞航拍亟須解決的問題。如果在航拍飛機換電池期間出現關鍵瞬間,那就會錯失良機。
航拍,說到底就是給大家換個角度看世界,世界還是那個世界,只是視角變化了。善于運用各種光線條件、各種地理地標,靈活機智地使用航拍器,相信你的航拍照片會一次比一次好看。
(作者單位:都市快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