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慧榮
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建筑設備工程施工》課程理論與實踐教學的研究
何慧榮
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高職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培養高技術的人才,目前《建筑設備工程施工》不能突出高職高專技能型人才培養的特性,內容上比較分散,屬于普及基礎知識,無法配套土建施工過程中的設備施工。而我院《建筑設備工程施工》課程是我院重點專業“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專業選修課,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對建筑設備的特性進行深入了解和認識,能夠配套土建施工,編制基本的方案,進而達到最大的經濟效益,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
《建筑設備工程施工》是我院的一門重要的專業選修課,在整個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課程中對核心課程起特殊的輔助作用。
1.課程定位主要針對學生的施工管理理論和實踐技能操作能力,區別于過去單一的土建施工的能力,重點強調了施工過程中的土建施工中相關的設備基礎知識。
2.實訓過程中實施開放性設計
注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突出與生產實踐的聯系是本課程的。在實訓中進行了以實踐圖紙為基礎進行模擬實踐設計施工模式的嘗試,以提高實驗教學質量。在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 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想象和設計施工能力,切實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專業技能型人才。
3.課程教學與社會實踐緊密結合,創造現場見習條件
為了實現課程教學目標,我們對行業動態、新材料、新工藝的使用能及時把握,并有針對性性地安排學生參觀學習在實踐中的建筑設備正確安裝方式,同時引導學生加深對土建類規范施工的理解,實現專業教育與社會實踐緊密結合。
4.本門課程定位情況
前修課程是建筑識圖與構造》《工程力學與結構》《建筑工程測量》同時和《地基與基礎工程施工》《砼與砌體結構施工》等核心課程相配合,共同完成房屋建造過程的學習。后續課程主要是針對《頂崗實習》、《畢業設計》。
《建筑設備工程施工》課程本身是建筑工程專業的基礎課程,該課程具有非常強的實用性,是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學生需要掌握的一門應用技術課程。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為廣廈學院的品牌專業,其實訓基地是2007年中央財政支持的建筑工程技術實訓基地。本課程利用1:1模型,按照建設品牌專業對各主要專業課程的要求,使本課程教學水準在同類院校中處于領先地位。目前,《建筑設備工程施工》課程的師資力量雄厚,實訓人員、實訓條件良好。實驗室資源豐厚,實驗設備按國家標準要求進行建設,隨時更新,完全能滿足教學需要。
(一)教學模式:以培養學生配合土建施工的設備安裝施工為主要內容,以項目化教學為主體的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結合土建施工過程,以培養學生實踐動手和管理操作能力為核心,以任務驅動為主體的教學模式。
教學內容:改革課程教學內容,采用項目化教學,根據崗位培養方向將本課程分為五大項目:建筑給排水工程施工圖的識讀與安裝;建筑消防工程施工圖的識讀與安裝;建筑采暖工程的識讀與安裝;建筑通風空調工程施工圖的識讀與安裝;建筑變配電工程施工圖的識讀與安裝;建筑電氣工程施工圖的識讀與安裝;智能建筑電氣工程簡介。
教學方法;教學團隊;教學評價:實行理論技能階段性“駕證式”考核方式,注重學生實踐運用能力的評價。
在教學環節上增加實踐教學環節。
在知識結構體系上將專業理論型的內容體系轉變為和工程應用相結合的理論體系。
(二)教學內容:課程教學內容精化,將本課程分為五大模塊,教學內容注重基本識圖及施工的教學,加強對學生對土建施工過程中設備預埋意識能力的培養,同時將職業崗位證書考試內容與教學內容融合,同時增加新標準,刪除一些舊標準。以實用、夠用為準則,加大突出主要內容的應用性和針對性。
(三)實踐項目設計,加強理論與工程實際的聯系,增強工程意識。設置以下三個項目:
項目一 繪制建筑給排水施工圖 (2學時)
項目二 繪制建筑內部暖氣、燃氣管線系統施工圖 (2學時)
項目三 繪制室內電力系統施工圖 (2學時)
(四)教學方法:采用任務驅動、實物教學法、講練結合、案例分析、工種施工訓練法等教學方法。特別是在現場教學設計中進行1:1建筑模型參觀,認識建筑室內外給排水系統各類管線名稱以及施工方法以及認識建筑室內電氣工程系統管線名稱以及施工方法
(五)本門課的存在問題,解決方法。
學生基礎知識薄弱,課程前后銜接較少,落實起來難度較大。學生學習主動性較差,對教師和教材的依賴較大。對課程不夠重視,認為和就業聯系不大。
解決方法:讓學生了解課程的重要性。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選擇,增刪得體。同時貫徹理論夠用、和工程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因地制宜,采用用靈活的教學方法 。
1.學生上課前的“職位需求”介紹
按照教學內容的需要,例如我們將職業層次施工員、技術負責、項目經理等介紹給學生,并介紹每種職業所需掌握的知識面(設備知識的掌握便于提高總體管理水平),增加學生職業認識的同時,極大的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接受建筑設備這門課。
2.建設市政實訓室進行實體教學
建設“建筑設備實訓室”,教學中盡可能在每種建筑設備類型的課堂教學中采用實物樣品教學,讓學生更好的了解新型建筑設備。
3.現場教學(1:1模型、教室、家庭)
在教學過程中,引入1:1模型將土建與日常設備施工結合起來,學生在學習設備同時獲得相應的土建工序知識,這樣獲得很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對水電管道的預埋方法,管子不同時間的埋設和不同方式的埋設,都會對結構有不同的影響,讓學生對自然裂縫和人為裂縫有了直觀認知。
同時利用教學樓的內外開展現場教學。如在課堂上拆取開關插座面板進行身邊認知,對走廊消防設備的測量,進行規范認知,或者家庭給排水電氣的維修等。課程教學突出應用能力的培養,教學過程重視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融合,實現課程內容的重新序化,重點體現在根據學生特點、課程特點將課堂搬到實訓室、1:1模型進行,在教學中以學生實踐操作為本,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課堂上對客觀象、舉一反三,研討糾偏,分析推理、引導鼓勵;在現場教學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加深感性認識,在實踐中培養應用能力,理論指導實踐,將問題反饋到課堂。通過課堂——現場——實踐的課堂循環過程達到教學目的。
4.案例教學法
對實際運用較普遍的部分,提供建筑實踐圖紙圖集,要求學生學習如何識讀圖紙,了解設計意圖,進而如何實現施工。如在講建筑給排水時,教師在課前用多媒體給出一個圖紙案例,先學習圖紙相應的表示方式,然后要求學生說出管道水流方式,進而提出其每層施工方式及線路布置安排,最后讓學生根據建筑物特點對管道有無改進方法。教師在適當的時候進行案例啟導,通過師生互動,導出施工臨時給排水的設置和計算。學生通過這一過程,既掌握了基本的設計理論,也學會了施工方法和簡易的施工計算。這種教學方法真正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一體,又符合高職培養的理念,也提高了學生利用理論知識解決工程實際施工問題的能力。
5.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
()()
以學校自編建筑施工圖實例圖集為案例,根據建筑布局特點,采用任務書指導書教學模式,每個學生根據自身理解布置建筑設備,通過完成平面圖和系統圖設計任務來組織課堂教學,達到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目的。
(六)教學團隊:通過集體備課、豐富經驗的骨干教師親身現在指導、聘請兼職教師講座指導等方式,以及通過校企合作方式武裝教學團隊。
(七)教學評價:實行“駕證式”考核方式,采取階段性理論和技能的考核。理論成績平時成績40%,期末成績60%。技能成績課程內容比重分布,繪制建筑給排水施工圖占40%;繪制建筑內部暖氣、燃氣管線系統施工圖占30%;繪制室內電力系統施工圖占30%。
(八)現代教學技術手段的應用: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手段進行教學,現已構建系統全面的理論教學和實訓教學電子課件,同時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優質工程視頻錄像及圖片等,讓學生對設備工程施工有更深入的理解。
我們進一步深化本課程的教學改革和課程建設,繼續做好《建筑設備工程施工》課程的教學工作,不斷完善課程教學大綱及教學基本要求。建立網絡試題庫系統,繼續進行教學改革的探索和創新。積極自編特色教材。建立設備實體施工實訓場地,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