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玉蘭
黑龍江省畜牧獸醫信息中心 黑龍江哈爾濱 150008
奶牛日常及冬季的飼養管理措施
單玉蘭
黑龍江省畜牧獸醫信息中心 黑龍江哈爾濱 150008
本文從兩個方面對奶牛的日常飼養管理和冬季飼養管理分別進行了論述,尤其是掌握好冬季飼養管理技術,對我省廣大奶牛養殖戶來說,更為重要。
奶牛;日常;冬季;管理措施
我國東北屬于高寒地區,尤其是黑龍江省,部分地區最低溫度甚至達到零下40℃左右。這對于奶牛養殖戶來說,冬季的飼養管理顯得尤為重要,這個問題解決不好,將直接影響到養殖戶的經濟效益。
根據當地牛病的流行特點,堅持“防重于治”的原則,有計劃地對牛群進行藥物預防和免疫接種,防止傳染病和寄生蟲病的發生。特別是冬春季奶牛體表易受疥螨和牛虱等寄生蟲的侵害,奶牛采食了整個夏秋的青飼料,腸道容易感染各類寄生蟲。因此,在冬初要對奶牛進行1次徹底的驅蟲防病工作。平時對牛群勤觀察,發現奶牛疾患要及時進行診治。
做到6凈,即圈舍凈、用具凈、飼料凈、飲水凈、空氣凈、牛體凈。對牛圈、牛舍勤清掃,定期用10%新鮮石灰水或者3%漂白粉等消毒殺菌;對飼草、用具等應勤放在陽光下曝曬;對工作服、醫療器具勤煮沸消毒。冬季奶牛食枯草較多,而枯草在收貯時易混人雜物,傷害奶牛的腸胃。因此,在飼喂前應仔細檢查飼草,剔除雜物。還要特別注意奶牛周圍環境的衛生情況,每天最好刷拭牛體1-2次,既能除去污物,保持體表清潔,又可促進血液循環,便于對奶牛進行調教。方法是由前至后,由上到下。在奶牛的睡床上要經常放些干草使奶牛夜晚睡得舒適,創造良好的衛生環境。
奶牛生長至18月齡達到體成熟,方可進行初配;牛犢出生后,應及時哺乳初乳,以提高機體免疫能力。
長期拴養的奶牛,要堅持必要的運動,每天2次,可在舍外和舍內運動場進行,每次0.5-1.0小時。注意擴蹄,運動場應平整,無磚頭石子,保持蹄部的清潔,每6個月定期修護蹄部1次。
奶牛口糧中的青飼料種類不得少于2種,精飼料成分不得少于3種。目前許多奶牛飼養戶對精、粗飼料的調配達不到種類要求,滿足不了奶牛生長發育和哺育犢牛、泌乳的需要,致使奶牛生長發育受阻,泌乳量減少。
飼喂要定時定量,每天飼喂3次為宜,少給勤添,飼喂順序大多采用先精后粗,喂量要根據奶牛的體重而定,并且防止因飼料突然改變而引起消化道疾病。
進入冬季的奶牛,由于外界環境的改變,必定導致體能的消耗。用來補充其能量的飼料主要是玉米,在蛋白飼料不變的前提下,應增加玉米20%~50%。每天給高產奶牛供給的精料應達到6-8千克,給一般產奶奶牛供給精料量每天不少于3.2千克。
冬季應給奶牛多喂青貯、微貯等多汁飼料,從而代替夏秋季奶牛采食的青草類多汁綠色飼料。實踐表明,冬季飼喂青貯或微貯飼料的奶牛產量比不喂青貯或微貯飼料的奶牛多約1倍。可見如果冬季給奶牛飼喂足夠的多汁飼料可以增加其產奶量。
由于冬季奶牛飼草料成分單一,每天在飼料中必須配人5—15克的鈣和磷。為防止奶牛鹽中毒或由于食鹽過多而帶來其他不良病癥,在給奶牛補鹽時應盡量攪拌均勻,有條件的農戶可購置鹽磚和鹽槽讓奶牛自由舔食為宜。
冬季給奶牛供水不足會直接導致奶牛產奶量下降,引發其他功能紊亂。奶牛忌飲冰碴水,因為冰碴水容易引發消化不良,從而誘發消化道疾病,嚴重影響奶牛產奶量。在紿奶牛飲水時最好將水加熱到10~30℃。另外,奶牛需要全天供水,而不應按頓供水。
許多飼養戶冬季只有雪天才將牛趕進房舍內,平時都將奶牛散放在露天場內。在這種情況下,會隨著氣溫的下降造成奶牛體能消耗,嚴重影響產奶量。進入冬季后,當夜晚氣溫降到零下15℃以下時,應將奶牛趕人圈舍過夜,以防因凍傷乳頭或使體能消耗過多而影響其產奶量。冬季牛舍內溫度一般保持在 10-25℃為宜,牛舍濕度不宜過高,其相對濕度不宜超過60%,否則會使奶牛受到水分過多的外界刺激,導致其產奶量下降,嚴重者會患某些由真菌引起的病癥。
冬季晝短夜長,氣溫低,幼畜極易發生疾病。因此,養殖戶必須加強預防措施,確保幼畜安全越冬。
冬季常出現較強的冷空氣襲擊,幼畜容易著涼感冒或誘發其他疾病。畜禽圈舍必須能防嚴寒,在冬季應經常檢修圈舍,保證頂不漏雨雪、四壁無風洞并做好地面鋪墊草、掛好門窗簾等防寒保暖措施。
圈舍常清掃、墊草勤更換、污水、糞便早除凈。清除的墊草、糞便應定點或在化糞池內堆積,用生物熱發酵消毒處理,以保持圈舍清潔衛生、空氣新鮮,給幼畜一個干燥舒適的良好環境。
入冬后氣溫低,畜禽體內熱量和營養消耗增加。因此,必須加喂一些玉米、谷物、麥類等含能量高、營養全面的配合飼料.能使畜禽壯體增膘,增強抗病力。飲水應飲用清潔溫水或井水,保證畜禽吃飽飲好,避免夜間饑餓。牛羊應抓住無雨雪冰凍時機,到背風向陽較溫暖的草坡上進行游動放牧,中午不休息,放牧遲出早歸。盡量趕到小氣候比較溫暖的河灘、塘壩等背風處曬太陽,多活動。
畜禽圈舍要常消毒,常用生石灰加1份水制成熟石灰,然后加4份水即成20%的乳劑用于消毒。也可用其他有效消毒藥品消毒,藥液應現配現用。圈舍常規消毒要定期進行,飼槽用具洗滌消毒每7天1次。專業戶(場)應在大門,人畜通道出入口設消毒池或鋪墊消毒地毯。消毒液、消毒地毯要勤換,保證新鮮有效。外來人員及車輛進出,必須采取消毒。
冬春季要為幼畜進行免疫注射,以便及早提高畜禽機體的免疫力。在免疫注射中必須按照嚴格要求和程序操作并做好登記建檔,佩戴免疫耳標,幼畜免疫密度必須達到100%。
很多奶牛戶認為牛體較大有抵抗力,不注重預防疫病和環境衛生.這樣會導致奶牛染疫發病或造成死亡,結果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在奶牛的養殖過程中,在傳染病和寄生蟲病的防疫措施中,通過消毒殺滅病原體,是預防和控制疫病的重要手段。由于各種傳染病的傳播途徑不同,所采取的措施也不盡一致。
對于通過消化道傳播的疾病,以對飼料、飲水及飼養管理用具進行消毒為主;對通過呼吸道傳播的疾病,則以對空氣消毒為主;對由節肢或嚙齒動物傳播的疾病,應以殺蟲滅鼠以達到切斷傳播途徑的目的。
每年季節轉換期結合轉飼、轉場.對牛舍、場地和用具各進行1次全面大清掃,大消毒;以后牛舍每月小消毒1次,廄床每天用清水沖洗,土面廄床要勤清糞.勤墊圈,產房每次產犢后都要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