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軍喜
[摘 要]清朝建立初期,遭到戰爭破壞的社會經濟蕭條,百姓生活困難,社會生產力出現嚴重倒退。面對千瘡百孔的社會現實,清朝初期,當權者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采取很多經濟增長方式,試圖盡快回復社會經濟。文章主要對清朝建立初期的社會經濟恢復進行簡單的研究,分析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的原因,以及清朝前期統治者對恢復社會經濟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等等。經過一段時間的經濟發展,在清朝中期,社會經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而這一切要歸功于清朝初期統治者所采取的一系列有利于經濟發展的措施和政策。
[關鍵詞]清朝初期;經濟恢復
清朝在明朝之后又建立起一個龐大的國家,然而大明朝的覆滅和清朝的建立并非偶然,若不是明末昏君當朝,貪官當道,明朝社會經濟一片繁榮,清朝也不會有機可乘。明末清初之際,社會經濟出現蕭條倒退,加上連年混戰,社會經濟已經完全支撐不起國家的發展。清朝建立初期,如果不盡快恢復社會經濟,也不可能迎來之后的經濟大繁榮的景象。
一、明末清初社會經濟蕭條的原因
明朝末期,皇帝昏庸,奸臣當道,社會土地兼并現象嚴重,社會矛盾進一步激化,進而社會生產力也遭到嚴重的破壞,最終導致社會經濟危機的發生。明朝中期,南方經濟明顯好于北方經濟,其主要原因是南宋時期,國家的經濟重心已經開始向南轉移,到明朝中后期,尤其是明末時期,國家已經完成經濟重心的南移。就此,我國北方經濟發展緩慢,同時不斷受到邊關騷擾,戰事繁多。最終,在明朝末年,北方地區經濟發展失衡,社會矛盾嚴重,社會生產力水平底下,民不聊生,清軍一舉拿下北方地區,占領中原。
清軍占領山海關之后,戰事基本已經結束。但是,只要發生戰爭,社會經濟就會出現大蕭條。戰爭會破壞農業生產、手工業生產及其他生產業的發展,不但不能促進經濟發展,反而致使社會經濟發展滯后。所以,在清朝初年,社會經濟不堪一擊。如果統治者不采取有效措施促進經濟發展,社會將面臨更大的危機。
二、清政府采取的經濟恢復措施
在清朝統治的初期,社會經濟并沒有如預計一樣開始慢慢恢復,統治者采取的都是不斷破壞社會生產力的措施,例如民族高壓政策,圈地運動等等。這對于已經不成樣的社會經濟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人民為了生存,不得不棄田逃荒,田地無人管理。至此,社會問題已經非常嚴重,如果統治者再不及時采取措施,社會問題只能愈演愈烈。
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清朝統治者首先從土地政策開始進行改革,清政府宣布全國實施土地開放,大力鼓勵漢民去關外開墾荒地。在順治元年,統治者下令:州縣衙所荒地,無主者分給流民和官兵。順治八年諭令:山海關外荒地甚多,有愿出關墾地者,令山海關造冊報部,分地居住。到康熙時,這已經成為國家壓倒一切的急務,因此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興修水利,獎勵墾荒,禁止圈地,改革賦役制度等等。
首先是調整和改革賦稅制度,清王朝為了適應生產力的發展,緩和民族矛盾,鞏固取得的政權,采取了“輕徭薄賦”的政策。順治元年,清政府頒布取消了三餉加派的命令,并在命令中揭露和抨擊三餉加派的嚴重危害??滴跤H政后,特別是在收復臺灣、平定三藩之亂以后,國家政權穩定,進一步采取了有利于社會經濟恢復和發展的措施,為清朝社會經濟今后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明代的賦役制度是按田畝數和人丁數的原則征收賦稅,但地畝數變動很大,人丁數的流動性強,使得統計很不準確,這既給貪官污吏徇私舞弊提供了很多便利,也出現了很多不公平的問題。隨著經濟恢復、社會穩定、人口增長,清政府認識到必須進行更大的賦役改革,特別是要消除征收賦役按照地畝數和人丁數雙重標準所帶來的混亂和弊病??滴跷迨荒?,清政府規定,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戶口數字為固定標準,以后到達成丁年齡的稱為盛世滋生人丁,再不承擔丁役,永不加賦;人丁遇有減少時,用新增人丁抵補,保持原額不變。這便是所謂“盛世滋丁,永不加賦”。這一重要措施的實行,并不是取消人丁稅,而是把全國征收丁稅的總額固定下來,不再隨著人口的增加而增稅。
水利是農業的根本,農業發展,土地開墾必須依靠水利的支持。依靠自然降水很難滿足農業種植,所以,歷朝歷代的明君都會大力興修水利,積極開發農田種植。清朝統治者也不利外。自康熙登基之后,就已經認識到興修水利的重要性,此外,康熙還鼓勵百姓開墾荒地,不斷擴大農田種植面積。
有了清朝初期經濟的穩步發展,才有了后來的“康乾盛世”。清朝中后期經濟發展能取得空前的繁榮,絕大程度依賴于前期的有力措施,??登⑹莱掷m了120年左右,在中國封建統治末期能夠出現這樣的局面,不得不說是一個值得令后人思考的重大歷史現象。
三、總結
綜上所述,清朝中后期得以實現經濟繁榮,社會發展,主要依賴于清朝前期經濟恢復較快,統治者采取了很多有利于經濟恢復的政策,為后來的康乾盛世奠定了絕對的物質基礎,也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參考文獻:
[1]陳紅.試論清朝前期東北地區人口流動及其影響[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8(01)
[2]王云紅.清初流徙東北考[J].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6)
[3]武航宇.略論影響清代賦稅制度的主要因素[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3)
[5]王麗英.簡論清代前期的外商政策[J].惠州學院學報.2006(02)
[6]岳金平,馬暉.近年來跨地帶人口遷移對東部經濟發展的影響分析[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6(08)
[7]郭衛東.太原市經濟和資源的人口承載力研究[J].經濟師.2008(04)
[8]馮曉憲,王彥梅.淺析我國的人力資本投資與經濟發展的態勢與對策[J].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