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剛
[摘 要]文獻采訪工作是圖書館一項基礎性的業務工作,優秀的文獻館員是做好文獻采訪工作的重要保障,本文從文獻館員的基本功、文獻館員的學養、文獻館員的能力培養三方面綜合闡述。
[關鍵詞]文獻館員;基本功;學養;培養
傳統圖書館向現代圖書館的轉變不光體現在服務手段與服務方式的轉變,而且體現在工作機制與工作性質的轉變。以文獻本體論為例,傳統的藏書建設升格為文獻資源建設與信息資源建設,傳統的采編人員作為一個專業技術崗位更名為文獻館員,傳統的采、藏、流、轉、補工作程式演變為采、整、流、析、補。簡單概括這一工作程式,可描述為:采即采訪、購入;整就是分類、編目與加工;流是流通、閱覽;析包括分析、揭示;補即補充。這種工作機制與工作性質的轉變帶來的是圖書館工作職責的相應變化,要求文獻館員一要當好技術員,精通圖書管理系統,從讀者類型與借閱權限設置、館藏地點設置、采編數據管理與分析、數據庫建設與管理到通借通還共享平臺搭建,無所不能;二要當好管理員,服務特色窗口建構特色館藏、文獻入藏與清點、文獻剔舊,直至文獻庫房管理,無所不包;三要當好信息員,把握最新文獻信息、了解文獻建設業態、建立聯合采購機制、開展文獻資源共享,無所不知。現代圖書館的具象性與客觀性顛覆了我們原有的一些認識,文獻館員工作的多樣性、綜合性與現代性使其成長為一個館的核心館員,并在圖書館的發展方向與發展前途方面發揮著決定的作用。文獻館員之價值與意義讓我們不得不進行一次全面的解讀。
一、文獻館員的基本功
任何一個行業都有自己的準入標準,有的已經明文公布,有的則屬于暗規則。圖書館除了有自己的職稱評定機制還有專業技術崗位設置,對圖書館內工作在各行各業的館員都提出準入條件,對文獻采訪人員的能力要求也是相當具體,不僅要求其參與制定圖書館分編業務工作細則與制定文獻采編工作條例或規章,而且要求其掌握分類法、主題法、編目法、排檢法等,具有解答分編疑難問題的能力。以筆者之理解,文獻采訪館員的能力要求可從以下三個方面簡單概述:
(一)定位分析能力
文獻館員的定位分析能力不是基于自身工作職責的定位分析,而是以圖書館服務導向為核心的文獻資源建設定位分析。定位分析的三大前提條件:一是本館的文獻購置經費,二是本館的服務窗口設置,三是本館重點服務對象。定位分析的三大要素:一是依據讀者類型的文獻資源建設,二是依據政治經濟特色與文化傳統的文獻資源建設,三是依據地理位置的文獻資源建設,跨地區服務。文獻館員可以依據定位分析的三大前提條件與三大要素具體情況,對文獻資源建設進行系統、全面的分析。
(二)定性分析能力
文獻館員必須有對本館文獻建設的整體認識能力。重點分析研究文獻建設的特色性、系統性、前瞻性,體現文獻館員的整體規劃能力。使文獻建設成為一門藝術,不同時期、不同館員留下不同的烙印。
1、系統性:各文獻類別占比,讀者類型與文獻類別占比,讀者閱讀傾向調查與文獻占比,讀者閱讀方式與文獻占比,館藏文獻利用率與開放度占比,基藏與開放占比。
2、特色性:特色文獻的歸納、特色讀者對象的調查、特色文獻的補充、特色文獻的管理與開放。
3、前瞻性:現代化圖書館建設與電子文獻館藏統籌兼顧,電子文獻的采購、數據庫的采購、特色數據庫的自建(如古籍、地方文獻)。
(三)定量分析能力
文獻館員必須具備一定的信息組織能力。信息組織:是指采用一定的方式將大量的、分散的、雜亂的信息經過組織、整序、優化、存貯,形成一個便于有效利用系統的過程。文獻采訪人員可從以下三方面搜集信息:
1、館藏統計與調研:館藏結構及質量分析,重點文獻、優秀圖書館藏情況調研,館藏數字資源統計分析。
2、利用數據統計分析:讀者人次、外借冊次、閱覽量、通借通還量、文獻傳遞量、登錄量、點擊量、檢索量、下載量。
3、讀者反饋評價:服務效果匯編、服務案例收集,讀者留言、投訴、建議,資源使用情況調查、讀者滿意度調查。
二、文獻館員的學養
李大釗、繆荃遜、潘祖蔭、顧廷龍,這都是圖書館史上赫赫有名的學者,綜觀其淵源似乎都與國學能夠掛上號。的確,即便是在今天,圖書館古籍部是個出人才的地方,一則圖書館享有文獻資源的壟斷性,近水樓臺先得月,得天獨厚的條件為人才的成長提供了先天的保障,二則一心治學的國學有心人偏愛圖書館的古籍部。圖書館治國學者心無旁騖,學易有成,文獻館員手頭事務繁雜,鉆研課目眾多,學業頗多阻滯。但是,作為一個甄別優劣為讀者提供文獻資源的圖書館文獻館員,其學養標準是不可或降的,當然,學養可以是國學,也可以是國學以外的其它專業。
文獻館員更多是一個技術崗位,但我們不光需要解決特定問題的專家,我們同樣也需要學養豐厚的學者。這就不得不提及文獻館員的必修課。
(一)信息技術課
信息技術是文獻館員需掌握的一門基礎性的課程,掌握信息技術主要強調的是利用信息技術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學習、資源共享的學習環境,調動自身的主動性與積極性,鍛煉創新思維能力與實踐能力,更為重要的是把以計算機及網絡為核心的信息技術應用到文獻采訪工作中,培養自身的信息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與信息利用能力。
(二)文獻檢索課
文獻檢索是指將文獻信息按一定的方式組織和存儲起來,并根據信息用戶的需要找出有關的信息過程。要求采訪館員通過不斷收集信息、分析信息,這里的信息要素包括館藏文獻資源建設實際情況、讀者需求以及文獻出版相關信息,繼而做出正確的判斷,采購到適合本館的文獻資料。
(三)采編專業課
文獻館員是一個復合型的專業人才,不僅僅要求其出色地完成文獻采購工作,還要求其熟練掌握圖書館采編流程,因此采編課也是文獻館員需要掌握的專業課程。圖書的采訪、驗收、分類、著錄、加工、移送等細則方法需要文獻館員一一掌握。
(四)經濟管理課
面對復雜的圖書采購市場,文獻館員在選擇文獻時作出科學合理的判斷需要具備一定的經濟管理基礎,主要表現在要合理利用有限的購書經費,使購書經費能夠發揮最大的效用;另一方面則是要求文獻館員具備專業的管理經驗,要求其根據客觀實際情況用系統的觀點和方法管理和規范文獻采訪,使得文獻采訪工作適應和滿足圖書館的要求。
三、文獻館員的能力培養
一個館,文獻館員可能不止一人,科班出身的文獻館員越來越多,在崗位配備的時候首先要做到文理兼顧。我們的教育體系以文理劃分為主,體育藝術為輔,現在文科又進一步劃分為史政科與史地科,理科又進一步劃分為物化科與生化科,術業有專攻,不同專業背景的文獻館員有機組合才能形成一個基于不同類別專業人才的完整的文獻甄選機制。但是,這樣的混編隊伍其成員學養難以統一標準統一要求,因此我們必須從體制上建立由圖書館學會牽頭的文獻館員培養機制,全面提高文獻館員的學養。
(一)建立文獻館員的學習平臺
文獻采訪工作的時代性要求采訪館員具備現代與超前意識,文獻館員這種意識與能力的培養需要圖書館為其搭建學習平臺,一方面由圖書館學會開展針對文獻館員的繼續教育工作,另一方面各圖書館通力合作舉辦各種學術研討會,促進文獻館員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相結合。
(二)建立文獻館員的學習機制
建立健全文獻館員的學習機制,文獻采訪的現代技術與先進方法要求館員不斷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的管理與運用能力。一方面要深入挖掘傳統業務技能的潛力,實現傳統文獻采訪與現代先進技術的有機結合;另一方面通過對文獻館員的培訓,及時補充新知識、新技能,逐步更新與完善文獻館員的知識結構與業務能力。
(三)明確文獻館員的工作職責
圖書館學會通過建立文獻采訪工作的規章制度明確文獻館員的工作職責,使其有規可依,有章可循。規范文獻館員良好的職業操守才能更好地開展文獻采訪工作,更好地為讀者服務,最大限度地滿足讀者和社會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孫波.關于提高文獻采訪人員信息素質的思考[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5(10).
[2]孫福強,劉宏軍.數字圖書館及其館員素質[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3(3).
[3]楊肥生.試析文獻采訪者的應有能力[J].現代情報,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