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兵(長慶油田分公司第四采氣廠 陜西 西安710200)
李寧(長慶油田分公司長南氣田開發項目部 陜西 西安710200)
蘇10-××-××井投產于2007年5月6日,投產前油套壓15.58/15.58兆帕,無阻流量3.25萬方/天,采用節流器生產,初期配產1.2萬方/天,2011年10月起套壓波動明星,井筒出現積液現象,截至2014年4月30日,該井油/套壓3.26/4.97兆帕,日產0.2萬方/天左右,歷年累計產氣2196萬方,存在井筒積液問題。該井歷史生產曲線見圖1。

氣井井筒內氣液上行流態類型如圖2所示。

在采氣工藝優化過程中,氣井臨界攜液流量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數據,通過其與實際產量的比較可以判斷產水氣井井底是否產生積液,為采取相應的排水措施提供依據,在氣舉過程中,合理確定氣井臨界攜液流量,是氣舉成功的關鍵因素。
臨界攜液流量的預測方法:目前現場大多采用特納(T Ume r)公式進行計算,其是以球形液滴為基礎推導出來的模型,而根據力學取得的最新成果,氣井攜液過程中的液滴基本呈球帽形,因此,王毅忠等將球帽形簡化成圓錐形,并推導出了相應的預測臨界攜液流量的公式T u r n e r模型。王毅忠根據格雷斯等歸納出的液滴形態圖和阻力系數圖,發現氣井攜液過程中的液滴形狀是以球帽形為主的,他將球帽形簡化成圓錐形推導得出了氣井臨界攜液流速的求算公式,其中曳力系數幾取為1.17",其計算公式如下:

,輸入該氣井的相關參數,計算結果:該氣井的臨界攜液流量為222279 m3/d"
利用制氮設備對空氣中的氮氣和氧氣進行分離,經增壓后注入積液井油套環空,將積液井井筒內積液排除,達到降低井筒內液注高度和由此引起的回壓,使積液停產井恢復生產,投入泡排棒是為了便于積液的排除。
施工步驟
1.施工前2小時油管投放泡排棒5根。
2.當氮氣純度達到97%,排量900 m3/h,開始往油套環空內注入高壓氮氣。
3.當套壓上升速度小于0.05 Mpa/10 min,緩慢打開針閥,控制流量大于臨界攜液流量。生產3小時停止注氮,當壓力降低無法自排時,再次進行注氣,如此反復進行。氣舉現場如圖3所示,圖4為所用的泡排棒。

圖3 氣舉現場圖4泡排棒
數據對比如圖5氣舉前氣井運行數據和圖6氣舉后氣井運行數據所示。


對比氣舉前后數據可知,氣井有開始只能斷續生產,到氣舉后可以連續24小時生產,效果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