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尚武 李明利(大港油田第三采油廠地質(zhì)研究所 河北 滄縣 061023)
官15-2斷塊受儲層非均質(zhì)性影響,平面、層間矛盾突出,常規(guī)的調(diào)剖、分注等治理手段效果越來越差,導致區(qū)塊開發(fā)效果差,近幾年來自然遞減均在17%以上。區(qū)塊計劃實施空氣泡沫驅來改善開發(fā)效果,因此需要開展精細地質(zhì)研究工作,為空氣泡沫驅開展提供依據(jù)。
官15-2斷塊位于河北省滄縣王官屯鄉(xiāng)境內(nèi),為一被4條斷層切割而成的斷塊構造。斷塊含油層系為沙河街組沙三段,油藏埋深2140-2240 m,含油面積0.65K m2,地質(zhì)儲量173.34×104t,可采儲量48.77×104t。
本次研究根據(jù)“旋回對比、分級控制”的原則,由大到小、逐級深入地對研究層段進行了精細地層對比。在對比中,先通過井-震地層劃分相互標定,確定高級次地層框架。用地震識別出來的標志層控制目的層層段大套地層的頂和底。然后,依據(jù)沉積旋回劃分砂層組,沉積韻律劃分砂體。
通過對斷塊沙三段進行精細地層對比,將斷塊目的層沙三中劃分了沙三中1-中6共6個單砂體,將沙三下劃分了沙三下1-下10共10個單砂體。
在對斷塊進行單砂體劃分和對比基礎上,按照等高線2米密度繪制了16個單砂體頂界微構造圖。從微構造圖上可以看出(見圖1),本區(qū)整體地層北西高南東低,斷層走向以北東向為主,北西和東偏南有2個微構造高點。

圖1 官15-2斷塊沙三中下4頂單砂體微構造圖

圖2 單砂體平均孔隙度、滲透率、有效厚度柱狀圖
參考區(qū)域沉積體系背景和相鄰區(qū)塊沉積體系分析資料,根據(jù)本斷塊巖性組合、剖面和測井等綜合分析,對沙三段沉積體系進行劃分,確定斷塊沉積體系屬三角洲體系和湖泊體系。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劃分出不同的相和微相并繪制了各單砂體沉積微相圖。依據(jù)劃分結果,斷塊沙三中1為湖泊體系生物碎屑灘微相,沙三中2-沙三下10為三角洲體系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間、遠砂壩微相。
(1)孔隙度和滲透率
縱向上,各單砂層孔隙度在12-19%,單砂層滲透率在60-130×10-3u m2,沙三中3-5、沙三下2-4孔隙度和滲透率較大(見圖2)。平面上,沙三段孔隙度和滲透率值沿物源方向向兩側減少。
(2)有效厚度
縱向上,沙三中6、沙三下6-10等6個單砂體沒有解釋油層,其它單砂體以沙三中1、中3、沙三下2、下5平均有效厚度最大(見圖2)。平面上,各單砂體均在構造高部位和近物源方向有效厚度值較大。
應用容積法對各單砂體分別計算儲量,合計175.02×104t(見表1),比原上報儲量173.34×104t增加1.68萬噸。
應用油藏工程方法,考慮油水井的射孔厚度、有效厚度、滲透率及生產(chǎn)日期等因素,結合油水井注采對應狀況、地下原油粘度和吸水剖面變化,把油水井多層合采(注)的情況進行產(chǎn)量劈分,通過研究表明官15-2斷塊沙三段單砂體剩余可采儲量主要分布在沙三中1-5、沙三下1-3等單砂體上(表1)。從結果看,斷塊仍具有較大的剩余油潛力。

表1 官15-2斷塊沙三段單砂體地質(zhì)儲量、剩余可采儲量數(shù)據(jù)表
通對官15-2斷塊開展精細地質(zhì)研究,對斷塊進行了單砂體劃分,開展了單砂體微構造、沉積微相、儲層參數(shù)分布規(guī)律研究,并進行了儲量復算和剩余油潛力研究,為斷塊下步空氣泡沫驅工作開展提供了依據(jù)。
[1]王渝明,許運新,黃德利等.陸相沉積地層油層對比方法.北京:石油工業(yè)出版社,2001.
[2]徐守余.油藏描述方法原理.北京:石油工業(yè)出版社,2005.
[3]王翊超.黃驊坳陷官15-2斷塊沙三段高分辨率層序地層及單砂體沉積特征研究.成都:成都理工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