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冬梅
摘 要 和傳統課堂教學相比,微課因具有短小精悍、重點突出和方便使用的特點而深受廣大學習者和教師的熱捧。為了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圓滿地完成微課教學任務,同時還能收到良好效果,筆者結合這兩年參加微課的經驗,總結出把微課運用到教學中應注意的六個原則。
關鍵詞 微課 學習方式 教學資源
中圖分類號:G424文獻標識碼:A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course to Teaching
LU Dongmei
(Department of Quality Education, Nanjing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anjing, Jiangsu 210023)
Abstract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micro-course is being well received by lots of students and teachers with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of shortness, convenience and prominence. To complete its teaching task in the limited time, the author describes six aspects in terms of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course to teaching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accumulated.
Key words shortness; learning method; teaching resource; micro-course
0 引言
隨著信息和通信技術的迅猛發展,智能手機、手持移動數碼產品的普及將我們帶入了數字化時代。學習者的學習方式正在悄然發生改變,他們可以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選擇自己所需要的任何內容來學習。因此傳統的教學方式和原有的教學資源已遠遠不能滿足學習者的要求。那么具有活潑生動、短小精悍特點的微課資源應運而生。微課教學模式在改變學習者學習方式的同時,必然將滲透到一線課堂的教育教學中,成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而影響未來的教育改革走向。
1 微課的研究和現狀
從2012年開始,佛山市率先啟動微課建設,征集了超過3000節優質微課;參與教師超過2000人,覆蓋“小、初高”各學科的重點和難點,點播次數超過100萬次,深受師生的歡迎。2013年教育部全國高校教師網絡培訓中心舉辦了首屆全國高校微課教學大賽,這是網培中心成立6年來首次舉行的大規模的在線開放公益比賽。全國省級賽區共有31個,參與比賽的高校超過1600所,參賽選手超過12000多人,受到了高校教師的大力支持和積極響應。如今轟轟烈烈的第二屆全國高校微課教學大賽復賽剛剛落下帷幕,微課完成了從中小學到高校的全方位覆蓋,在教育界掀起了一股微課熱,受到學生和家長的廣泛關注。
微課最早是在2006年由孟加拉裔美國人薩爾曼·可汗在可汗學院進行實踐的。它是指運用建構主義方法,以在線學習或移動學習為目的的實際教學內容。在這一領域研究和實踐最為系統的廣東省佛山市教育局教育網絡中心胡鐵生則認為微課是指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反映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教與學活動的各種教學資源有機組合。黎家厚教授認為“微課”時間應該在10分鐘以內,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內容短小,集中說明一個問題。廣大一線教師所廣泛接受的認識是:微課是一線教師自行開發,時間在10分鐘的微小視頻課程,源于教師的教育教學實際,為教師所需,為教師所用,解決教師實際工作中的棘手問題的視頻課程。
2 微課的特點
2.1 微
傳統教學資源的開發一般是以單元和章節為單位,因而資源的顆粒度過大過長,視頻的講授時間一般在45分鐘左右,占用資源多,使用不方便。而微課視頻因其只是教學過程中的某一個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等)的講解,故沒有過多的鋪墊和渲染,針對小學生的微課視頻錄制的時間一般在5~10分鐘;爭對大學生和成人學習者的視頻也不超過20分鐘。微課的主題突出,語言精簡,能使學習者集中注意力,聚焦某個知識點。
2.2 課
微課本質上還是課的一種,它除了視頻以外,還包括與該教學活動有關的教學設計、課件、課后習題以及學生反饋和教師點評等輔助性教學資源。微課不僅給學習者提供了一種新型、簡單的學習方式,也給學習者和教師的溝通提供了渠道,同時也為教師之間進行共享和研究提供了便利。因而,微課能在促進學習的同時推動教學的改進。
2.3 便
傳統的教學方式,具有固定時間和地點,學生的零散時間不能充分用來學習而全部浪費掉了。微課的使用方便則是它的一個重要特色。隨著手機、電腦的普及,使下載微課視頻變得簡單容易。學生可以自主學習,根據自己的情況,挑選并下載一些自己不懂得或不太懂的微課視頻到移動終端供他們隨時隨地進行學習自己方便的時間里學習,而且在播放過程中可以隨時暫停,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碎片時間。在微課講授完畢后,還伴隨提供習題,測試等供學生加固知識點,非常適合學生課外學習或輔導。同時微課也適合成人最大限度利用零碎時間進行業余學習。微課在本質上說是一種非正式的泛在學習方式,是對正式學習方式的有益補充和輔助。而且微課視頻具有可視化、動態化和趣味性的特點,教師在課堂上用動畫、播放等方式代替說教,能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實現理想的教學效果。
2.4 用
微課課例簡單,學習內容與目標單一,對于一些微課所講述的知識點或者教學難重點,教師可以播放微課視頻,照搬或者遷移到自己的教育教學中,這樣學生就能清晰明白地掌握這些知識點。而同時廣大教師在這種真實的,具體的,典型案例化的教學情境中,實現教學觀念、技能、風格的模仿,遷移和提升,從而迅速提升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推動了教師的教學研究,豐富了教師的教育實踐,改變過了教師的教育教學方式。
3 微課在教學中的運用
微課,顧名思義就是話題小、時間短的課,那就不可能像傳統課堂那樣大容量地進行教學。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圓滿地完成教學任務還能收到良好效果,就成了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筆者結合這兩年參加微課的經驗,總結出以下幾條原則:
3.1 選題要精
傳統教學理念讓我們總覺得一堂課中給學生灌輸的知識越多越好、知識量越大越好,講授的知識點越精越好。教師往往會在短短10分鐘左右的有限時間里盡可能清楚地講盡可能多的知識。這種知識的大容量、課堂的精細化和教學過程的完整性導致微課教學內容膨脹,授課時間安排不合理。由于微課的授課時間比較緊湊,如果選題太大,則顯得龐雜,重點不突出;如果選題太小,則顯得膚淺空洞,缺乏實質性內容。所以既然上的是微課,就要求教師的選題越小越好,最好能微到極致。
3.2 重點突出
由于微課的時間比較緊湊,那么要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引入要迅速,圍繞重點進行講解,所有可有可無的材料、旁枝側葉最好都要刪除。同時收尾要干凈利落,一個好的總結能起到一個畫龍點睛的作用。三個環節共同作用使整個微課視頻一氣呵成。
3.3 語言簡明
語言的準確和規范是課堂教學中的一個基本要求,對微課而言,除了準確規范外,還要求語言的簡明生動。當然,語言的簡潔生動并不是說語速要快,甚至省略一些重要東西,而是指說話的口齒清楚、干凈利落。對于講授重點中的重點的時候可以適當放慢語速或加重語氣,做到抑揚頓挫。在力求語言生動富有感染力的同時,做到邏輯性強、簡單明了。
3.4 亮點醒目
微課一定要有自己的亮點。試想,如果所有的微課都是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那么對學生而言,必定會失去它應有的吸引力。這個亮點可以是激情四射的演講;活潑生動的表演;精妙完美的課堂結構等等。每個微課有了自己的亮點,才能吸引更多的學生前去觀看。
3.5 視頻清晰
視頻拍攝一定要注意畫面清晰,做到音畫同步、口音和動作一致。同時為了便于學習者的理解,可以添加一些字幕和特效。
3.6 微課的升華
由于微課是對某一孤立知識點中的重難點的講解,它既缺乏知識的承前性,也缺少知識的后續性,因而缺乏知識的系統性,成為知識碎片、形成信息孤島,無法使所學知識融會貫通。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那么如何盡量減少它的孤立性,發揮微課的作用呢?筆者認為解決辦法是制作一系列的微課視頻,把這個教學內容串聯起來,形成一個微課程。
4 結語
微課作為一種教學資源,是對教師“教”資源和對學生“學”資源的有益補充。微課的發展潛力無限,微課教育代表了教育改革的趨勢,必將為現代教育開辟出一片新的天地!
參考文獻
[1] 胡鐵生.佛山市中小學網絡教學資源應用調查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7.
[2] 黎加厚.微課程教學法與教學方式的變革. 微課與網絡課件開發專業會議,2014.
[3] 胡鐵生.“微課”:區域教育信息資源發展的新趨勢[J].北京:電化教育研究(10):61-65.
[4] 關中客.微課程[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1(1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