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艷
湖北省漢江河道管理局
淺談水利財政預算資金績效管理
陳紅艷
湖北省漢江河道管理局
水利財政預算績效管理是以水利預算資金為對象的績效管理活動,它是政府績效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以支出結果為導向的預算管理模式。
經過新中國60多年的不懈努力,水利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水利為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環境改善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必須清醒認識到,洪澇災害依然是我們的心腹大患,水資源供給矛盾依然是制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突出瓶頸,水利設施薄弱依然是基礎設施的明顯短板,水利建設投資需求十分巨大。
2011年中央和省委出臺1號文件,要求加快水利發展,加強水利建設,加大水利投入,增強水利支撐保障能力。兩年來,全國共落實水利建設投入7800億元,其中中央水利投資近2800億元,地方水利投入規模達到5000億元,我省兩年投資規模超過370億元,創歷史新高。盡管如此,目前水利投入仍存在以下問題:
1、公共財政投入不足。水利是現代農業建設不可或缺的首要條件,具有很強的公益性、基礎性和戰略性,政府公共財政投入毫無疑問應發揮主導作用。但有關數據表明,在國家基礎設施投資中,水利設施投入是最小的一塊,2010年,全國的水利設施投入不足2000億元,不足交通建設投資的10%。水利投入占GDP的比重很小,計劃經濟時期水利投入占比維持在0.6%~0.8%之間;改革開放之初占比僅為0.2%~0.3%;1998年抗洪搶險之后,國家開始重視水利設施的投入,占比一度增加至0.6%,但后來持續下降到2008年的不足0.4%;2010年也只有0.58%,甚至不及計劃經濟時代的水平。
2、財政資金投入結構不合理。從支出項目上看,水利財政預算資金投入大頭在基本支出,主要用在保人員工資、保機構運轉上,非生產性開支占比大,建設性投資相對較少;從支付方式上看,轉移支付資金比例大,省里依靠中央,縣市依靠省級,存在等、靠、要的思想,本級財政投入不足,有的地方政府連配套資金都難以及時足額到位。
3、水利財政預算資金績效不高。一是基本支出方面,存在人員臃腫,大量財政資金用在養人上;二是有些水利項目缺乏科學的可行性研究,特別是對項目的效益分析不夠,沒有制定具體的效益指標;三是財政專項資金所起到的引導和示范作用不夠,不能發揮吸引社會資金參與水利建設的引領作用;四是水利建設項目投資只注重專項工程、設備的建設投入而不注重后期管理費用的投入,重建輕管現象一定程度上存在;五是有些水利財政專項投資嚴重分散,存在撒胡椒面現象,有的項目點上只有2-3萬元,不但發揮不了項目資金的作用,反倒形成一種浪費。
解決水利財政預算資金投入存在的問題,最大程度的確保水利大投入能有大產出,加強水利財政預算資金的績效管理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1、是轉變職能,提高預算資金的使用效益和提升行政管理能力的要求。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建立預算績效評價體系”,黨的十七屆二中、五中全會提出“推行政府績效管理和行政問責制度”,“完善政府績效評估制度”。2011年3月,國務院成立政府績效管理工作部際聯席會議,指導和推動政府績效管理工作。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創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推進政府績效管理”。2013年3月,《國務院工作規則》要求國務院及各部門推行績效管理。
2、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發展結構,應對經濟發展下行,緩解財政收支矛盾的要求。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總的形勢是好的,國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但影響經濟平穩運行的不利因素仍然較多,經濟發展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今年1-2月份,中央財政的收入增幅只有1.6%,可以推想,未來財政再保持高速增長的收入態勢已不大可能,水利財政預算資金投入面臨放緩的嚴峻形勢。加強水利財政預算資金的績效管理,設定具體績效目標,準確計算達成目標所需的資金,力求避免浪費,花盡量少的資金,建設更多更好的水利基礎設施項目,發揮更大的支撐保障作用。
3、是增加政府透明度,擴大群眾知情權和參與權,促進政府信息公開的要求。績效管理強調把居民看作顧客,要求政府的一切活動都要從滿足顧客需求出發,顧客滿意就是最好的績效評價標準。水利建設關乎國計民生,與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休戚相關,是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和焦點。水利財政預算資金的績效問題顯得尤為重要。水利建設項目前期論證是否充分,可行性與否;項目建設的工程質量如何,資金使用是否合理有效;項目建成后的效果如何,是否達到預期效果,是不是能解決老百姓的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些是老百姓最關心最關注的。
1、水利財政預算資金績效管理存在的主要難點
一是思想認識不到位,在實際工作中,重視資金分配而忽視資金管理,重視投入過程而忽視產出結果,這種不重視產出、不重視資金使用結果的思想普遍存在。
二是總體上看,我國財政預算資金績效管理剛剛起步,許多地方基本還是粗放式管理,績效管理的相關制度和辦法不健全、不完善,可借鑒的經驗不多。
三是績效管理體系不健全,績效指標設置不科學,考核方法不合理,考核手段單一,考核目標不明確,考核結果作用有限。
四是績效管理體制機制不健全,各級政府中,績效管理工作主要由財政部門來抓,缺少相關業務部門的參與和支持,效果不明顯。
五是績效考核結果運用有限,沒有很好的和預算資金分配相結合,更沒有作為一個重要指標廣泛運用于對單位和對個人的綜合評估上。
2、水利財政預算資金績效管理的主要思路
一是宣傳培訓,提高對水利財政預算資金績效管理的認識。要由政府主導,全面系統規劃水利預算績效管理方向和框架;要充分利用行業媒體、網絡平臺等,積極宣傳預算績效管理理念,增強預算績效意識,為預算績效管理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加強預算績效管理專業知識培訓,增強預算績效管理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提高預算績效管理的工作水平。
二是建章立制,使水利財政預算資金績效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結合水利工作實際,在國家相關法律法規框架內,總結先行先試地區的先進經驗,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水利財政預算資金績效管理規章制度,完善績效評價辦法,健全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為水利預算績效管理提供制度和技術支撐。
三是科學實施,嚴格執行水利財政預算資金績效管理的閉環管理。首先,要加強績效目標管理,要科學設置績效目標,要具體、可衡量、可執行;其次,要強化績效實施過程跟蹤管理,定期收集匯總分析績效信息,發現問題,糾偏改錯,促進績效目標的順利實現。再次,要加強績效評價管理,由財政、審計等專家組建專業小組,對照績效目標,對項目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益性進行綜合評價,并撰寫專題報告。最后,加強績效評價結果的運用管理,將結果及時反饋給項目單位,根據績效評價結果,完善制度,改進措施,提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