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四賓
高壓反腐:打虎拍蠅這兩年
文/四賓
在2014年的歷史記憶里,反腐敗將注定清晰而深刻。不斷增加的反腐“成績單”,讓民眾越來越感受到黨中央的反腐決心和誠意。
黨的十八大以來,不到兩年時間里,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用實實在在的行動開啟了劍指腐敗的新局面。自王岐山主政中紀委以來,中紀委一改神秘面目,以全新的姿態走進了老百姓的視野。
誠如中國人民大學反腐與廉政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毛昭暉對媒體所說,雖然人力資源沒有改變,然而案件查辦的權威資源即反腐敗的權力來源發生了根本改變,這種源自最高領導層推動的反腐敗動力機制無疑是當前“老虎”紛紛落馬的原因所在,一個改革開放以來“最強大”的紀委形象呼之欲出。
據統計,截至十八屆四中全會,全國僅省部級以上領導干部就有50多個“大老虎”因腐敗而被查處;從2012年12月截至2014年7月31日10時,在被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通報涉嫌違法違紀的官員中,廳局級以上干部至少有314名,超過18萬名的官員被查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全國精簡了13萬余個議事協調機構。不到兩年時間幾乎每周都會有“蒼蠅”、“老虎”見諸報端。這兩年來取得的反腐成績,著實值得我們好好盤點一下。
2014年7月29日,政法領域頂尖級人物周永康被立案審查的消息公布后,一個龐大的裙帶利益共生鏈條也浮出水面。其背后涉及的是一個龐大的利益集團,僅中石油系統就多達十幾人,政法委、公安部、國資委、海南省、四川省等部委和地方近30個官員落馬。
從目前查處的貪腐案件看,有超過1/3和煤炭、石油等能源產業相關。與國家經濟命脈息息相關的能源產業,事實上成了打“老虎”的主要陣地之一。
此外,周案之前,2014年6月3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給予徐才厚開除黨籍處分,對其涉嫌受賄犯罪問題及問題線索移送最高人民檢察院授權軍事檢察機關依法處理。據新華網10月29日消息稱,經軍事檢察院偵查查明,徐才厚利用職務便利,為他人晉升職務提供幫助,直接和通過家人收受賄賂,數額特別巨大;利用職務影響為他人謀利,其和家人收受他人賄賂,數額特別巨大。
2014年6月14日,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通報,全國政協副主席蘇榮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隨后引發了江西官場的持續震蕩,據悉,蘇榮被查后,所交代的問題至少牽涉數十名江西現任官員,其中包括大約20名廳級以上干部。
截至十八屆四中全會,有55位中管干部被查,其中副國級以上共三人,中央委員、中央候補委員共七人,中紀委委員一人。中央部門和國家機關等共計12人,軍隊系統二人,央企高管共五人。地方的“大老虎”來自全國19個省份,其中,山西為“重災區”,累計七名“老虎”落網;其次為江西和四川,分別有三人;湖南、湖北、江蘇、安徽、海南、云南、內蒙古等七省份各有二人;其余九省份均為一人。
各省檢察機關在2013年也查處了一批大案要案,如湖南省檢察機關共立案偵查職務犯罪案件1353件1801人,其中大案980件,要案88人(涉及廳級干部八人)。比較典型的案件有:湖南省交通廳原黨組書記陳明憲,副廳長李曉希、鄒和平涉嫌特大受賄案。山東省檢察機關立案偵查職務犯罪大案要案2105件,其中縣級干部133人,廳級九人,副省級一人。經高檢院指定管轄,山東省檢察機關查辦了安徽省原副省長倪發科重大職務犯罪案,此外,棗莊礦業集團原總經理王明南、山東省農業廳原副廳長單增德、夏津縣原縣委書記楊同軍等一批嚴重腐敗分子被查處。
“這樣的力度,在改革開放以來還未曾有過?!毖芯糠锤瘮《嗄甑膶<尹S葦町表示。不可否認的是,十八大以來,中央反腐力度空前加大,查辦案件可謂高強度、高頻率,隔三差五就可以看到“某某官員因涉嫌貪污腐敗問題正在接受組織調查”見諸報端或各大門戶網站,以至于一些官員抱怨道:“官不聊生。”從這句怨言中,我們多少能窺探出這場高壓反腐的力度與效果。體現了習近平要求的:“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既堅決查處領導干部違紀違法案件,又切實解決發生在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p>
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通過了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在習近平總書記的有力領導推動下,從2013年6月至2014年9月,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題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在黨內開展起來。歷時一年有余的教育實踐活動對照檢查“四風”、落實“八項規定”、“六條禁令”,解決了一些多年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問題。
“開短會、講短話,力戒空話、套話”成為官場風氣改變的一大看點。據媒體公布,全國壓縮會議58.6萬多起,下降24.6%;壓縮文件190.8萬多個,下降26.7%;壓縮評比達標表彰活動19.2萬多個,下降31.2%。既節省了物力,也提高了行政運作效率,使得財政公共開支得到了大幅度削減,同時,領導帶頭,上下聯動,一級做給一級看,形成示范作用,初步形成了務實清廉的官場風氣。
針對長期以來存在的當事人不上班卻依然領取工資的行為,即“吃空餉”這一傷及官場生態的頑疾,各地開始密集清理。據《新京報》報道,河北清理5.5萬人,四川清理清退2.8萬人,河南清理1.5萬人,吉林清理8600余人……隨著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不斷深入,四省已有10萬余“吃空餉”者現形。
此外,公款吃喝、公款接待中的鋪張浪費現象比較嚴重,曾經被稱為“幾十個紅頭文件管不住一張腐敗嘴”的公款吃喝腐敗,在財政開支中的比重不小。為了規范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管理,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根據《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規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管理規定》,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遵照執行。從一些媒體的實地采訪來看,效果不錯,一些酒店特別是高檔星級酒店的上座率明顯下滑,光盤行動正在官場踐行。
對于涉及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事項絕不手軟。如今,隨著城市化進程的逐步推進,農村拆遷,工程征地等事項時有發生,進而又產生了拆遷補償款發放問題。從以往的貪腐案件來看,不少小官巨貪總想著雁過拔毛,甚至一些村級“小官”也搖身一變成為“巨貪”。十八大以來,在打虎行動如火如荼地開展同時,“拍蠅”也是毫不含糊,不少村官貪腐窩案一一告破。查處不按標準及時足額發放征地拆遷補償款、侵占挪用各種補助資金問題6499起,處理3968人,涉及金額21.7億元。這些舉措得到了人民群眾的好評。
此外,除了上述較為突出的問題之外,還查處了“吃拿卡要”“庸懶散拖”問題5萬多起、6萬多人。查處在項目審批、專項轉移支付資金分配等工作中搞暗箱操作、權力尋租問題2245起、1991人等。
如果說高壓反腐主要表現為查辦案件、懲處巨貪的話,那么凈化官場風氣,嚴防“四風”問題,通過明察暗訪形成震懾力,還官場以風清氣正可以說是這場拍蠅打虎行動的最終目的。查辦大案一方面是為了嚴懲巨貪,更重要的是為了形成強有力的高壓態勢。日趨縝密的反腐巨網使得官場生態在“八項規定”、反“四風”等組合拳中逐漸形成了“不敢腐”的效果,某種程度上起到了清除腐敗土壤的作用,從而較好地完成了反腐第一階段的目標。
“打鐵還需自身硬。”伴隨著強力反腐的到來,我國的紀檢監察制度也在不斷地發生變革。青海省委常委、紀委書記多杰熱旦在接受《瞭望》新聞周刊采訪時說:“當前的紀檢監察機制體制改革,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力度最大的一次。就目前的探索和實踐來看,改革成效明顯?!?/p>
早在2013年7月,中央紀委增設了兩個辦案機構,對有關專業部門適當進行合并,負責具體查辦案件的紀檢監察室由八個增至10個,黨風廉政建設室與糾風室合并成立“黨風政風監督室”,執法監察室和績效管理監察室合并為“執法和效能監督室”。
2014年,中央紀委監察部機關進行了機構改革。整合了六個內設機構:將辦公廳、監察綜合室整合為辦公廳;將黨風政風監督室(國務院糾正行業不正之風辦公室)、執法和效能監督室整合為黨風政風監督室(國務院糾正行業不正之風辦公室);將預防腐敗室(國家預防腐敗局辦公室)、外事局整合為國際合作局(國家預防腐敗局辦公室)。新設三個內設機構:新設兩個紀檢監察室;新設紀檢監察干部監督室。重新組建了兩個內設機構:在干部室基礎上組建了組織部;在宣傳教育室基礎上組建了宣傳部。
這次中紀委的機構改革,專門增加了一個紀檢監察干部監督室,就是為了加大對紀檢監察干部違紀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加強對紀檢監察系統自身的監督,做到“正人先正己”,解決了誰來監督紀委的問題。與此同時,在中紀委機構改革的推動下,地方紀委改革方案也相繼出臺。
2013年6月,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改革黨的紀律檢查體制”。時隔一年的2014年5月26日,中紀委明確提出,2014年完成省級紀委改革。據中紀委網站,截至2014年5月18日,全國31個省(區、市)紀委內設機構調整方案均獲中央紀委批復,一場紀委“重建”行動,正在全國快速鋪開。截至2014年6月11日,已有12個省區市的紀委,做完了機構改革的“加減法”。
此外,2014年11月4日,中共中央批準了最高人民檢察院的改革方案,決定設立新的反貪總局。據悉,新的反貪局將全方位升級提格,新局長由一名副部級監察委員會專職委員兼任,高于原來的局級,新反貪總局成立后,最高檢反貪機構將進行“橫向整合”。此舉標志著中共推動高壓反腐態勢真正進入常態化、制度化的治本階段。
十八大以來,紀檢監察制度的改革更加凸顯了紀委辦案的主業意識,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剝離與辦案無關的其他事項。紀委不再身兼“運動員”,而是還原到監督者、“裁判員”的角色,明確了哪些權力是紀委的核心權力、哪些工作是紀委的核心工作。通過自身對權力的清理,把一些權力主動還給黨政職能部門,從中退出來,這是持續推進反腐的需要。
同時,這次機構改革更加強調垂直領導,扭轉目前紀委體制的同級監督不利于有效發揮監督作用、機構獨立性不夠的問題。
巡視制度成為反腐的殺手锏。2003年中共中央頒布《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以黨內法規的形式把巡視制度確定為黨內監督的十項制度之一。
其組織機構是巡視辦公室和派出巡視組,屬于正式機構,有正式編制。組建巡視辦公室和派出巡視組的具體工作由紀委和黨委組織部門共同承擔。巡視組對上級黨委負責,職責是“對下級黨組織領導班子及其成員進行監督”。
從目前來看,巡視制度是一項比較有效的措施,它體現了上級對下級的監督。從已經曝光的案例來看,一些地方領導班子的問題,特別是一把手的問題,一些大案要案線索,不少都是通過巡視發現的。
盡管巡視組既不是考察干部,也不同于查案子,但它跟中紀委查辦案件,中組部考察干部有著密切的聯系,是一個重要的補充。據悉,中央派出的巡視組,重點監察省部級黨政領導班子主要負責人。巡視員可以列席省委常委會議和部委黨組會議;可以直接找省委和部委領導班子成員談話;可以召開有關人員參加的座談會,直接找有關人員談話。
與此同時,巡視制度還與“集體領導和分工負責”、“重要情況通報和報告”、“述職述廉”、“民主生活會”、“信訪處理”、“談話和誡勉”、“輿論監督”、“詢問和質詢”、“罷免或撤換要求及處理”等監督制度相配合。
此外,特別是在十八大以來,網絡監督逐漸成為監督官民互動的重要監督平臺。2013年9月2日中紀委監察部網站上線發布以來,以此為契機全國省、市、縣紀檢監察系統都加大了網站作為反腐敗信息公開、新聞發布、政策解讀、民意傾聽、網絡舉報的主渠道、主陣地。一個以中紀委監察部網站為核心,地方紀檢監察網站為支撐的在線網絡舉報、案件發布平臺日趨成型。該平臺已經成為官民互動的重要平臺,成為國內反腐敗行動成效的公開欄。
2014年9月15日,中紀委監察部官網上線滿一年。上午,監察部副部長于春生做客網站在線訪談,據其介紹,現中紀委監察部官網實名注冊的人數已經超過1.5萬人,留言4萬多條;日均收到舉報量一度達到800余件。
中紀委監察部網站的大案首發,各省市縣紀委的跟蹤轉載,對于一些地方查辦的典型案件則匯總到中紀委監察部網站,形成了強有力的震懾效果。案件曝光欄目的設置,高頻率發布全國各省案件查處的進展,大案要案的紀實,以及一些違反“八項規定”要求的典型案例,例如涉及大辦酒席、公款吃喝、公車私用等問題。
巡視制度、網絡監督成為兩年來的反腐風暴的法寶,成為發現問題的“千里眼”、“順風耳”,不少大案要案以及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窩案都是在巡視和網絡監督中被拿下,巡視發現問題、網絡監督征集問題,使得這場反腐行動能夠深入群眾,獲得群眾的支持,得到群眾的擁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