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丹 馬龍
摘 要 本文基于企業對人才需求的調查,總結了企業對會計人才的需求和要求,結合企業的需求反思了會計專業的培養方式。最后,為了使會計專業畢業生更符合企業需求,提出了相關建議。
關鍵詞 人才培養模式 教學改革 職業素質 專業技能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
Vocational School Accounting Talents Training Mode Analysis
WU Xiaodan[1], MA Long[2]
([1]Northern Beij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Institute, Beijing, 100140;
[2] Beijing Open University, Beijing 100140)
Abstract Based on the needs of business professionals survey, summarizes enterprises accounting personnel needs and requirements, combined with the needs of enterprises to reflect the accounting profession's training methods. Finally, in order to make accounting more in line with the business needs of graduates put forward relevant proposals.
Key words talent training mode; teaching reform; professional quality; professional skills
1 高職學校會計專業學生現狀
1.1 生源狀況
長期以來大專層次的院校得不到廣大學生和家長的認可,與其他本科院校相比,專科招生形勢一直比較嚴峻,生源質量不高一直是制約職業院校發展的一個因素。生源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高職高專院校較本科院校分數偏低,生源質量呈下降趨勢。 高職高專院校的招生批次在各個省均被安排在較后的批次,所以報考高職高專層次的分數普遍偏低,生源質量不高。這增加了高職高專學生的培養難度。其次,高職高專學生普遍自制力較差,學習興趣缺乏,對于未來缺乏清晰的規劃與設想,在這種學習狀態下,會導致學生三年的時光渾渾噩噩地流逝。最后,部分新生素質相對較差,給學生日常教育管理增加難度。基礎較差的學生對于教學內容完全消化比較吃力,基礎較好的學生對于教師所授內容有所不滿,給教師上課帶來一定難度。
1.2 培養狀況
首先,高職高專院校相關專業發展定位不明確,培養模式特色表現不明顯。雖然各高職高專院校通過向國外學習,兄弟院校之間相互考察,都在尋找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可是成果不明顯,高職高專教育更多的培養模式是雷同的模式,跟本科教育相比只是在教學過程中降低了難度。其次,高職高專培養模式跟企業的實際需求是脫節的。目前高職高專院校在這方面做得并不足,一方面是高職高專教師本身是從“校門到校門”的居多,真正從企業工作幾年再轉行當教師的比較少。另一方面,實訓室的使用率較低,實訓室大部分時間都在閑置,一學期使用一周到兩周的時間,實訓室對于學生工作能力的提高幫助較小。
1.3 就業狀況
截至2012 年,全國共有586 家高校開設了會計專業,每年有超過50萬的會計畢業生,雖然會計專業畢業生越來越多,但是社會仍然覺得招不到合適的會計人才。為了實地了解企業對會計人才的需求狀況,對北京地區事業單位、國有企業、民營企業、三資企業等120家企業會計相關工作人員和人事部門工作人員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這些企業設置了哪些會計相關的崗位以及這些崗位對會計畢業生的要求。
在調查的120家企業中,其中民營企業70家,國有企業20家,三資企業16家,個體5家,事業單位10家,國家機關4家。有民營企業67家、國有企業12家、三資企業3家、個體1家、事業單位0家、國家機關1家目前有專科畢業生在崗。各類型企業提供就業崗位給會計專業專科畢業生的比率分別為:60.00%、95.71%、18.75%、20.00%、0.00%、25.00%。
數據表明民營企業是接收專科畢業生的主力,雖然也有60%的國有企業目前有專科畢業生在財務部分擔任崗位,可進一步的調查顯示這些崗位大多數職工年齡較大,新近幾年招入的專科畢業生很少。
在企業的會計相關崗位中,有37.21%的崗位是出納崗位,9.30%的崗位是會計檔案管理崗位,9.30%的崗位是工資核算崗位。這三個崗位占所有崗位比例的50%以上。
2 工作崗位對會計專業學生的要求
此次還調查了企業在招聘會計畢業生時最關注學生的因素都有哪些。調查顯示企業招聘會計畢業生時最注重的三項因素分別是職業素質、社會實踐經歷以及專業技能水平。其中企業最關注的職業素質中,排在前五位的分別是責任心、吃苦耐勞、團結協作、學習能力以及語言溝通能力。目前高職高專院校會計專業學生基本能做到提高專業技能水平,社會實踐能力和職業素質尚存在一些欠缺。
調查數據還表明,企業認為會計專業畢業生普遍欠缺的技能是報表編制和納稅申報技能,另外認為會計畢業生欠缺會計憑證編制和會計電算化操作技能,這反映了一部分學生基本功不扎實的問題。
此次的調查還發現大部分企業對目前的畢業生實際的工作狀況不是很滿意,企業普遍認為學生學到的書本知識與實際操作嚴重脫節、實際動手操作能力有待提高、知識面寬而不精并且不能吃苦耐勞、干事情眼高手低、主動性差等問題。
3 職業院校會計專業定位
針對上述調查中發現的問題,職業學院要想在眾多院校中創建良好的口碑,發揮品牌效應的優勢,培養的會計畢業生適合企業需求,必須尋找適合自己學院發展的道路,走差異化發展的道路。
根據本校生源實際情況以及企業對會計畢業生設置崗位與期望,并且與其他職業院校有所區別尋求差異化發展,可以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首先,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由于會計工作需要員工細心、嚴謹、踏實,所以目前學生和教師都存在一個誤區:認為只要學生掌握好扎實的會計專業技能就可以了,更別提管理技能。現在企業需要的是具有良好職業素質的會計人才,傳統專門負責核算的會計需求較少,所以,唯有提高會計畢業生的職業素養才能提高畢業生在就業市場的競爭力,形成本校畢業生的良好口碑。其次,提高畢業生社會實踐水平。目前職業院校基本上都在大三最后一年安排學生實習,由于會計專業相關專業涉及到企業的商業機密,所以很少有學校能夠做到深度的實習,學生實習基本上也流于形式,要不然就是在財務部門做一些裝訂憑證、復印打印相關的工作,對于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來說,收效甚微,職業院校要尋求會計專業的發展需要探求更適合會計專業畢業生的社會實踐方式。再次,提高會計畢業生的取證比率。由于高職高專學生生源特點,最低等級的會計從業資格證的通過率都不高,如何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含金量盡可能高的會計專業證書是提高會計畢業生就業水平的一個途徑。最后,提高會計畢業生的專業技能水平。企業普遍反映目前學校里的知識與企業實際業務相脫節,使得會計畢業生畢業后不能很快的上手工作。雖然現在學校都配備了基本完善的電算化實訓室、會計基本技能實訓室等,可實際的實訓效果有待提高。
4 具體措施
4.1 修訂培養方案
目前大多數院校的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側重專業技能的培養,在校三年時間里安排了很多的專業課程,而忽略了對會計專業學生其他職業素質的培養,針對會計專業畢業生職業素養缺乏的情況,可以有針對性地開設素質拓展課程。
通過對企業的調查數據表明,普遍會計專業畢業生普遍缺乏納稅申報和會計報表方面的技能,電算化軟件也不是特別熟練,在培養方案的制定過程中要增加這方面的實習實訓的內容,做到專業技能過硬。
4.2 實踐實訓安排
不僅高職高專高校已經意識到了實習實訓對于學生順利走上工作崗位的重要性,很多本科層次的院校也意識到這個問題,大家都把實習實訓放到了相對比較重要的位置。可是從目前的實際實習實訓效果來看,實際實習實訓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首先,高職高專院校教師里從學校到學校的教師居多,作為教師本身工作經驗有限;其次,學校實習實訓一般在校內實訓室進行,實訓室建立后一般會使用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落后于會計實務的發展;最后,由于會計專業的特點,學校安排的校外實習流于形式,學生在企業實習很難接觸到實質的財務會計相關的工作。針對以上問題,會計專業的培養可以嘗試以下幾種做法:(1)創新企業實習形式。由于每個單位的財務人員人數都不算多,且均為企業的核心部門,接收的實習學生有限,使得教師對學生的實習狀況控制上存在困難,這時,對于學生的考核可以通過企業和教師雙方面進行考核。同時,學校要積極探尋跟企業的更深層的合作方式。(2)教師去企業掛職。高職高專教師平時上課任務均比較重,專門利用一段時間去企業工作實現起來有一定難度,教師可以考慮利用假期時間去企業工作一段時間,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避免課堂所授知識與企業實際工作脫節的現象發生。(3)校內模擬企業。由于會計專業的特征,要在企業實現深度實習幾乎是不可能的,為了達到更好的實習效果,會計專業可以聯合本校其他相關專業如電子商務、物流管理、市場營銷、建筑工程等專業聯合實訓。從創業注冊公司,員工招聘到企業日常經營、財務核算、采購銷售、納稅申報、年度審計等工作成為可能,同時,使得學生在模擬實際工作中得到專業技能和職業素質的雙重提高。這種大規模的校內模擬企業對于教師的專業技能的深度和廣度都提出了很大的挑戰。
4.3 與會計培訓機構合作
之前的調查顯示企業招聘過程中,比較看重會計專業的相關資格證書,這對于大專層次的學生來說,他們基礎較為薄弱,自我學習能力差,考試通過率低,這時學校可以與會計培訓機構合作,充分利用會計培訓機構的經驗和資源,同時為會計培訓機構提供教學場地,幫助學生提高會計相關資格考試的通過率。
以上幾點是對于高職院校學生培養的幾點思考,總之,改變會計專業學生的培養方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這需要協同多方面的力量。意識到目前會計專業畢業生與用人單位的需求之間的差異,將有助于制定更為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使會計專業畢業生更具有就業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沈曉宇.“管理型”會計人才培養淺析[J].經濟管理,2013(1).
[2] 杜丹.“應用型、職業性”本科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教育論壇,2013(5).
[3] 胡瓊.地方高校會計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7).
[4] 袁江云.改進教學狀態提高應用型會計人才培養質量[J].教改創新,2013(3).
[5] 孔祥銀,郝一潔,陳麗琴.高職會計專業/三層三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探索——基于十堰職業技術學院會計專業的教改實踐[J].十堰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4).
[6] 黃群立.國外高端會計人才培養機制對中國的啟示[J].經濟研究導刊,20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