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琴 焦華杰
摘 要 精品資源共享課的建設和優質資源效用的發揮,要求高校教師具有高水平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在其建設和實施過程,同時也促進著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的發展。高校教師應當抓住精品課程建設的契機,來促進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高和專業發展。
關鍵詞 精品資源共享課 高等教育 信息化教學能力
中圖分類號:G424文獻標識碼:A
Boutique Resource Sharing Cours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Information Teaching Ability
WANG Yuqin, JIAO Huajie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enter,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01)
Abstract Construction quality resource sharing lessons and play high-quality resources effectiveness, requiring a high level of information university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Its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lso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University teachers should seize the opportunity to fine course construction, to promot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improve teaching ability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Key words boutique resource sharing course; higher education; information teaching ability
0 前言
近幾年來,隨著國家把提高質量作為高校教育改革發展中最核心和最緊迫的任務,我國高等教育也逐步進入了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階段。在此形勢下,精品課程建設進入到一個嶄新的階段。2011 年 10月,教育部發布了《教育部關于國家精品開放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明確在“十二五”期間,通過對原國家精品課程的轉型升級和補充,建設 5000 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實現由服務教師向服務師生和社會學習者的轉變,由網絡有限開放到充分開放的轉變。2012年5 月,教育部辦公廳又印發了《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工作實施辦法》的通知,進一步明確了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是國家精品開放課程建設項目的組成部分,建設的目的是“引領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推動高等學校優質課程教學資源通過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服務學習型社會建設”。由此可知,如何對原國家精品課程進行轉型升級建設新的精品資源共享課,將成為高等教育領域新的研究熱點。
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是利用現代化的教育信息技術手段將課程的相關內容上網并免費向公眾開放,以實現優質教學資源共享,提高高等學校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這就是說精品資源共享課需要在信息化的環境中建設和實施,課程的建設過程也就是課程信息化的過程。而信息化環境中的課程建設,對教師的教學能力的要求與傳統環境下有很大不同,它更需要具有高水平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教師,而精品資源共享課的建設和實施過程,同時也促進著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的發展,兩者是相輔相成、相濟互促的過程。
1 精品資源共享課的內涵和特征
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的目的是“引領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推動高等學校優質課程教學資源通過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服務學習型社會建設”。因而,精品資源共享課要體現現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學性、先進性和教育教學的普遍規律,具有鮮明特色,并能恰當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與方法,教學效果顯著,具有示范和輻射推廣作用。它在教學理念、教學資源、教學方法和手段等方面,保持著先進性和示范性。
1.1 現代教學理念
精品資源共享課以現代教育理念為核心?,F代教育理念倡導終身學習,倡導以人為本,倡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大學教育最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如何思考。精品資源共享課的建設作為質量工程的重要內容,踐行著這些現代教育理念,強調為學生的學習服務,實現以學生為本,強調不僅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使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的建設反映了我國注重教育質量,培養創新人才的教育思想。
1.2 豐富的信息化教學資源
資源建設是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中的核心內容。資源共享課應該具有豐富的教學資源,包括相關的教學大綱、授課教案、習題、實驗指導、現場教學錄像、教學案例等等。這些不同類型的教學資源根據課程特點和不同媒體的表現特點,進行統一設計和組合成優質的課程內容,以最佳的方式保證學習者學習任務的完成。這些資源為各高校師生提供了優質資源共享的機會,讓名師的優秀教學資源、教學經驗,被更多高校的教師借鑒,被更多的學生學習。
在網上,精品資源共享課相關的多媒體課件、學習工具、協作工具等,所有數據和資源均能共享,這極大地方便了學習者隨時隨地的學習,拓展了學習的空間和時間。而且具有豐富教學資源的共享課程進入課堂,學習內容將會極為豐富,為各種教學形式提供強大的資源支持,也為學習者創建有效的學習情境,為學習者的學習提供了廣闊的知識空間。
1.3 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一流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是精品資源共享課的重要標志。精品資源共享課的建設要求注重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通過利用網絡優質資源,積極推進信息技術與高等教育教學整合。
精品資源共享課重視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發展;重視恰當充分地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開展教學活動,它借助現代教育技術,使教學不再框定在黑板教學,使得用傳統課堂教學手段展示起來費時、費力、費神、費解的東西變得直觀易懂、變得充滿趣味和想象;借助現代教育技術開展網絡教學,使教學不再局限于課堂,延展了時間和空間;借助現代教育技術,可以靈活設計適應學生能力、知識現狀的先進教學方法;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進行網絡指導、實踐環節、學生自主學習等多種途徑,有效激發學生主動思考、獨立探索的能力。
2 精品資源共享課的建設對高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要求
精品資源共享課的建設是將課程信息化的過程,離不開信息技術環境的支持,因而對高校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只有具備高水平的信息化教學能力,才能建設好優質信息化資源,才能將優質信息化教學資源的效用發揮出來。
2.1 具有現代教育觀念
精品資源共享課以現代教育理念為核心。現代教育理念強調在教育中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和先進的教育理論,優化教學效果,強調對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習特點的研究,重視學生個性需求的滿足,強調素質教育和創造性人才的培養。精品資源共享課的建設作為質量工程的重要內容,蘊含深刻的教學理念的改革,強調不僅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使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這就要求作為資源共享課的建設者和使用者的教師具備現代教育觀念,樹立科學的課程觀、科學的教學觀、科學的質量觀。只有在現代教育觀念思想的指導下,建設的課程才能稱之為“精品”。
2.2 具備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
精品資源共享課不是傳統課程的搬家,它是在信息化的環境中建設和實施,是課程信息化的過程,教師要根據教學環境的變化,將信息技術作為一個重要的因素放在教學過程當中考慮,進行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這要求教師具備高水平的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
對課程的信息化教學設計,要融入先進的教學理念,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來合理設計相關教學內容,采用圖文并茂、視聽結合的方式不斷完善精品課程教學內容,拓寬學習者的認知空間和時間;要營造信息化的教學環境,突破簡單的演示型、講授型模式,要充分考慮對學生學習的支持,提高學生的主體參與性,要重視教學互動的設計,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和協助;要對教學過程進行整體化設計,要將信息技術與教學過程有機結合,強調合作學習、問題解決等教學策略在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中的地位與作用。
2.3 具備信息化教學資源的設計和組織能力
多數精品資源共享課的課程內容不僅含有多種多樣的文本,而且還含有圖形、圖像、音頻、視頻、動畫、軟件等多種類型的教學資源,這些教學資源不是簡單的教材搬家,它需要合理的再設計和再組織。教師要利用信息技術結合所授學科的性質合理處理教材的內容,圍繞教學大綱完成資源設計、分類、整理、排序、創新處理、資源評價等。如果教學資源設計和組織失策,可能會產生負面的影響,學生面對大量雜亂堆砌的資源卻不能充分、有效地學習。因而,信息化教學資源的設計和組織能力是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者必備的能力之一。
2.4 具備信息化教學實施能力
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的目的是通過優質課程的共享和應用,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服務學習型社會建設。資源的應用狀況決定了這一目標的實現程度。因而,我們應關注資源的有效應用,以提升優質資源的應用價值,實現項目的規模共享效益。這些精品資源應用的教學實踐中,需要教師實施信息化的教學活動。
信息化的教學實施不同于傳統的課堂教學,信息化教學所設計的活動,也是和傳統的教學設計有著顯著區別的。它需要教師能夠應用信息技術來支持“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策略,能夠應用信息技術來開發學習者高層次的技能和創造力,能夠對信息化教學環境中的學習者學習活動進行管理,能夠對信息化教學中的學生學習進行評價,能夠在評價中恰當地應用信息技術,能夠利用信息技術資源來收集分析數據、解釋發布結果,以提高教學實踐和優化學習,能夠應用多重評價方式來選定適合學習者使用的信息技術資源。
2.5 具備信息化教學研究能力
精品資源共享課的建設和實施是在信息化的環境中進行的,信息化環境下的課程建設和實施必將呈現新的規律,對教師的信息化教學研究也提出了新要求。信息技術環境下學生的學習有什么特點和規律;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知識整合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信息技術條件下使用什么教學策略和教學評價方法等等,這些都需要教師在信息化的教學實踐活動中去研究。信息技術條件下的教育實踐活動,是發現新規律的重要過程,也是嘗試新方法、創造新理論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有目的、有意識地對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育理論和方法、教學規律和原則、教學過程、教學策略和評價等問題,進行積極的探索和研究。
而教育信息化的條件也為教師的教學研究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和豐富的研究資料。高校教師只有具備高水平的信息化的教學研究能力,才能對各種信息化環境中的教學進行探索和研究。
3 抓住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的契機,發展高校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
精品資源共享課的建設對高校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出了高水平的要求,同時也將促進其信息化教學能力的發展。高校教師應該抓住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的契機,通過融入建設團隊中,利用好精品共享資源,參加精品課程師資培訓等途徑來促進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高和專業發展。
3.1 充分融入精品課程建設團隊中
精品資源共享課的建設以團隊的形式出現,以學科為基本單位,由經驗豐富的教師牽頭,帶領團隊齊頭并進,共同提高,這是一種“以老帶新”培養青年教師的模式。作為課程建設者的教師,應當積極融入團隊中,參加教研活動,切磋教學方法,進行課程的信息化教學設計,合作開發建設信息化教學資源。隨著共享課建設的發展,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也得到不斷發展,整體素質也在不斷提高。
3.2 利用精品資源共享課的豐富資源,反復觀摩
精品資源共享課為高校師生提供了包括教學大綱、授課教案、習題、實驗指導、現場教學錄像、教學案例等在內的豐富的信息化教學資源。教師可以對各類教學資源下載使用和交流,并進行反復觀摩、學習、討論和推敲,學習名師的教學理念,教學藝術和治學精神,使之成為提高自己教學能力的重要手段。
3.3 積極參加國家精品課程師資培訓
教育部批準設立“教育部全國高校教師網絡培訓中心”,主要利用數字化和網絡化技術,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以國家精品課程師資培訓為主的高校教師培訓。培訓由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的獲獎教師、國家精品課程主持人、國家級教學團隊帶頭人等擔任主講。通過參加這樣的培訓,不僅可以學習到名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還可以切身體會到名師的治學精神和人格魅力,還可以和名師、同行進行與專業方面有關的溝通來進一步完善自己的專業水平。而且培訓通過網絡進行,教師通過參加在線實時培訓,在線討論,教學論壇,QQ群等途徑進行學習和交流。教師親身經歷這種信息化的學習方式,無疑會對其信息化的教學設計能力和信息化教學實施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
4 結語
精品資源共享課的建設,已取得一批成果,共享了許多優質教學資源。高校教師只有具有水平的信息化教學能力,才能將這些優質的信息化教學資源的效用發揮出來。而精品資源共享課的建設和實施過程,同時也促進著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的發展。高校教師應當抓住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的契機,積極融入課程的建設團隊,利用好精品資源共享課的教學資源,積極參加國家精品課程師資培訓等,來促進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高和專業發展,從而能為推進高校教學改革,提高高校教學質量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關于國家精品開放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Z]. 2011.
[2] 教育部.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工作實施辦法[Z].2012.
[3] 謝康.課程信息化:面向信息化的教師專業發展模式[J].中國遠程教育,2005(10上).
[4] 柳禮泉,陳宇翔.精品課程建設與一流教師隊伍培養[J].高等教育研究,2007.3.
[5] 顧小清.信息時代的教師專業發展:理念、方法[J].全球教育展望,2003.9.
[6] 紀望平.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師專業發展[J].高等教育研究,2005.9.
[7] 鄒應貴,葉惠文,杜炫杰.運用網絡培訓促進高校教師專業發展——兼國家精品課程師資培訓項目介紹[J].中國教育信息化,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