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守兵
摘 要 教學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當前,互聯網技術、移動通信技術、交互技術、數字多媒體制作及存儲技術等方面的應用已經非常成熟,普通高等職業技術院校的軟硬件環境及數字化教學資源,加以改進和整合基本能夠適應信息化教學的需要。實行信息化教學,有利于提高課程、專業建設水平;有利于資源整合和共享,提高利用率;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研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獲得更高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 高職教育 教學信息化 建設 思考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Thought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Informationization
in Colleg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ZHONG Shoubing
(Suizhou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Suizhou, Hubei 441300)
Abstract Teaching informatization is the core of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At present, the Internet technology,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nteractive technology and the application of digital multimedia production and storage technology have been very mature. Software and hardware environment and the digital teaching resources can basically meet the needs of the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after being improved and integrated.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curriculum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o integrate and share teaching resources, to increase utilization rate, to improve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and students' learning initiative and enthusiasm, and so as to obtain higher teaching efficiency.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thinking
1 高等職業技術院校教學信息化基礎條件分析
1.1 設備狀況
麥克斯公司的一項調查表明,國家級示范及省部級直屬高職院校的學生人數與教學用計算機的比例通常在3.5:1,普通公辦高職院校的這個比例通常在4.5~6.0:1;教學用服務器的數量一般不少于10種,主要包括教學及教務管理服務器、數字化圖書管理服務器、網絡資源系統服務器、專業建設及資源應用服務器等;網絡接入速率通常在100M~1000M之間;具有比較豐富的網站平臺和網絡資源。在實際應用中,由于體制機制、人財物、信息化意識及水平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普通高職院校對軟硬件的設置、維護、管理、提檔升級和信息化教學資源的配置等方面,遠遠滯后于信息化教學的需要。
1.2 人的信息化素質和意識
我們已經進入信息化時代,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信息化水平和意識決定著學生的信息化素質。在高等職業技術教育體系中,推進教學信息化工作,意味著教師比使用傳統的教學手段要付出更多努力去學習新知識、處理大量的有效信息并進行資源整合,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同時還必須研究制定新的信息化考核方式,提高信息化教學水平。對學生而言,必須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大量的學習資源就在他們身邊,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學習,推進教學信息化,讓學生享受便捷、高效的現代化學習方式,獲得更高的學習效率。
事實上,高等職業院校秉承的是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注重學生技能的培養,而忽視了教學方式的現代化變革。在教、學、做的三個環節中,“教”仍然是教師在黑板(白板)進行講述;“學”是學生聽講、做筆記、領會思考;“做”是教師利用教具、實物進行示范,學生動手操作,以獲取知識技能的過程,學生的學習具有較大的被動性。在信息化時代,通過這種模式向學生傳遞教學信息未免顯得比較落后,甚至大部分學生不喜歡這種帶有灌輸意味的教學模式。教師講授的內容及過程不會全面顧及到學生的感受,只是按部就班地執行教學計劃,這也是采用傳統的“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不能大幅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原因。現在看來,最為重要的是如何把這種教學模式與現代化的教學思想和技術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享受信息化教學手段和方式,主動地學習,快樂地學習。
1.3 教學資源的整合
高等職業技術院校的網絡教學資源一般比較豐富,但真正適應信息化教學的資源又比較欠缺。網絡教學資源一般包括精品課程資源庫、數字化圖書系統、教學管理信息系統、教材管理信息庫、實驗實訓管理平臺、網絡教學平臺、虛擬仿真實驗實訓系統等。由于普通高校行政化管理體制的因素,校內各職能部門擁有的信息化教學資源相對獨立,部門之間難以打破利益壁壘,資源的使用不具有開放性。加之設備、技術、兼容性及人員的因素,資源整合存在一定的困難。即使整合,形成龐大的數據庫系統,運行、維護、協調、管理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財物支持,推進信息化教學,必須解決這一瓶頸問題。
要實現信息化教學,各類信息化資源的整合是一個關鍵環節。首先,要設置超級服務器,在校園局域網的支持下,建立信息化教學管理平臺。其二,要對各類數字化資源模塊進行交互性改進,并制定各類有效資源的通信協議,解決“兼容性”問題。其三,在信息化教學管理平臺上加掛資源模塊,對各獨立模塊利用平臺系統進行運行調試,保證模塊之間正常的數據交流。最后,設立終端訪問系統和信息反饋系統,給教師和學生的訪問設置不同的權限,使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隨時更新或修正教學資源,學生根據自己興趣愛好,在能力、素質、技術學習的框架內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資源。有條件的院校甚至可以通過無線網絡營運商建立無線接口,使參與教學的雙方隨時隨地通過信息化教學管理平臺實現信息交流,達到信息化教學的目的。
1.4 信息化教學管理平臺建設的水平
高職院校由于職業性教育的特點,在網絡設置和資源配置上有接口多、信息量大、資源豐富等特點,要實現教學信息化還必須對各類資源進行交互性設置。無論是有教師指導還是學生自學的教學過程,都需要系統能夠及時反饋終端的發送請求。目前的狀況是,各類資源雖然可以通過超級服務器利用校園網進行整合,對于使用者來說,就像瀏覽網頁一樣去訪問各類教學資源,而缺乏即時交互功能,學生學習的效果不能直觀地反饋到教師,學習當中的疑問也不能得到及時解決,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在信息化資源配置的時候,都要根據教學對象的特點設置程序交互和人工交互,滿足教學信息化的需要。
2 教學信息化的基本構架與信息化教學平臺建設
2.1 教學信息化的基本構架
教學信息化的基本構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模塊,如圖1所示。超級服務器為各類信息化教學資源及管理系統提供存儲空間,并支持數據交換、處理、反饋;網絡及協議支持數據之間的高速傳輸;信息化教學管理平臺對各類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并提供訪問接口;終端可以通過有線或無線的方式對有效信息化資源進行訪問并接收系統或人工的反饋信息。為滿足教學及研究的需要,超級服務器還可以與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中國教育衛星寬帶網(CEBsat)等連接,獲取更加豐富的信息化教學資源。
圖1 教學信息化的基本構架
2.2 信息化教學及管理平臺建設、運行、維護
信息化教學管理平臺的基本框架如圖2所示。根據教學及管理的需要,信息化教學及管理平臺提供擴展接口,以滿足教學資源模塊擴展的需要。信息化教學及管理平臺各個子系統既可以獨立運行,也可以通過超級服務器與訪問者之間進行交互。教師在該系統中充當雙重角色,一方面可以通過該平臺進行資料查閱、交互學習,另一方面可以通過權限訪問對教學資源進行更新,即時反饋學生的學習狀況。管理員主要對系統的運行狀態進行監控,保護數據安全,技術方面保障系統的正常運行。學生是最低端訪問者,主要通過平臺進行個人相關信息查詢,利用公共資源進行交互學習,把交互式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通過網絡隨時反饋到系統平臺,對系統自動處理不滿意的,可以直接反饋到指導教師或網絡論壇,由教師、學習者討論,即時解決。這種學習方式,可以使學習者獲得很高的學習效率。
圖2 信息化教學管理平臺的基本框架
3 教學信息化應用展望
信息化教學平臺是一個開放的平臺,信息資源豐富,交互界面友好,操作方便,系統穩定,才能受到教師和學生的歡迎。作為學校教育教學的管理者,一方面要加強宣傳,引起全員對信息化教學的共識,另一方面要求平臺的設計者、資源的開放者根據用戶的特點,全程參與教學過程,細致分析用戶的需求來設計系統、配置資源,并根據試用情況逐步完善。
信息時代已經來臨,高速、高效的信息處理技術已經相當成熟,教學信息化帶來的是教學方式、手段資源大變革。在將來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無需攜帶過多的教材、教具,通過網頁進行重點內容演示,隨時調用各類信息進行講解,節省時間,達到觸類旁通的效果。學生隨時將自己不理解的內容或觀點發布到網站上,使教師能及時掌握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況,有針對性地、同步地改善教學內容和方法。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適合自己學習的資源和教師資源,極大地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信息化教學和管理平臺提供開放式系統,保證教學信息資源實時更新,教學過程不再受時間、地點及資料的限制,教師和學生不但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安排工作、學習計劃和進度,而且共享優秀的教育資源和教育方式。信息化教學宏觀上突破了傳統教育的時空限制,將教師備課、課堂教學、反饋練習、課后輔導、個性化學習、在線考試、遠程教育等教學環節優化統一進來,體現交互、主動、合作精神。教學信息化的實施,對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發展的推動將是革命性的,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 教育信息化發展十年規劃(2011-2020年).
[2]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
[3] 銀海強.高校教學管理信息化的戰略思考[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6(10).
[4] 索凱峰.基于數字化校園的高教教學管理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006.
[5] 胡曉光.信息化教學模式的構建研究[J].現代情報,2005(7):213-215.
[6] 劉貴富.大學信息化教學模式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06(10):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