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望
摘 要 我軍是先進思想文化的自覺追求者、模范踐行者和積極推動者,歷來注重把我們黨關于建設先進文化的要求貫徹到軍事文化建設的實踐之中。在“戰斗力標準大討論”的背景下,我軍只有從思想觀念、歷史使命以及環境氛圍等方面不斷開拓進取,才能推進我軍先進軍事文化的發展。
關鍵詞 先進軍事文化 武德文化 戰斗力
中圖分類號:E223文獻標識碼:A
Construction Path of Advanced Military Culture in Our Army
XU Wang
(Nanjing Institute of Politics Shanghai Campus, Shanghai 200433)
Abstract Our army is suitors of advanced military culture, exemplary practitioner and active promoter, has historically focu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our party to implement the requirements of advanced culture to practice among the military culture. In the "standard combat discussion" in the background, the army only from ideas, concept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historical mission and ambience continue to forge ahead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army advanced military culture.
Key words advanced military culture; takenori culture; combat
1 更新觀念,打牢先進軍事文化建設的認識基礎
思想是行為的先導,沒有思想上的正確認識,就不會有對先進軍事文化在軍隊建設中的科學定位。大力加強先進軍事文化建設,既是對中華傳統武德文化的繼承,更是提高我軍戰斗力的有效途徑。
建設先進軍事文化,是繼承和弘揚貴仁尚義的中華傳統武德文化之歷史必然。克勞塞維茨指出:“戰爭是迫使敵人服從我們意志的一種暴力行為。”①從荷馬史詩到兩次世界大戰,西方文明中的戰爭熱情顯而易見。對比西方,中國古代先哲包括兵家代表人的告誡,深刻地揭示了武力使用中天然地、辯證地蘊含著和平的思想,如《論語·為政》中說:“道之以政,齊之以刑?!睆娬{政令、刑法都是治理國家的手段。中國兵家思想之集大成者——孫子,不但主張“非利不動,非得不用,非危不戰”之“不得已則斗”②的倫理思想,而且特別重視“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全勝”思想。由此可見,在中國傳統思想中,即使兵家代表人也并非好戰之徒,他們主張“止戰之戰”,突出強調的是“武”與“德”、“強兵”與“和平”的辯證統一。如果說軍事斗爭主要體現為一種直接訴諸武力的能力,那么,貴仁尚義、崇尚和平的中華武德文化則更多地體現為一種和平運用軍事力量的能力。③
建設先進軍事文化,是提高我軍戰斗力的有效途徑。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對軍隊來說,文化凝聚著軍隊的精氣神,是戰斗力不可缺少的構成要素。我軍之所以能夠在戰爭年代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輝煌勝利,也正如毛澤東所講的“沒有進步的政治精神貫注于軍隊之中,沒有進步的政治工作去執行這種貫注,就不能達到真正的官長和士兵的一致,就不能激發官兵最大限度的抗戰熱忱,一切技術和戰術就不能得著最好的基礎去發揮它們應有的效力?!雹苓@是我軍戰斗力生成的基本規律。當下,我們處在一個信息化時代,文化越來越多地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別是隨著現代傳媒的迅猛發展,文化與科技的融合越來越緊密。在當前“戰斗力是唯一和根本的衡量標準”的討論中,也只有通過發展先進軍事文化并使之滲透于軍隊戰斗力的各個要素之中,才能提升我軍的戰斗力水平。由此,在思想觀念上,就不能把文化簡單看成是一種軍人的文化生活,而應當把它看成是一個集軍事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成果之大成的大文化,實現從狹義軍營文化向廣義軍事文化轉變。
2 緊貼使命,建設具有時代特色的武德文化
首先,從中華傳統武德文化中汲取精華,增強先進軍事文化的底蘊。只有從民族精神的高度來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武德文化,賦予其嶄新的時代內涵,才能充分發揮其在國防和軍隊建設中的重要作用。翻開歷史的長卷,在華夏民族五千年的燦爛文明中,愛國主義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傳統武德文化的核心價值。無論是“匈奴未滅,無以家為”的西漢名將霍去病,還是“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南宋民族英雄岳飛,甚或“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他們無一不是傳統武德文化熏陶下的精忠報國典范。雖然,在中國歷史上有不同朝代、不同性質的國家形態,但是就普遍意義而言,為捍衛祖國、民族利益而捐軀獻身的軍人,總是被歷史所謳歌。也正是在這種愛國主義精神的感染下,中華武德文化成為激勵和團結中華民族各族人民的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幟。無論是在反對外敵入侵的戰爭時期,還是在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的危機時刻,這種愛國主義都將產生強大的民族凝聚力,也必將成為先進軍事文化建設的重要力量源泉和文化資源。
其次,提升中華民族的尚武精神,激發先進軍事文化生命力。尚武并不意味窮兵黷武。弘揚中華民族的尚武精神,并不是要逞強稱霸,更不是把“軍事建設列為中心”,而是讓人民從內心深處迸發出對軍民魚水情的自然感悟、對軍人職業的崇尚與尊重。事實上,每當民族危難之時,是民族凝聚力最強之時,也只有在這種時候,尚武精神才被一次次推上風口浪尖。反思當下的和平,如果沒有一定的尚武精神或實力,捍衛和平的力量只能是無源之水。由此可見,只有民族尚武精神與軍人地位被提升到國家的一定程度之后,國家才會迎來一次更強勁的凝聚,我們的意志與智慧也必將凝聚成最強大、最穩定的生產力。
最后,反思中華傳統武德的“不得已而戰”的倫理思想,彰顯先進軍事文化的戰斗品格?!鞍П貏佟薄ⅰ巴鼞鸨匚!笔擒娛露窢幍蔫F律。當前,國際局勢風云突變,我軍先進軍事文化建設必須與新時期我軍的歷史使命、與時代的文化理念、與官兵的主體需要結合起來。特別是在“牢固確立戰斗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準”大討論的背景下,我軍的先進軍事文化建設,既要看到新世紀新階段我軍軍事斗爭準備不斷拓展和深化的現實,也要針對青年官兵青睞新鮮事物的特點,在弘揚傳統武德思想的同時,注重貼近當代革命軍人現實生活,挖掘和樹立身邊的“典范”、“榜樣”,才能使得中華民族的“英雄情結”與“尚武精神”得到不斷繼承與發展。
3 營造氛圍,促進先進軍事文化全面開展
一是營造具有濃厚軍事特色的物化環境。只有置身于濃厚的軍營文化氛圍,軍人才會不知不覺中受到感染,才會切身得到教育或提醒,增強“保家衛國”的使命感與責任感。因此,無論是場館設施的建設還是環境氛圍的布置,都必須從確保服務于提升戰斗力的這一根本和唯一標準、確保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政治高度以及確保正確發揮文化氛圍影響力的這一出發點入手。二是建設具有鮮明軍事特色的制度文化。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的持續培育工作可謂當下先進軍事文化建設的根本任務。因此,必須加強法制化建設,通過條令條例和規章制度對軍人價值觀進行規范,并嚴格依法辦事,使核心價值觀教育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三是開展具有濃厚武德文化特色的宣傳活動。走出軍營,寓教于樂,開展豐富多彩的軍營文化活動,是軍事文化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但軍隊有自身特殊的使命,所以在兼顧其他活動的同時,要著重突出活動的軍事特色。比如軍事大講堂、軍事發燒友等,就是強調以喜聞樂見的形式深入展開對中華傳統武德文化的弘揚與繼承。
對軍隊來說,文化是戰斗力不可缺少的構成要素,也為塑造軍人品格、培養高素質軍事人才提供精神保證與智力支撐。
注釋
① 克勞塞維茨.戰爭論(上卷).解放軍出版社,1964:12.
② 孫子兵法·火攻篇.
③ 徐輝.尚武精神與中國先進軍事文化.軍事歷史研究,2012(2).
④ 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