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利+王崢
摘 要 文章基于層次分析法,研究影響基于網絡教學平臺的教學效果的相關評價指標,構建相應指標的層次結構模型,計算各級評價指標權重,建立相應評價指標體系。結合相應客觀行為數據,通過計算指標體系中各項指標得分,迅速有效評價大量課程網絡教學質量。
關鍵詞 層次分析法 網絡教學平臺 評價 指標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Network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Based on the Hierarchy Process
WANG Jiali[1], WANG Zheng[2]
([1] Academic Affair Office,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Jiangsu 225009)
Abstract Based on AHP, the impact on teaching effectiveness research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of the relevant evaluation index, corresponding to build hierarchical structure model index, calculated levels of re-evaluation index weight, to establish the appropriate evaluation system. Combin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objective behavioral data, by calculating the index system in the index score, quickly and efficiently evaluate a large number of courses' online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 AHP;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0 引言
近年來網絡教學飛速發展,各種商業或開源平臺在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廣泛應用。在我國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進程逐步加快的形勢下,眾多的高校開始重視并投資網絡教學平臺建設,并利用其開展網絡教學。網絡教學的開展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然而,現階段,我國高校對教師網絡教學工作量的核定還不夠科學,使得教師主動實施網絡教學的積極性不高、持續性不強。因此,對網絡教學質量進行有效評價是推進平臺深度應用的重要手段。縱觀網絡教學質量評價的主要方法(胡水星,2005),指標體系評價法是目前實踐中最常用的一種主觀評價方法。
AHP(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即一種多層次權重解析方法,簡稱為層次分析法,是由20世紀70年代美國著名運籌學家T.L.Saaty提出的,其主要在多因素系統評價的指標權重確定中應用廣泛。現代高校網絡教學平臺環境下的課程質量評價內容主要包含在網絡教學過程中的資源數(質)量、交互形式及其數(質)量等因素和標準,將AHP應用其中,建立靈敏、準確的網絡輔助教學評價指標體系,更合理地確定影響教學質量各因素的權重,為大量課程網絡輔助教學質量評價問題提供依據。
1 網絡教學質量評價指標的設計
與傳統的課堂教學或基于自行開發的網絡課程的教學行為不同,網絡教學平臺環境下的網絡教學行為主要局限在平臺所涉及的欄目范圍內,本文的研究以揚州大學使用的“THEOL”網絡教學平臺為例展開。
1.1 確定評價指標
根據現有Theol的功能設置,綜合分析平臺環境下的網絡教學涉及的因素,充分考慮現階段網絡教學的必要性因素與網絡教學操作的難易程度因素等,進而科學確定用于分層分析法的評價指標。具體為:一級指標確定評價的總目標,即網絡教學質量;二級指標確定總目標下的3個子目標,即教學資源建設、常規交互使用和新方法應用;三級指標確定各子目標的主要評價因素,共12個。各指標的內容具體如下:
(1)一級指標:
Q—網絡教學質量。這一指標主要是為了明確課程網絡教學開展的概況,如實反映課程網絡教學的效果,進而便于收集和分析課程網絡教學的相關信息,促進日后網絡教學的高效開展,并不斷優化網絡教學平臺應用技術。
(2)二級指標:
M1—教學資源建設,反映教師在網絡教學資源建設方面的情況;M2—常規交互使用,反映利用平臺進行日常教學互動的實施情況;M3—新方法應用,反映充分利用平臺功能豐富日常教學方式和促進教學改革的實踐效果。
(3)三級指標:
S1—新添教學材料;S2—新添常見問題;S3—新添課程作業;S4—生均遞交作業;S5—生均批閱作業;S6—生均論壇發帖;S7—生均回帖深度;S8—新添題庫試題;S9—生均參與測試;S10—生均測試批閱;S11—新添教師筆記;S12—研究性教學實踐。
1.2 建構層次結構模型
在三級不同評價指標制定后,應該建立與Theol功能相適應的評價體系層次結構模型,如圖1所示,其結構中同一層次的元素既要作為準則支配對下一層次的某些元素,又要受到上一層次的支配,以此類推。其中一級指標Q由二級指標M1, M2和M3決定,二級指標M1與S1, S2 和 S3相關,M2則與S4,S5,S6和S7相關,M3與S8,S9,S10, S11,和 S12相關。
圖 1 Theol環境下的網絡(輔助)教學質量評價層次模型
1.3 指標權重的計算
根據AHP方法,指標權重的計算步驟如下:endprint
分別構造一級指標和二級指標的判斷矩陣Q-M,以及與各二級指標相對應的三級指標判斷矩陣M1-S,M2-S及M3-S。其構造判斷矩陣的環節實質上也是對根據上層目標(準則)而對下層某些因素進行的重要性比較,如構造判斷矩陣M1-S的過程:要求專家相對二級指標M1對因素S1、S2和S3進行兩兩重要性程度比較,并按1-9標度法對任意兩個因素的相對重要程度予以定值。
然后根據判斷矩陣計算,可得到評價指標的權重系數W1,W2,…Wn。與此同時,對于各專家的評價,還須對判斷矩陣進行邏輯一致性檢驗,最終確定對Q而言,S1、S2…S12各元素的相對重要性次序。
2 專家調查問卷設計
對于專家調查問卷的設計問題,應該在網絡教學質量評價指標設計的基礎上,根據層次結構模型的建構與指標權重的計算方法等進行科學設計,要求專家隊問卷中各矩陣內的元素進行重要性兩兩比較,并按1-9標度法進行定值,從而獲取建立判斷矩陣的原始真實數據。具體的專家調查問卷設計形式如圖2所示。
圖2 專家調查問卷(部分)
3 研究結果與結論
3.1 研究結果
將問卷發放給各學院教學院長、教務部門相關教學研究專家以及部分教師代表,共計發放問卷60份,回收問卷58份,回收率為96.7%。將有效回收問卷的各矩陣數據輸入Yaahp軟件中預先設計好的矩陣框架內進行處理,采用先求權再平均的方法,得出最后的各因素權重結果(如表1所示)。
3.2 結論
(1)基于層次分析法構建的各項網絡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為教學管理部門對基于網絡平臺的大批量課程的網絡教學質量評價提供了更為可操作的工具。利用Yaahp得到的權重一改以往權重設定的隨意性,使權重值更有意義。
(2)利用表1得出的各指標權重,計算各課程網絡教學質量綜合得分(T): = ·,為各項指標的權重值,=12,為標準化了的各指標對應的客觀行為數據值。通過對比綜合得分或各子目標得分情況,我們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各課程的網絡教學實施情況。
表1 網絡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
(3)關于指標的選擇與制定,應該以有效促進學生學習效率提高為宗旨,在符合學生實際情況下進行設計與選擇,另外還應該不斷地更新變化,以順應學生學習的變化需求。因此,在網絡教學推廣的不同階段,我們應適時適情對層次結構和相應指標進行修整,以確保評價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王志軍,余勝泉.網絡教學平臺的選擇和分析模型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2(5):36-42.
[2] 梁林梅,羅智慧,趙建民.大學教師網絡教學現狀調查研究——以南京高校為對象[J].開放教育研究,2013(1):74-84.
[3] 張潤芝,張進寶,陳庚.網絡課程質量評價實踐及學術研究評述[J].開放教育研究,2011.8:60-64
[4] 王蓮芬,許樹柏.層次分析法引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11-55.
[5] 王佳利.基于AHP的網絡輔助教學質量評價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3(6):102-106
[6] 郭向勇,傅國強,周玉芬.基于層次分析法的網絡課程學習評價模型[J].電化教育研究,2008(3):72-76.endprint
分別構造一級指標和二級指標的判斷矩陣Q-M,以及與各二級指標相對應的三級指標判斷矩陣M1-S,M2-S及M3-S。其構造判斷矩陣的環節實質上也是對根據上層目標(準則)而對下層某些因素進行的重要性比較,如構造判斷矩陣M1-S的過程:要求專家相對二級指標M1對因素S1、S2和S3進行兩兩重要性程度比較,并按1-9標度法對任意兩個因素的相對重要程度予以定值。
然后根據判斷矩陣計算,可得到評價指標的權重系數W1,W2,…Wn。與此同時,對于各專家的評價,還須對判斷矩陣進行邏輯一致性檢驗,最終確定對Q而言,S1、S2…S12各元素的相對重要性次序。
2 專家調查問卷設計
對于專家調查問卷的設計問題,應該在網絡教學質量評價指標設計的基礎上,根據層次結構模型的建構與指標權重的計算方法等進行科學設計,要求專家隊問卷中各矩陣內的元素進行重要性兩兩比較,并按1-9標度法進行定值,從而獲取建立判斷矩陣的原始真實數據。具體的專家調查問卷設計形式如圖2所示。
圖2 專家調查問卷(部分)
3 研究結果與結論
3.1 研究結果
將問卷發放給各學院教學院長、教務部門相關教學研究專家以及部分教師代表,共計發放問卷60份,回收問卷58份,回收率為96.7%。將有效回收問卷的各矩陣數據輸入Yaahp軟件中預先設計好的矩陣框架內進行處理,采用先求權再平均的方法,得出最后的各因素權重結果(如表1所示)。
3.2 結論
(1)基于層次分析法構建的各項網絡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為教學管理部門對基于網絡平臺的大批量課程的網絡教學質量評價提供了更為可操作的工具。利用Yaahp得到的權重一改以往權重設定的隨意性,使權重值更有意義。
(2)利用表1得出的各指標權重,計算各課程網絡教學質量綜合得分(T): = ·,為各項指標的權重值,=12,為標準化了的各指標對應的客觀行為數據值。通過對比綜合得分或各子目標得分情況,我們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各課程的網絡教學實施情況。
表1 網絡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
(3)關于指標的選擇與制定,應該以有效促進學生學習效率提高為宗旨,在符合學生實際情況下進行設計與選擇,另外還應該不斷地更新變化,以順應學生學習的變化需求。因此,在網絡教學推廣的不同階段,我們應適時適情對層次結構和相應指標進行修整,以確保評價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王志軍,余勝泉.網絡教學平臺的選擇和分析模型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2(5):36-42.
[2] 梁林梅,羅智慧,趙建民.大學教師網絡教學現狀調查研究——以南京高校為對象[J].開放教育研究,2013(1):74-84.
[3] 張潤芝,張進寶,陳庚.網絡課程質量評價實踐及學術研究評述[J].開放教育研究,2011.8:60-64
[4] 王蓮芬,許樹柏.層次分析法引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11-55.
[5] 王佳利.基于AHP的網絡輔助教學質量評價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3(6):102-106
[6] 郭向勇,傅國強,周玉芬.基于層次分析法的網絡課程學習評價模型[J].電化教育研究,2008(3):72-76.endprint
分別構造一級指標和二級指標的判斷矩陣Q-M,以及與各二級指標相對應的三級指標判斷矩陣M1-S,M2-S及M3-S。其構造判斷矩陣的環節實質上也是對根據上層目標(準則)而對下層某些因素進行的重要性比較,如構造判斷矩陣M1-S的過程:要求專家相對二級指標M1對因素S1、S2和S3進行兩兩重要性程度比較,并按1-9標度法對任意兩個因素的相對重要程度予以定值。
然后根據判斷矩陣計算,可得到評價指標的權重系數W1,W2,…Wn。與此同時,對于各專家的評價,還須對判斷矩陣進行邏輯一致性檢驗,最終確定對Q而言,S1、S2…S12各元素的相對重要性次序。
2 專家調查問卷設計
對于專家調查問卷的設計問題,應該在網絡教學質量評價指標設計的基礎上,根據層次結構模型的建構與指標權重的計算方法等進行科學設計,要求專家隊問卷中各矩陣內的元素進行重要性兩兩比較,并按1-9標度法進行定值,從而獲取建立判斷矩陣的原始真實數據。具體的專家調查問卷設計形式如圖2所示。
圖2 專家調查問卷(部分)
3 研究結果與結論
3.1 研究結果
將問卷發放給各學院教學院長、教務部門相關教學研究專家以及部分教師代表,共計發放問卷60份,回收問卷58份,回收率為96.7%。將有效回收問卷的各矩陣數據輸入Yaahp軟件中預先設計好的矩陣框架內進行處理,采用先求權再平均的方法,得出最后的各因素權重結果(如表1所示)。
3.2 結論
(1)基于層次分析法構建的各項網絡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為教學管理部門對基于網絡平臺的大批量課程的網絡教學質量評價提供了更為可操作的工具。利用Yaahp得到的權重一改以往權重設定的隨意性,使權重值更有意義。
(2)利用表1得出的各指標權重,計算各課程網絡教學質量綜合得分(T): = ·,為各項指標的權重值,=12,為標準化了的各指標對應的客觀行為數據值。通過對比綜合得分或各子目標得分情況,我們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各課程的網絡教學實施情況。
表1 網絡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
(3)關于指標的選擇與制定,應該以有效促進學生學習效率提高為宗旨,在符合學生實際情況下進行設計與選擇,另外還應該不斷地更新變化,以順應學生學習的變化需求。因此,在網絡教學推廣的不同階段,我們應適時適情對層次結構和相應指標進行修整,以確保評價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王志軍,余勝泉.網絡教學平臺的選擇和分析模型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2(5):36-42.
[2] 梁林梅,羅智慧,趙建民.大學教師網絡教學現狀調查研究——以南京高校為對象[J].開放教育研究,2013(1):74-84.
[3] 張潤芝,張進寶,陳庚.網絡課程質量評價實踐及學術研究評述[J].開放教育研究,2011.8:60-64
[4] 王蓮芬,許樹柏.層次分析法引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11-55.
[5] 王佳利.基于AHP的網絡輔助教學質量評價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3(6):102-106
[6] 郭向勇,傅國強,周玉芬.基于層次分析法的網絡課程學習評價模型[J].電化教育研究,2008(3):72-7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