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葉明
作者信息:海寧市農業機械管理站,314400,浙江

農機免費實地安全檢驗是 《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條例》賦予農機部門的重要法定職責。海寧市作為浙江省首批農機免費實地安全檢驗工作試點縣市,自2010 年以來,轉變觀念,創新機制,積極探索工作新途徑、新方法,強化工作措施,農機免費實地檢驗工作成效明顯。
農機免費實地安全檢驗是農機部門一項新工作,沒有現成可依據的規定、規范或標準,更沒有現成的工作經驗和做法可以借鑒。 制訂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是保障檢驗工作順利開展的關鍵。根據工作要求,海寧市農機管理部門開展廣泛深入調研,認真聽取鄉鎮、村級農機管理員意見,了解掌握農機合作社(農機大戶)、農機手對檢驗工作的要求,在及時向市領導匯報基礎上,積極與市財政局、物價局溝通協調,征求意見,認真制訂了《海寧市開展危及人身財產安全農業機械定期免費實地安全檢驗工作實施方案》, 并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下發到各鄉鎮和有關部門。方案確定了檢驗工作的指導思想、工作目標、工作職責、實施步驟、工作措施和有關政策,并明確重點機具、重點對象、重點檢驗項目。 根據方案,每個鄉鎮落實農機檢驗員不少于2 名,規定鄉鎮農機檢驗員負責機動植保機械、機動脫粒機、飼料粉碎機、插秧機、鍘草機等五種農業機械的檢驗任務,市農機管理站負責拖拉機、收割機的檢驗。 為進一步明確工作目標責任,把工作落到實處,海寧市政府還將農機免費實地安全檢驗工作列入對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農業目標責任制考核內容,極大地推動了全市農機免費實地安全檢驗工作的開展。
摸清全市七種危及人身安全的農業機械的存量、使用狀況和分布情況,是做好定期免費實地安全檢驗的基礎。 以鄉鎮為普查組織單位,組織全市173名村級農機安全管理監督員擔任普查員, 以村為普查單元, 由普查員在鄉鎮農機員的指導下對本村進行“地毯式”上門調查登記。在認真調查登記的同時,還收集好農機所有人的相關信息資料 (包括身份證明、購機發票、合格證等)。 試點當年通過普查登記,摸清了海寧市實有七種農業機械數量41 287 臺。 對七類農業機械進行分類、分級,建立檔案臺賬,為全面開展農機免費實地安全檢驗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實施農機免費實地安全檢驗是國家一項支農惠農政策,其工作量大面廣,而且復雜,開展工作需要基本的經費保障(主要用于檢驗工作所需的牌、證、表工本費,宣傳、資料費,會議、培訓費和村級農機員誤工補貼等)。 根據《海寧市開展危及人身財產安全農業機械定期免費實地安全檢驗工作實施方案》,對照工作經費開支需求,2010 年農機管理部門及時向市政府請示,經市領導批示同意,當年市財政落實安排免費實地安全檢驗專項經費35 萬元,基本滿足了免費實地安全檢驗工作需求。為確保工作正常開展,市財政每年把免費實地安全檢驗經費作為正常經費納入財政預算。2011、2012、2013 三年落實專項經費各5 萬元,2014 年8.5 萬元,切實保障了實地安全檢驗工作的持續開展。
農機定期免費實地安全檢驗既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業務工作,又是一項復雜而全新的社會工作。如何保質保量做好檢驗是免費實地安全檢驗的工作重點。為此,農機管理部門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浙江省農業廳有關對農機免費實地安全檢驗試點工作的要求,認真制訂下發《海寧市危及人身財產安全農業機械定期免費實地安全檢驗工作規范》, 對工作職責、步驟安排,檢驗項目、檢驗流程與要求,農機隱患告知與排除查驗、考核驗收等方面進行規范,同時明確市農機管理站、鄉鎮工作職責分工和工作指標要求。對七種農業機械的普查登記、安全檢驗、牌證管理、分類分級造冊建檔標準與要求作出規定, 做到檢驗業務工作有章可循、有規可依,工作開展有序,管理措施得當,確保了農機免費實地檢驗工作質量。如在農業機械隱患告知與排除查驗中, 以海寧市農業經濟局作為執法主體下發 《農業機械事故隱患告知書》,并分鄉鎮統一編制由7 位阿拉伯數字構成的識別碼,便于規范歸檔和留存查閱。
考慮到實地檢驗工作面廣量大,所以采取“分級檢驗、分級負責”的方法進行。 市農機管理站負責技術含量和檢驗技術要求高、上牌的拖拉機、聯合收割機檢驗,鄉鎮農技中心承擔其他機具檢驗。一是突出宣傳發動。 上下聯動,層層發動,大力開展定期免費實地安全檢驗工作宣傳,召開全市工作專題會,各鄉鎮召開村農機普查員會, 村召開農機操作手宣傳動員會。同時,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刊、網絡等媒體,大力宣傳定期免費實地安全檢驗的重要意義, 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二是強化業務培訓。每年舉辦農機檢驗人員業務培訓班,使相關人員掌握應知應會,熟悉各類機具的檢驗方法、檢驗標準要求和檢驗技能,建立強有力的檢驗員隊伍。到2013 年全市檢驗員達到46 名,其中鄉鎮30 名。 三是堅持為民服務。 結合農事季節,以服務農戶為目標,積極開展上門入戶檢驗。 對已到報廢年限的農機或連續2 年不使用的機動脫粒機只作登記,暫不檢驗。 對檢驗合格的,粘貼檢驗合格標志;對檢驗不合格的,當場督促并幫助消除隱患。 如當場不能消除隱患則發送安全隱患告知書,限期消除改正。 2013 年,實地檢驗農機633 臺,檢驗率為98.8%。 四是規范檔案管理。 根據“分級檢驗、分級負責”的辦法加強檢驗相關檔案、臺賬建立工作。市農機管理站負責建立拖拉機、聯合收割機及其駕駛操作手檔案、臺賬,其他五種機具的檔案、臺賬由鄉鎮負責建立,并把臺賬報市農機管理站備案。對只作登記的量大、 結構簡單的機動脫粒機只作建臺賬要求。各村則建立七種農機臺賬。對建檔案的機具和操作駕駛員做到一機一檔,一人一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