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宇
摘? 要:全面深化改革是實現中國夢的關鍵一招,改革開放的有中國歷史實踐為中國夢實現積累了寶貴經驗。
關鍵詞:中國夢;改革;開放
一、改革開放是黨的偉大覺醒與偉大創造
改革開放貫穿于中國夢實現的全過程,是牽引著一個偉大時代和億萬人心的風標,一切滄海桑田般的巨變都源于改革開放。當代中國改革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起點,這次全會作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拉開了改革開放的序幕,也開啟了黨進一步走向新的覺醒的進程,三十多年來,正是在“摸著石頭過河”、“殺開血路”的過程中,在驚濤駭浪的磨礪中,我們黨逐步更加自覺、更加清醒、更加成熟。
但是當前中國改革步入深水區,阻力前所未有。主要表現:第一,矛盾凸顯與黃金發展相伴隨。雖說我國仍處于大有作為的戰略機遇期,但是來自環境、資源、社會等矛盾的制約趨于明顯激化,制約著我國改革開放的向好向上發展;第二,上行因素與上行因素相對沖。中國經濟已經結束十幾年的兩位數高增長時期,已在下臺階,相關的下行因素主要有人口紅利即將消失、資源環境壓力加大、人口老齡化問題導致的成本上升和負擔加重等等,但是與對沖下行因素的若干上行因素是最值得我們重視與爭取的,主要包括:社會管理日漸成熟、科技管理創新紅利、新型城鎮化工業化紅利等等,而這些紅利能夠盡情釋放的關鍵還是來自于改革開放能否順利推進,我國的現代化進程能否順利完成。第三,既得利益的阻力與深化改革的努力相博弈。在其背后,是改革與社會矛盾累積的賽跑,誰跑得快,誰跑在前,將決定中國夢的成敗。第四,總體路線圖與最小一攬子改革相配套。十八屆三中全會已經規劃了中國未來二十年改革路線圖和時間表,與之呼應的是先行先試的創新推進實踐,這將是決定我們能否合格應對挑戰、挑戰機遇的關鍵,必須以更大決心推進五位一體的全面改革,在總體路線圖下配之以多輪一攬子改革時間表設計。
二、黨領導改革開放的歷史回顧與啟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下大功夫總結與運用我國改革開放的成功經驗。中國多年的改革開放為我們積累了許多實踐經驗,這些都是我們實現中國夢和推進現代化戰略的寶貴財富,
(一)擾亂反正和改革開放的啟動階段。這個階段主要是實踐了撥亂反正和改革開放的起步。其中積累的經驗有兩點特別值得重視,一是解決歷史問題需要高度的政治智慧和技巧,平反冤假錯案、解決歷史遺留問題、通過第二個歷史決議,本質上都是調整黨內關系和社會關系,使全黨能夠高度團結,集中精力解決大問題。二是改革開放需要各方面的良性互動,一種是理論與實踐之間的互動。另一種是上下之間的互動。
(二)改革開放的全面推進階段。開創性地提出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政治體制改革及國民經濟翻兩番的目標,改革全面展開。改革開放在這一階段主要體現為兩個方面,全面改革綱領與理論的形成,十二屆三中全會提出有計劃商品經濟概念,作出經濟體制改革決定,這是全面改革的綱領,十三大提出要加快建立社會主義市場體系,形成了比較系統的初級階段理論;政治體制改革的實踐,重點是恢復黨內正常的民主生活,改革國家和黨的領導制度,解決過分權力集中問題。伴隨著改革開放的實踐,積累的主要經驗有三點,一是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我國改革開放初期處于摸著石頭過河狀態,基本原因是經濟體制改革目標還未確定,只是初步形成了一個市場經濟體系,但堅持改革開放的決心始終是堅定的。第二選擇了正確的改革戰略,把黨和國家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意味著我國改革是從經濟體制改革著手,是漸進式改革,與蘇聯后期的災難性改革相比,明顯優勢是能夠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間的關系。第三,充分發揮領導者作用,鄧小平同志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以及文革后一批老干部的復出,對改革開放順利進行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改革開放的系統性推進階段。這是確立了經濟體制改革目標之后,改革開放進入系統和有序推進的重要階段。這一階段我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提出了依法治國,總體實現小康目標, 標志著中國改革開放逐步走向成熟。這一階段改革的經驗主要有改革采取漸進形式,比較順利地實現了經濟體制轉軌,在改革過程中先清掃外圍,看準方向后再確定目標;形成了各方面工作在戰略層面的配合,以經濟改革為中心,政治改革起到了清道和保證作用,科技、教育、文化、社會事業改革隨后跟進;主動和堅持對外開放,抓住了經濟全球化機遇,把勞動力和生產要素迅速從第一產業轉移到第二三產業,實現了國民經濟的高速增長。
參考文獻:
[1] 《世紀中國夢,偉大的三步曲》 《人民網》2013年10月
[2] 《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偉大中國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2012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