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鵬+高宇
摘要:針對東部煤電化發展現狀中人才短缺的現狀,提出基于校企合作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問題研究。研究要建立在對煤電化人才需求的充分調研基礎上,并圍繞教學計劃修訂、實訓基地建設、雙師型師資培養、無縫持續性指導與管理的學習支持服務平臺以及教學評價機制等環節,闡述培養模式的核心問題,為東部煤電化應用人才培養教學改革提供操作性強的指導。
關鍵詞:東部煤電化基地;人才培養模式;校企合作
中圖分類號:G712.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4)11-0240-02
引言
為保證黑龍江省煤炭資源利用的協調發展,2008年,黑龍江省根據煤炭能源發展需求提出《東部煤電化基地建設規劃》,劃分包括雞西市、鶴崗市、雙鴨山市、七臺河市、佳木斯和牡丹江在內的東部煤電化建設區。幾年來,通過綜合利用煤電化資源發展非煤產業,同時建立相關配套設施,并充分發展煤電化產業煤電化建設項目,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是,存在著各種發展中的不協調因素,其中關于煤電化產業人才的短缺成為了一個突出的問題。這是因為煤電化協調發展之路煤電化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持,而人才培養的周期性、培養模式的科學性等特征要求對人才培養模式的科學研究成為了一個迫切的問題。本文在研究了東部煤電化發展人才需求的基礎上,提出建立基于校企合作方式下的東部煤電化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為煤電化基地培養高層次人才,并為煤電化產業提供技術支撐。
一、東部煤電化發展人才需求
人才隊伍專業結構現狀,直接關系到黑龍江省東部煤電化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以及勞動生產率的高低,因此,在研究人才培養模式之前對煤電化人才類型掌握是非常重要的。從近幾年的人才類型數量需求上看,專業技術、操作型人才占據近60%的比例,如表1所示??梢娕囵B煤電化應用型人才是教育人才產出的目標。因此,為滿足黑龍江省東部煤電化基地建設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培養具備專業技術以及相關操作人員應占據人才需求的大部分比例;因此,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強調針對煤電化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同時,由于煤電化專業知識的特殊性要求,應培養具備應用能力的工程型人才。所以,本文提出以校企合作為契機,學生在大學課堂理論課程的學習后,深入到煤、電、化企業、基地以及現場進行實訓、實習。以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的新型教育模式,來完成培養方式,無疑可以有效地培養出煤電化專業技術強,操作上手快的應用型人才,來滿足實際煤電化基地建設的人才需求,為煤電化基地培養高層次人才,并為煤電化產業提供技術支撐。
表1黑龍江省東部煤電化建設人員構成比例
數據來源:根據黑龍江省東部煤電化基地各城市統計年鑒整理
二、煤電化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關鍵問題
校企合作是應用型本科高校的一種全新的辦學模式,是通過學校和企業雙方的共同合作來達到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學目標。東北煤電化基地人才培養是通過3年在高校內的理論學習以及相關的實訓過程完成應用型煤電化人才培養目標的。為實現預期社會人才要求的教學目標,在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應該從教學計劃、師資培養、實訓基地建設以及相應的現代教育技術平臺等幾個關鍵的環節全面展開。
(一) “3+1”教學計劃的修訂
在實現應用型煤電化工程應用人才培養目標過程中,作為教學指導的教學計劃的修訂占據重要地位。由于教學計劃中體現了人才培養的具體方案,在修訂時應從多個角度安排構建合理的教學體系,注意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比例合理,并且適當擴大實踐教學比例。在進行實踐教學安排時,應多深入煤電化相關企業單位進行調研,掌握第一手用人單位的需求情況以及現場培訓下的課程培養要求,來制定合理的教學體系。那么,經研究建立校企合作教學模式,主要采用的是 “3+1”教學改革模式,即3 年在學校完成理論課學習,1 年在現場完成工程實踐訓練。在實習實踐過程中,學生選擇現場工程技術人員為指導老師,通過師傅帶徒弟的方式,完成實踐教學任務。同時,圍繞實踐教學活動的各要素(目標、計劃、課程、教師、學生、評價等)形成立體的、系統的教學結構整體,為培養應用型人才奠定基礎。
(二)實踐教學基地建設
為滿足“3+1”人才培養不同階段的教學要求,其中3年學校學習的過程中各個專業應該按照基礎理論教學、專業基礎教學以及專業核心課程工程實訓課程3部分建設。前兩部分的基礎理論實踐和專業基礎實踐主要由學校來完成建設,第三部分專業核心工程實訓由學校與企業單位進行聯合建設共享實訓基地的方式完成;而在最后一年當中,學校將學生派送的不同的實訓單位,由學校教師與實習單位工程技術人員共同完成學生的畢業設計,對包括選題、設計以及綜合考察幾方面進行聯合執導。
(三) 雙師型教師培養
教師是教學的指引者,在強調工程能力的煤電化人才培養過程中,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工程能力發展。因此,在煤電化人才培養教學改革過程中必須強調建立一組實踐能力強、理論扎實的雙師型教師隊伍,保證在學生前3年的基礎實驗、專業基礎實訓以及專業實習幾個環節的實踐技術指導。學校人才培養部門應有計劃、有步驟地將教師派送到各個煤電化企事業單位進行工程能力培養,至少進行為期半年以上的掛職鍛煉學習,并設計對教師掛職鍛煉的合理考評機制。
(四) 實習實訓數字化平臺的構建
煤電化應用人才培養過程中采用的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模式,決定學生在深入企業過程中與學校教師在時空上產生了分離。為保障在此階段可以跨時空完成師生之間的連續性教與學交互指導過程,應研究設計合理的、操作簡便的實習數字化學習平臺,以彌補這一過程的師生時空異步性。因此,學校應組織教師研究設計并統一管理一個學習支持服務系統。該平臺的設計需要遵循學習內容管理系統(Learning 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簡稱LCMS)。該系統為LMS 學習管理系統與CMS 內容管理系統相互結合的產物,LCMS 是以學習對象的形式穿件、保存、組裝、遞送個性化的學習內容的多用戶系統,是一種以教學用途為導向的內容管理系統,即“以學習物件的形式來創建、存儲、組裝和傳輸個性化習內容的系統”。LCMS 具有系統管理功能與教學管理功能,煤電化人才培養的校企合作實習實訓數字化學習服務平臺可以按照LCMS標準來研發或利用開源平臺進行二次開發。
(五) 形成配套教學評價機制
教育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的導向性環節,對教學目標實現的重要保障。因此,在東部煤電化培養校企合作應用型人才模式改革下,應特別注意進行相應的教學評價機制的制定與實施,注意對于掛職鍛煉教師的考核機制、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考察機制,加強校企合作下的管理機制評價等問題的研究,以此進一步保證教學改革的成效。
參考文獻:
[1]黑龍江日報.黑龍江省東部煤電化基地建設近況[N/OL].[2011-6-24].http://www.hlj.gov.cn/zwdt/system/2011/06/24/010196064.shtml.
[2]康文澤,丁淑芳.礦物加工專業定向生“3+1”教學模式實踐環節的改革[J].經濟師,2012,(8).
[3]劉興麗,洪亮,關鳳巖.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的數字化學習支持服務模式[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9).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mode of the eastern coal and electricity applied talents based on
the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HAN Peng ,GAO Yu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arbin 150022,China)
Abstract:In 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hortage of talent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eastern coal in this study,the model of training applied talents based on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Research should be based on sufficient investigation demand for coal based on talent,and the modification of teaching plan,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e training base,double qualified teacher training,seamless continuous guidance and management of learning support service platform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mechanism and other sectors,the cultivation of the core mode,to provide practical guidance for the East coal applic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teaching reform.
Key words:the eastern coal and electricity base;talenttraining mode;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責任編輯 李可]
endprint
摘要:針對東部煤電化發展現狀中人才短缺的現狀,提出基于校企合作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問題研究。研究要建立在對煤電化人才需求的充分調研基礎上,并圍繞教學計劃修訂、實訓基地建設、雙師型師資培養、無縫持續性指導與管理的學習支持服務平臺以及教學評價機制等環節,闡述培養模式的核心問題,為東部煤電化應用人才培養教學改革提供操作性強的指導。
關鍵詞:東部煤電化基地;人才培養模式;校企合作
中圖分類號:G712.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4)11-0240-02
引言
為保證黑龍江省煤炭資源利用的協調發展,2008年,黑龍江省根據煤炭能源發展需求提出《東部煤電化基地建設規劃》,劃分包括雞西市、鶴崗市、雙鴨山市、七臺河市、佳木斯和牡丹江在內的東部煤電化建設區。幾年來,通過綜合利用煤電化資源發展非煤產業,同時建立相關配套設施,并充分發展煤電化產業煤電化建設項目,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是,存在著各種發展中的不協調因素,其中關于煤電化產業人才的短缺成為了一個突出的問題。這是因為煤電化協調發展之路煤電化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持,而人才培養的周期性、培養模式的科學性等特征要求對人才培養模式的科學研究成為了一個迫切的問題。本文在研究了東部煤電化發展人才需求的基礎上,提出建立基于校企合作方式下的東部煤電化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為煤電化基地培養高層次人才,并為煤電化產業提供技術支撐。
一、東部煤電化發展人才需求
人才隊伍專業結構現狀,直接關系到黑龍江省東部煤電化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以及勞動生產率的高低,因此,在研究人才培養模式之前對煤電化人才類型掌握是非常重要的。從近幾年的人才類型數量需求上看,專業技術、操作型人才占據近60%的比例,如表1所示??梢娕囵B煤電化應用型人才是教育人才產出的目標。因此,為滿足黑龍江省東部煤電化基地建設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培養具備專業技術以及相關操作人員應占據人才需求的大部分比例;因此,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強調針對煤電化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同時,由于煤電化專業知識的特殊性要求,應培養具備應用能力的工程型人才。所以,本文提出以校企合作為契機,學生在大學課堂理論課程的學習后,深入到煤、電、化企業、基地以及現場進行實訓、實習。以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的新型教育模式,來完成培養方式,無疑可以有效地培養出煤電化專業技術強,操作上手快的應用型人才,來滿足實際煤電化基地建設的人才需求,為煤電化基地培養高層次人才,并為煤電化產業提供技術支撐。
表1黑龍江省東部煤電化建設人員構成比例
數據來源:根據黑龍江省東部煤電化基地各城市統計年鑒整理
二、煤電化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關鍵問題
校企合作是應用型本科高校的一種全新的辦學模式,是通過學校和企業雙方的共同合作來達到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學目標。東北煤電化基地人才培養是通過3年在高校內的理論學習以及相關的實訓過程完成應用型煤電化人才培養目標的。為實現預期社會人才要求的教學目標,在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應該從教學計劃、師資培養、實訓基地建設以及相應的現代教育技術平臺等幾個關鍵的環節全面展開。
(一) “3+1”教學計劃的修訂
在實現應用型煤電化工程應用人才培養目標過程中,作為教學指導的教學計劃的修訂占據重要地位。由于教學計劃中體現了人才培養的具體方案,在修訂時應從多個角度安排構建合理的教學體系,注意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比例合理,并且適當擴大實踐教學比例。在進行實踐教學安排時,應多深入煤電化相關企業單位進行調研,掌握第一手用人單位的需求情況以及現場培訓下的課程培養要求,來制定合理的教學體系。那么,經研究建立校企合作教學模式,主要采用的是 “3+1”教學改革模式,即3 年在學校完成理論課學習,1 年在現場完成工程實踐訓練。在實習實踐過程中,學生選擇現場工程技術人員為指導老師,通過師傅帶徒弟的方式,完成實踐教學任務。同時,圍繞實踐教學活動的各要素(目標、計劃、課程、教師、學生、評價等)形成立體的、系統的教學結構整體,為培養應用型人才奠定基礎。
(二)實踐教學基地建設
為滿足“3+1”人才培養不同階段的教學要求,其中3年學校學習的過程中各個專業應該按照基礎理論教學、專業基礎教學以及專業核心課程工程實訓課程3部分建設。前兩部分的基礎理論實踐和專業基礎實踐主要由學校來完成建設,第三部分專業核心工程實訓由學校與企業單位進行聯合建設共享實訓基地的方式完成;而在最后一年當中,學校將學生派送的不同的實訓單位,由學校教師與實習單位工程技術人員共同完成學生的畢業設計,對包括選題、設計以及綜合考察幾方面進行聯合執導。
(三) 雙師型教師培養
教師是教學的指引者,在強調工程能力的煤電化人才培養過程中,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工程能力發展。因此,在煤電化人才培養教學改革過程中必須強調建立一組實踐能力強、理論扎實的雙師型教師隊伍,保證在學生前3年的基礎實驗、專業基礎實訓以及專業實習幾個環節的實踐技術指導。學校人才培養部門應有計劃、有步驟地將教師派送到各個煤電化企事業單位進行工程能力培養,至少進行為期半年以上的掛職鍛煉學習,并設計對教師掛職鍛煉的合理考評機制。
(四) 實習實訓數字化平臺的構建
煤電化應用人才培養過程中采用的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模式,決定學生在深入企業過程中與學校教師在時空上產生了分離。為保障在此階段可以跨時空完成師生之間的連續性教與學交互指導過程,應研究設計合理的、操作簡便的實習數字化學習平臺,以彌補這一過程的師生時空異步性。因此,學校應組織教師研究設計并統一管理一個學習支持服務系統。該平臺的設計需要遵循學習內容管理系統(Learning 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簡稱LCMS)。該系統為LMS 學習管理系統與CMS 內容管理系統相互結合的產物,LCMS 是以學習對象的形式穿件、保存、組裝、遞送個性化的學習內容的多用戶系統,是一種以教學用途為導向的內容管理系統,即“以學習物件的形式來創建、存儲、組裝和傳輸個性化習內容的系統”。LCMS 具有系統管理功能與教學管理功能,煤電化人才培養的校企合作實習實訓數字化學習服務平臺可以按照LCMS標準來研發或利用開源平臺進行二次開發。
(五) 形成配套教學評價機制
教育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的導向性環節,對教學目標實現的重要保障。因此,在東部煤電化培養校企合作應用型人才模式改革下,應特別注意進行相應的教學評價機制的制定與實施,注意對于掛職鍛煉教師的考核機制、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考察機制,加強校企合作下的管理機制評價等問題的研究,以此進一步保證教學改革的成效。
參考文獻:
[1]黑龍江日報.黑龍江省東部煤電化基地建設近況[N/OL].[2011-6-24].http://www.hlj.gov.cn/zwdt/system/2011/06/24/010196064.shtml.
[2]康文澤,丁淑芳.礦物加工專業定向生“3+1”教學模式實踐環節的改革[J].經濟師,2012,(8).
[3]劉興麗,洪亮,關鳳巖.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的數字化學習支持服務模式[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9).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mode of the eastern coal and electricity applied talents based on
the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HAN Peng ,GAO Yu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arbin 150022,China)
Abstract:In 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hortage of talent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eastern coal in this study,the model of training applied talents based on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Research should be based on sufficient investigation demand for coal based on talent,and the modification of teaching plan,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e training base,double qualified teacher training,seamless continuous guidance and management of learning support service platform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mechanism and other sectors,the cultivation of the core mode,to provide practical guidance for the East coal applic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teaching reform.
Key words:the eastern coal and electricity base;talenttraining mode;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責任編輯 李可]
endprint
摘要:針對東部煤電化發展現狀中人才短缺的現狀,提出基于校企合作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問題研究。研究要建立在對煤電化人才需求的充分調研基礎上,并圍繞教學計劃修訂、實訓基地建設、雙師型師資培養、無縫持續性指導與管理的學習支持服務平臺以及教學評價機制等環節,闡述培養模式的核心問題,為東部煤電化應用人才培養教學改革提供操作性強的指導。
關鍵詞:東部煤電化基地;人才培養模式;校企合作
中圖分類號:G712.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4)11-0240-02
引言
為保證黑龍江省煤炭資源利用的協調發展,2008年,黑龍江省根據煤炭能源發展需求提出《東部煤電化基地建設規劃》,劃分包括雞西市、鶴崗市、雙鴨山市、七臺河市、佳木斯和牡丹江在內的東部煤電化建設區。幾年來,通過綜合利用煤電化資源發展非煤產業,同時建立相關配套設施,并充分發展煤電化產業煤電化建設項目,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是,存在著各種發展中的不協調因素,其中關于煤電化產業人才的短缺成為了一個突出的問題。這是因為煤電化協調發展之路煤電化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持,而人才培養的周期性、培養模式的科學性等特征要求對人才培養模式的科學研究成為了一個迫切的問題。本文在研究了東部煤電化發展人才需求的基礎上,提出建立基于校企合作方式下的東部煤電化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為煤電化基地培養高層次人才,并為煤電化產業提供技術支撐。
一、東部煤電化發展人才需求
人才隊伍專業結構現狀,直接關系到黑龍江省東部煤電化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以及勞動生產率的高低,因此,在研究人才培養模式之前對煤電化人才類型掌握是非常重要的。從近幾年的人才類型數量需求上看,專業技術、操作型人才占據近60%的比例,如表1所示??梢娕囵B煤電化應用型人才是教育人才產出的目標。因此,為滿足黑龍江省東部煤電化基地建設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培養具備專業技術以及相關操作人員應占據人才需求的大部分比例;因此,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強調針對煤電化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同時,由于煤電化專業知識的特殊性要求,應培養具備應用能力的工程型人才。所以,本文提出以校企合作為契機,學生在大學課堂理論課程的學習后,深入到煤、電、化企業、基地以及現場進行實訓、實習。以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的新型教育模式,來完成培養方式,無疑可以有效地培養出煤電化專業技術強,操作上手快的應用型人才,來滿足實際煤電化基地建設的人才需求,為煤電化基地培養高層次人才,并為煤電化產業提供技術支撐。
表1黑龍江省東部煤電化建設人員構成比例
數據來源:根據黑龍江省東部煤電化基地各城市統計年鑒整理
二、煤電化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關鍵問題
校企合作是應用型本科高校的一種全新的辦學模式,是通過學校和企業雙方的共同合作來達到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學目標。東北煤電化基地人才培養是通過3年在高校內的理論學習以及相關的實訓過程完成應用型煤電化人才培養目標的。為實現預期社會人才要求的教學目標,在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應該從教學計劃、師資培養、實訓基地建設以及相應的現代教育技術平臺等幾個關鍵的環節全面展開。
(一) “3+1”教學計劃的修訂
在實現應用型煤電化工程應用人才培養目標過程中,作為教學指導的教學計劃的修訂占據重要地位。由于教學計劃中體現了人才培養的具體方案,在修訂時應從多個角度安排構建合理的教學體系,注意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比例合理,并且適當擴大實踐教學比例。在進行實踐教學安排時,應多深入煤電化相關企業單位進行調研,掌握第一手用人單位的需求情況以及現場培訓下的課程培養要求,來制定合理的教學體系。那么,經研究建立校企合作教學模式,主要采用的是 “3+1”教學改革模式,即3 年在學校完成理論課學習,1 年在現場完成工程實踐訓練。在實習實踐過程中,學生選擇現場工程技術人員為指導老師,通過師傅帶徒弟的方式,完成實踐教學任務。同時,圍繞實踐教學活動的各要素(目標、計劃、課程、教師、學生、評價等)形成立體的、系統的教學結構整體,為培養應用型人才奠定基礎。
(二)實踐教學基地建設
為滿足“3+1”人才培養不同階段的教學要求,其中3年學校學習的過程中各個專業應該按照基礎理論教學、專業基礎教學以及專業核心課程工程實訓課程3部分建設。前兩部分的基礎理論實踐和專業基礎實踐主要由學校來完成建設,第三部分專業核心工程實訓由學校與企業單位進行聯合建設共享實訓基地的方式完成;而在最后一年當中,學校將學生派送的不同的實訓單位,由學校教師與實習單位工程技術人員共同完成學生的畢業設計,對包括選題、設計以及綜合考察幾方面進行聯合執導。
(三) 雙師型教師培養
教師是教學的指引者,在強調工程能力的煤電化人才培養過程中,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工程能力發展。因此,在煤電化人才培養教學改革過程中必須強調建立一組實踐能力強、理論扎實的雙師型教師隊伍,保證在學生前3年的基礎實驗、專業基礎實訓以及專業實習幾個環節的實踐技術指導。學校人才培養部門應有計劃、有步驟地將教師派送到各個煤電化企事業單位進行工程能力培養,至少進行為期半年以上的掛職鍛煉學習,并設計對教師掛職鍛煉的合理考評機制。
(四) 實習實訓數字化平臺的構建
煤電化應用人才培養過程中采用的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模式,決定學生在深入企業過程中與學校教師在時空上產生了分離。為保障在此階段可以跨時空完成師生之間的連續性教與學交互指導過程,應研究設計合理的、操作簡便的實習數字化學習平臺,以彌補這一過程的師生時空異步性。因此,學校應組織教師研究設計并統一管理一個學習支持服務系統。該平臺的設計需要遵循學習內容管理系統(Learning 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簡稱LCMS)。該系統為LMS 學習管理系統與CMS 內容管理系統相互結合的產物,LCMS 是以學習對象的形式穿件、保存、組裝、遞送個性化的學習內容的多用戶系統,是一種以教學用途為導向的內容管理系統,即“以學習物件的形式來創建、存儲、組裝和傳輸個性化習內容的系統”。LCMS 具有系統管理功能與教學管理功能,煤電化人才培養的校企合作實習實訓數字化學習服務平臺可以按照LCMS標準來研發或利用開源平臺進行二次開發。
(五) 形成配套教學評價機制
教育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的導向性環節,對教學目標實現的重要保障。因此,在東部煤電化培養校企合作應用型人才模式改革下,應特別注意進行相應的教學評價機制的制定與實施,注意對于掛職鍛煉教師的考核機制、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考察機制,加強校企合作下的管理機制評價等問題的研究,以此進一步保證教學改革的成效。
參考文獻:
[1]黑龍江日報.黑龍江省東部煤電化基地建設近況[N/OL].[2011-6-24].http://www.hlj.gov.cn/zwdt/system/2011/06/24/010196064.shtml.
[2]康文澤,丁淑芳.礦物加工專業定向生“3+1”教學模式實踐環節的改革[J].經濟師,2012,(8).
[3]劉興麗,洪亮,關鳳巖.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的數字化學習支持服務模式[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9).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mode of the eastern coal and electricity applied talents based on
the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HAN Peng ,GAO Yu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arbin 150022,China)
Abstract:In 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hortage of talent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eastern coal in this study,the model of training applied talents based on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Research should be based on sufficient investigation demand for coal based on talent,and the modification of teaching plan,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e training base,double qualified teacher training,seamless continuous guidance and management of learning support service platform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mechanism and other sectors,the cultivation of the core mode,to provide practical guidance for the East coal applic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teaching reform.
Key words:the eastern coal and electricity base;talenttraining mode;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責任編輯 李可]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