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琦
摘要:貨物貿易外匯管理改革構建了新型的管理模式,事后非現場監測分析和現場核查,科學實施分類管理,成為貨物貿易管理的重要方式。如何準確發現異常線索并鎖定違規主體,有效判別涉外收支交易真實性,是現場核查的首要任務,也是當前面臨的最大難題。財務數據是企業經營過程和成果的集中反映,通過對企業財務報表的分析可以有效掌握企業跨境資金的實際流向,判斷資金流動的真實性和合理性,最終確定企業外匯收支行為的合規性。
關鍵詞:財務數據;現場核查;應用
中圖分類號:F23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4)11-0107-02
一、貨物貿易現場核查中面臨的主要困難
(一)業務真實性難以驗證
現場核查中,企業對資金流與貨物流差額(總量差額)通常解釋為貿易信貸因素,即預收貨款、延期付匯等時間差原因所致,對于這種情況,傳統的核查方法往往通過對企業合同、商業單據及銀行業務留存單據的核查,判明業務表面真實性,核查手段存在一定片面性和局限性,合同、發票等商業單據的真偽難以辨別,較難發現企業業務表面合規掩蓋的真實業務狀況。
(二)資金流向難以準確區分
當前,外貿企業資金流通常包括外幣資金流和人民幣資金流且外幣資金結匯后,進入企業資金池與企業人民幣資金聯合開展投、融資及經營活動,本外幣資金流難以準確劃分后監管。
二、利用財務報表核查交易真實性的可行性分析
(一)有助于辨明企業業務資料真偽,提高現場核查效率和精準度
財務報表記載了企業的經營活動,企業資金流與貨物流的變化最終會通過財務報表項目或者會計科目增減變動表現出來。財務數據彌補了監測系統數據的片面與不足,對核實企業報告的真實性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將外匯局總量核查數據與企業財務報表數據及審計報告附注披露的信息進行比較,分析相關會計科目的增減變動,有助于辨明企業提交的相關業務資料(合同、發票等)的真偽性。因此,現場核查中有效運用財務報表數據,將大大提高現場核查效率和精準性。
(二)有助于摸清企業資金流向,判別業務收支的真實性
財務報表是對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結構性表述,通過企業財務數據能更深入地了解企業的運營情況,摸清企業經營活動來龍去脈,同時一些異常科目能夠為核查提供視角。尤其是涉及的原始會計憑證,能夠正確、及時、完整地反映外匯業務的本來面貌。記錄外貿業務的發生和完成情況,提供審核的原始依據;反映外貿業務的真實性、合法性和合理性,為核查提供重要依據;提供經濟信息和會計信息,明確外貿活動中各方的經濟責任,反映合同各方的經濟利益關系。
三、財務報表在企業現場核查中的實際應用
(一)從單期報表入手
初步判斷企業業務規模、資金流量與企業進出口、收付匯規模的吻合度。一是資產負債表可以反映企業某一特定日期的資產、負債總額及結構。部分科目金額異常能夠為外匯監管提供幫助,尤其是科目明細賬能夠反映出外匯結匯資金的去向。可以根據會計恒等關系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查看資金對應的變動。二是利潤表反映企業一定期間的收入實現、費用耗費情況,收入與支出是否確認往往反映出企業交易的真實性,為驗證合同真偽提供依據。三是現金流量表是按收付實現制編制的報表,反映一定時期的資金收支變動,在理論上對外匯收支流量監管效用最高,未發生內銷的出口企業,該報表與外匯收支吻合度高。
(二)從會計科目入手—通過敏感科目分析發現業務及資金流動異常點
1.關注貨幣資金科目。貨幣資金包括現金、銀行存款和其他貨幣資金三項,反映企業貨款實際支付或收回,其他貨幣資金反映企業開立信用證支付的保證金。貨幣資金規模應與企業規模基本一致,過高或過低的貨幣資金通常是核查異常點。
2.關注往來款項科目。結合企業收付匯結算方式,貿易信貸報告情況判斷業務真實性。一是對于先出口后收匯的,或是出口后收部分尾款的,貨物發出時對應應收賬款增加,同時對應主營業務收入、成本增加;收到貨款時,對應應收賬款減少。用于預收貨款結算方式,從國外預收貨款時,對應預收貨款增加,貨物實際出口時預收貨款減少同時對應主營業務收入、成本增加。進口貨到付款的,在進口收到貨物時,應付賬款增加,實際支付貨款時,應付賬款減少。用于預付貨款結算方式。進口預付對方貨款時,對應預付賬款增加,待貨物收到時,對應存貨增加,預付賬款減少。二是其他應收款/其他應付款科目。該項債權/債務不屬于企業的主要債權/債務項目,其數額及占比不應過大,金額過高,占比較大應警惕是否存在異常原因的資金占用。
3.關注經營活動的存貨、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等會計科目。通過與企業出口報關單的成交總價核對,核實企業出口價格真實性。如主營業務收入科目核算企業確認的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的收入。外貿進出口企業,該科目反映出口收入,根據收入是否確認核實企業出口業務真實性。公司確認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收入結轉的成本應與存貨減少金額對應。
4.關注投資活動和籌資活動會計科目。通過對變動異常的投資類或籌資類會計科目的核查,分析企業是否存在利用貿易渠道獲得資金。如可重點關注“固定資產、長期股權投資、交易性金融資產”等會計科目借方發生額的增加,“短期借款、長期借款、長期應付款、應付利息”等會計科目貸方發生額的減少,并對相關會計科目的異常變動進一步核實明細賬,判明企業資金流向。
(三)從多期報表入手—多種方式比對分析,識別資金活動特點
一是橫向分析,即將企業連續幾期的會計報表數據并行排列在一起,設“絕對金額增減”和“百分率增減”兩欄,以揭示各個會計項目在比較期內所發生的絕對金額和百分率的增減變化。通過橫向分析可以顯示企業業務波動趨勢變化情況,可以與企業的外貿收支趨勢比對看是否一致。二是縱向分析,是對同一期會計報表各項目之間的比率分析。將會計報表中的某一重要項目(如資產總額或銷售收入)的數據作為100%,然后將會計報表中其他項目余額都以該重要項目百分率的形式作縱向排列,從而揭示會計報表中各項目數據在企業財務報表中的相對意義。如可以通過銷售收入與銷售成本比率核實來料加工工繳費率是否合理。
(四)兩種特殊業務的財務報表分析
1.來料加工業務。對來料加工可以查閱來料加工料件臺賬和入庫單證,核實進口及料件明細。在外匯情況收支表和審計報告中重點關注“主營業務收入、費用成本、利潤、其他應付款”等科目,來料加工企業主要運用來料加工工繳費率指標與主營業務利潤率指標進行比對分析,若偏離過高,則反映企業主體收付匯中存在異常外匯收支。如,對企業現場核查發現該企業工繳費率較高,調閱其財務報表,主營業務成本與收入水平基本相當,而凈利潤較小(部分企業凈利潤為負)但資產負債表中預收賬款科目余額較大,與企業實際業務不符,最終查出企業通過高報工繳費率獲取國外關聯公司資金的問題。
2.轉口貨物。對于轉口貨物貿易方式,企業買入時一般計入“在途物資”科目,報表中體現為存貨借方增加,同時應付賬款增加或預付賬款/銀行存款減少。賣出時,對應存貨減少和主營/其他業務收入/成本增加,同時應收賬款/銀行存款增加或預付賬款減少。現場核查時可以從企業資產負債表中存貨的增減、往來款項科目的相應增減及成本收入的確認來核實企業業務真實性。
四、完善企業財務數據分析的相關建議
(一)構建與企業外匯資金流動相協調的財務指標分析體系
通過分析外匯資金流入、流出引起的相關會計指標變動,分析企業真實資金流向,挖掘企業異常資金流動線索。與企業外匯資金流動相關的企業財務會計指標包括企業經營效率、盈利能力、短期償債能力等指標,通過將不同時期財務報告中的相同指標或比率進行比較,直接觀察其增減變動情況及變動幅度,考察其發展趨勢,預測其發展前景。評估企業收付匯、進出口規模與企業基本生產經營能力的匹配程度,進一步判定企業資金收付的真實性。如對延期付款貿易信貸金額較大的企業通過對企業速動比率和存貨周轉天數指標的組合分析判斷企業是否有足夠的償債能力,以此預測企業開展貿易融資(或開展銀行借貸)的可能性和規模。
(二)利用科技手段實現企業財務數據的自動化分析
針對目前外匯局工作人員現場核查中企業財務指標數據分析需手工計算的實際情況,建議外匯局應用相關財務分析軟件,將企業各期報表數據錄入軟件系統,由系統自動計算各項財務指標,實現企業財務數據分析與外匯資金流動數據、進出口貨物數據比對的自動化,以進一步提高現場核查效率。
(三)加強部門聯合和信息共享,實現與企業財務數據的交叉印證
貨物貿易涉及商務、海關、稅務、銀行等多個部門,將相關管理信息與企業財務入賬信息核對核實企業貿易項下收入支出的真實性。如采用稅務部門審簽的生產企業出口貨物免、抵、退稅申報匯總表核查加工貿易企業實際出口銷售收入,進而核實企業出口收入申報是否準確,是否存在其他項下收入借道貨物貿易流入的可能。
[責任編輯:方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