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爽 王瑋
為配合第九個全國“文化遺產日”,2014年6月11日,滄州博物館開館試運行。為貫徹執行中央節儉辦活動的要求,開館時沒有邀請領導,沒有搞剪彩、揭幕等儀式,只是在館外設展覽內容宣傳展牌,讓群眾了解博物館。同時,和滄州日報社聯合舉辦了“讓文化遺產活起來,百家百姓走進博物館”活動,從全市范圍內遴選了100個家庭,包括勞模家庭、貧困家庭、文化家庭、滄州好人家庭、民間收藏家庭等,邀請他們走進博物館,參觀博物館,一方面深化文化教育理念,倡導文明健康的文化生活方式,讓市民當主角,為更好地發揮滄州博物館在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出主意、提建議,一方面讓群眾與文物近距離接觸,真正實現讓文物活起來,讓文化遺產活起來。
滄州博物館位于滄州西部新城區,是省級社會公益事業重點項目。建筑面積約為3.2萬平方米,占地57畝,是華北地區體量最大的地市級博物館,館名由原中國書協主席沈鵬先生題寫。館內由半地下一層和地上四層組成,其中,負一層為報告廳兼電影放映廳,一至三層為展區,共設11個展廳:一樓設科技體驗廳和書畫、工藝美術兩個臨展廳,二樓設《滄海之州——滄州歷史文化陳列》《淺絳瓷韻——滄州民間收藏展》《濱海遺風——滄州民俗文化展》《滄州歷史名人展》,三樓設《大運河北——河北省大運河文化展》《百戲之源——滄州雜技文化展》《武術之鄉——滄州武術文化展》《渤海之濱——滄州沿海資源科普展》。這些展覽雖不能涵蓋滄州所有的文化類型,但以歷史沿革為經線,地方特色內容為緯線,經緯結合,既有形式的系統性,又有內容的具體性。6月份開館試運行時,向公眾開放了一層和二層的7個展廳,三層的4個展覽8月底前也可實現對外開放。
滄州博物館開館試運行以來,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到場參觀的觀眾絡繹不絕,滄州市直機關、單位、企業、部隊、學校及各縣市還紛紛組團參觀,每天平均約有3000人進館,雙休日參觀人數更多達五六千人。據不完全統計,博物館試運行一個多月時間,接待觀眾已達11萬余人次,接待團體50個,河北省政府省長張慶偉、省委副書記趙勇,以及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百家講壇主講之一孫立群等都先后到館參觀,并給予了高度評價。《河北日報》、河北新聞網、雅昌網、滄州電視臺、《滄州日報》等媒體予以了報道和介紹。
〔責任編輯:成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