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雯雯
摘要:第一部分介紹了我國保稅區的發展歷程,并對我國保稅區的的功能設計及其發展階段進行了簡要地回顧;第二部分介紹了我國保稅區稅收優惠政策的演變歷程,并對我國保稅區現有的稅收優惠政策進行總體評價,指出存在不足之處;第三部分從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為營造相應的監管和稅收制度環境展開,介紹了現行出臺的配套稅收政策和有待落實的稅收政策。
關鍵詞:保稅區;自貿區;稅收優惠
一、我國保稅區的發展概況
改革開放以來,為了推動對外開放的進程,我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發展外向型經濟,如建立經濟特區,經濟開發區等開放措施,保稅區作為新生物也應運而生。通常,人們將保稅區定義為:保稅區是海關所設置的或經海關批準注冊的特定地區;國外商品在海關監管下,可暫時不用交納進口稅存入保稅區內;如是出口則不需交納出口稅,若進入國內市場銷售,則必須交納進口稅。保稅區是根據我國經濟發展戰略需要,進一步發展外向型經濟和逐步探索自由經濟區運作方面與國際慣例接軌,借鑒國外自由經濟區的發展經驗基礎上成立的,是適應跨國公司運作和現代物流發展需要的新興區域,是我國目前開放層次最高、政策最優惠、功能最齊全、區位優勢最明顯的保稅監管區域。
1990年6月,國務院正式批準設立了我國第一個保稅區——上海外高橋保稅區。它是目前我國開放度最高和自由度最大,也是唯一實行全封閉隔離的自由經濟區,在關稅政策等措施方面最接近國外自由貿易區模式。1990年至1996年間,國務院共批準成立了15個保稅區,具體是:上海(外高橋)、天津港、深圳(福田、沙頭角、鹽田)、廣州、大連、青島、張家港、寧波、汕頭、廈門、福州、海口、珠海等城市的保稅區、洋浦開發區。
二、我國保稅區稅收優惠政策存在的問題
(1)從稅收優惠的結構上看,現行的優惠政策存在普遍性優惠多,特定性優惠較少的狀況。我國保稅區的稅收優惠政策的主要對象是外資企業,對中資企業優惠較少。
(2)在優惠形式上,主要采取的是降低稅率、定期減免、退稅等直接優惠方式,對加速折舊、投資抵免、專項費用扣除等間接優惠運用較少。直接優惠方式雖然簡單易行,若投資者居住國不承諾予以稅收抵免的稅收饒讓政策時,優惠政策并不能實際發揮應有的效果。直接優惠政策對盈利企業24是有利的,但不利于前期投入大、高風險的高新技術產業、基礎產業、能源交通等項目的激勵。
(3)出口退稅政策不完善,增加企業運營成本。《出口貨物退(免)稅若干問題的規定》(財稅字[1995]092號)規定:自1995年7月1日起,對非保稅區運往保稅區的貨物不予退(免)稅。保稅區內企業從區外購進貨物時必須向稅務機關申報備案增值稅專用發票的有關內容,將這部分貨物出口或加工后再出口的,可按本規定辦理出口退(免)稅。這一規定徹底改變了原來從非保稅區運入保稅區的貨物視同出口的政策,只有貨物實際銷售離境后才能申請退稅。目前除一些實行“區港聯動”的保稅物流園及出口加工區實行入區退稅外,保稅區仍未能享受這一政策,無形中增加了保稅區內企業的運營成本。
(4)在產業優惠方面,稅收優惠政策未能體現產業導向。現行的優惠政策實行的是一種普惠制優惠政策,產業導向功能明顯不足,如凡是生產性的外商投資企業均可享受15%低稅率的優惠。
(5)從稅收優惠政策的立法層次來看,國家尚未制定統一的保稅區稅收政策。目前涉及保稅區稅收優惠政策的法規有三個層次:一是國家各有關部門出臺的政策法規;二是地方人大和政府出臺的政策法規;三是各保稅區管委會和所在地海關及相關部門出臺的政策措施。實行屬地原則,造成了各保稅區稅收優惠政策不統一:在特區內的保稅區實行特區的稅收優惠政策,開發區內的保稅區實行開發區的稅收優惠政策,優惠政策的不一致,個別保稅區為了獲得更多的稅收優惠政策引用外來投資,還實行財政補貼,導致保稅區間稅收競爭的加劇,不利于保稅區的健康發展。
三、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之稅收圖景
(一)已出臺的配套稅收政策
以下是已出臺的配套稅收政策:
1、進口稅收規定。財政部、海關總署和國家稅務總局于2013年10月15日聯合發布《關于中國(上海)自由貿易實驗區有關進口稅收政策的通知》(財關稅[2013]75號,以下簡稱“75號文”)。75號文在保留了普通保稅區政策的基礎上,借鑒了天津東疆保稅區租賃飛機的優惠政策以及橫琴、平潭綜合實驗區的部分政策。
2、非貨幣資產對外投資的企業所得稅規定。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于2013年12月2日聯合發布《關于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內企業以非貨幣性資產對外投資等資產重組行為有關企業所得稅政策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91號文”)。
91號文中5年遞延納稅的規定實際上是在上海自貿區內延續了原《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股權投資業務若干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0]118號)中的類似規定。
(二)有待落實的稅收政策
《總體方案》中的下列稅收政策還有待于具體文件的出臺:
1、《總體方案》規定對試驗區內企業以股份或出資比例等股權形式給予企業高端人才和緊
缺人才的獎勵,實行已在中關村等地區試點的股權激勵個人所得稅分期納稅政策。但是,《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中關村、東湖、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試驗區有關股權獎勵個人所得稅試點政策的通知》(財稅[2013]15號)尚未涵蓋上海自貿區。該股權激勵個人所得稅分期納稅政策如何在上海自貿區適用尚待進一步規定。
2、《總體方案》規定“完善啟運港退稅試點政策,適時研究擴大啟運地、承運企業和運輸
工具等試點范圍”。目前啟運港退稅試點政策主要依據《財政部、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在上海試行啟運港退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2]14號)和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發布《啟運港退(免)稅管理辦法》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2年第44號)的規定。啟運港退稅試點的適用范圍是“從青島、武漢(以下合稱啟運地)啟運報關出口,并由上海浦海航運公司、中外運湖北有限責任公司承運,從水路轉關直航運輸經上海(以下稱離境地)洋山保稅港區(以下稱離境港)離境的集裝箱貨物”。因此,啟運港退稅政策如何在上海自貿區適用有待進一步規定。
3、《總體方案》還規定“在符合稅制改革方向和國際慣例,以及不導致利潤轉移和稅基侵
蝕的前提下,積極研究完善適應境外股權投資和離岸業務發展的稅收政策”。境外股權投資和離岸業務發展的稅收政策是一個比較新的提法。該原則性規定是否為在上海自貿區進行稅收政策的創新開辟了一個新的空間有待觀察。
[參考文獻]
[1]商舒.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外資準入的負面清單[J].法學,2014(1):28-35.
[2]杜穎.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知識產權保護的構想[J].法學,2014(1):36-42.
[3]周漢民.建設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以更大的開放促進更深入的改革[J].國際商務研究,2014(1):5-14.
[4]江若塵,余典范,翟青,等.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對上海總部經濟發展的影響研究[J].外國經濟與管理,2014(4):65-71.
(作者單位:上海市華東政法大學,上海 200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