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佳
緣起
說來慚愧,雖然早已知道美國紐約以眾多博物館著稱,而其中藝術博物館尤為出色,我因此也曾兩入最著名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參觀,但拍了許多照片,轉了一天多,依然有一頭霧水之感。因為展品實在太多,找不到如何欣賞的線索。
今年年初,聽說我的摯友殷君——上海某全國重點大學工業設計系原主任、教授和博士生導師——將于6月偕同他的年輕同事們(也是他的前任和現任博士生)赴紐約藝術博物館等參觀,我掐指算來,其時我正在美國小住,大喜過望,當即“報名”參加他們的參觀團隊。在專家帶領下參觀,想必會讓我大長見識,從某種程度上說,可以說是一種藝術啟蒙之旅。在成行之前,我也做了大量“功課”,研習有關歷史知識,查閱大量繪畫藝術的代表作,以做好準備接受啟蒙。
我們這次藝術之旅,其實也只是局限在藝術的某些領域。廣義上說,藝術的八大領域包括文學、繪畫、音樂、舞蹈、雕塑、建筑、戲劇與電影,然而狹義的藝術僅指美術,即上述領域中的繪畫和雕塑,我們參觀的紐約博物館,就是以展出這兩類藝術品為主。同時,因為殷君專攻設計,尤擅城市規劃,而紐約的某些博物館在建筑設計上也頗有特色,因此我們也討論了建筑藝術方面的某些問題。
另外,由于紐約博物館的藏品,絕大多數為歐美從古至今的雕塑和畫作,因此我們主要欣賞和考察的是西方藝術的源流,當然我們也時時想到中國的藝術,探討中國藝術與西方藝術的異同。
6月上旬,我們在紐約開始了為期8天的藝術之旅。
大都會
第1天,我們當然首先要去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而且后來第6天,為補看被遺漏的藏品,二入大都會,為了敘述方便,就放在一起介紹了。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位于紐約市著名的第五大道上,臨近中央公園,是世界上最大的藝術博物館之一。主建筑物面積約占8公頃,展出面積為20多公頃。據稱館藏超過200萬件藝術品,整個博物館被劃分為19個館部。在眾多永久藝術收藏品中,包括許多出眾的古典藝術品以及幾乎所有歐洲大師的油畫、大量美國視覺藝術和現代藝術作品。博物館還收藏有大量的非洲、亞洲、大洋洲的藝術品以及拜占庭和伊斯蘭藝術品。該博物館同時也是世界樂器、服裝、飾物、武器、盔甲的大總匯。
正如上面所述,我們的參觀重點集中于歐美從古至今的藝術品,其他的展品,只是經過時匆匆瀏覽,難有深刻的印象。大都會,實在是太大了。而且大概由于逐步進行建設、布展的緣故,有些地方稍顯凌亂。比如希臘和羅馬藝術展館以及現當代藝術展館,在1層和2層均有展廳,雖是樓上樓下可以相通,但一不小心,就會漏看珍貴的展品。
古希臘-羅馬藝術
一般認為,歐洲藝術的源頭來自于古代的希臘—羅馬藝術,但其實還可以追溯到更早的史前時代。比如我曾看到來自法國拉斯科巖洞的一幅壁畫照片(見圖1),據判定約為公元前150000年到公元前10000年之間史前人類的作品,畫的是一頭長110cm的野牛。要注意,畫上除了深藍色的線條為古代人所為之外,其余顏色都是巖洞里石塊的本色。這是一幅驚心動魄的畫面,野牛被長長的標槍刺穿,盡管已是肚破腸出,仍狂暴地向一個人猛沖過去……相比較之下,人的形象只是一個象征性的符號,這種藝術處理手法是很有意思的。更令人浮想聯翩的是,這位上古的畫家(他同時肯定也是一位獵人)是如何在深邃黑暗的巖洞之內,僅憑昏暗的動物油脂點亮的微光,把那些礦物顏料粉末用蘆葦桿一點一點吹到巖壁上(據考證,古代創作巖壁畫的方法是這樣的),才讓我們得以在一萬多年后欣賞到這樣的杰作。
當然,上述巖洞作品我們在任何博物館都無法看到其真跡,但我們在希臘-羅馬藝術館內看到的某些實物真品同樣令我們感到震撼,因為這些相當精美的藝術品是公元前五六百年,甚至公元前數千年創作的。
如圖2示這個琥珀金花瓶與蓋和帶兩個把手的鍍金銀杯與其他兩個器具構成一組共四個盛器,屬于青銅時代后期的作品,作于約公元前2300年至公元前2000年,是由考古家海因里希·謝里曼在被稱為特洛伊二期地層層面一起發現的。這些被發現的珠寶使謝里曼相信,他已經找到了古代詩人荷馬所描述的城市——特洛伊。實際上,這些器物的材料被鑒定為制作于特洛伊戰爭前約1000年。也就是說,雖然我國的青銅器通常被認為是獨立于其他地區發展起來的,但上述這些古代希臘人制作的器具,其制作時間顯然與我國青銅器時代相近,但要精美得多。
在館內擺放的許多紅繪陶器(見圖3)也向我們展示了古代希臘人技藝的精湛。紅繪技術已被確認大約是公元前530年左右由一位名叫安多基德斯(這也可能是一家作坊的名稱)的陶工兼畫家發明的。它與黑繪陶相反,是在坯件上用黑色線條勾畫出輪廓和細部,再把圖像以外的底子涂成黑色,而人物等形象中間部分則留出,燒制后成紅赭色。這個紅繪陶盤似乎是表現希臘人用魚叉捕魚的場景,人體各部分刻畫十分精細,神態自然。這樣的佳作在館內比比皆是,表明紅繪陶畫是希臘制陶技術發展到高峰時期的產物。這一時期的繪盤或繪瓶都精細、流暢、構圖精巧,實際上因為當時沒有創作其他畫作(如油畫、水粉畫之類)的物質條件,這就是古希臘的繪畫,只不過其作者并非今天意義上的藝術家,而是制陶工人,而且很可能是以奴隸身份工作的。
如圖4所示這個赤陶雙耳噴口杯則是公元前725年的作品,出土于希臘阿提卡地區,屬于雅典幾何時期晚期的物品。它作為陪葬的紀念品之一,其畫面表現相同的主題,即顯現送葬的情景,有多輛戰車參加,十分壯觀。在這一作品上部,死者被描繪為帶著長辮子的戰士,同樣的細節出現在對站在右邊的戰士的創作中。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一只像猿的生物出現在戰士的頭上。死者的下面坐著一排女送葬者。在兩個從屬的區域中,上面一個顯示兩匹馬拉的戰車,較低的一個顯示單馬戰車,步兵則處于最底層。也就是說,人們在簡單的圖案拼接的基礎上,開始用圖案表現更復雜的情感和故事,就好像我們現在用一幅幅卡通畫拼接成動畫片一樣。
古希臘的雕塑藝術也已高度發達。如圖5所示這塊小女孩的大理石墓碑浮雕用她與自己的寵物鴿子的甜美告別來表達她的溫柔美麗。她所穿的長大衣不系帶子,側面敞開著,布料的褶皺清晰地顯露了她的站姿。這塊浮雕作于公元前440年左右,是在希臘帕洛斯島發現的。這樣精美的浮雕不在少數,而且據說被用于裝飾古希臘的巴臺農神廟。endprint
還有一座大理石青年雕像發現于希臘阿提卡,作于約公元前590年左右。這是最早的人形大理石雕像之一,作勁直的站姿狀,左腿向前,手臂置于兩邊,看得出受更早的埃及藝術的影響。這種姿勢普遍出現于公元前6世紀的希臘雕像,明晰、簡練。很顯然,這是一個年輕的雅典貴族墳墓中的葬物。而且據說當時的雕塑都是著色的,可惜現在所有色彩都已褪去,留給人們凝重簡樸的印象。
如圖6所示這些金銀飾品均出自于公元前600年到公元前700年的希臘,據殷君看來,它們的設計考究、加工精細,并不次于現在的金銀飾品,讓人嘆為觀止。
然而,在古希臘和古羅馬,不管是為上面所列的陶器繪制精美絕倫圖畫的畫匠,還是那些精通壁畫的大師都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和尊重。上流社會的庭院墻壁上可能繪著壁畫(因為很難保存到今天,所以不得而知),但這更多的是為了取悅家中的妻兒,男主人對此甚少關心。因為當時的絕大部分社會活動,比如,政治、宗教節日的游行、戲劇表演以及體育競技等,都是在戶外舉行的,而不是在描繪著輝煌壁畫的豪華大廳里舉行,所以與建筑和雕刻藝術相比,人們對繪畫的需求要少得多。當然,古羅馬的壁畫也還留下一些美妙的遺跡,比如我曾在其他圖冊上看到的古羅馬斯塔比伊壁畫的局部圖(見圖7),就產生于約公元元年前后。這個嫵媚動人的少女踩著舞步一般輕盈的細碎步伐飄然從我們眼前走過,故意只留下一個驚鴻一瞥的美麗背景,讓我們去想象她脫俗的美貌。這幅畫所顯示出的前所未有的自然主義風格令人心馳神往。
到了古羅馬后期,出現了著名的鑲嵌藝術。鑲嵌藝術是指用著了色的大理石或玻璃塊,巧妙地鑲嵌拼貼成畫的一種藝術。因為鑲嵌畫通常是直接鑲嵌到建筑物的墻面上或地面上,成為建筑物的一部分,你今天在歐洲的一些古代寺廟里可以領略它的輝煌,但在博物館里就難得一見了,而在大都會博物館我們就看到一幅羅馬帝國晚期(約公元2世紀到3世紀)的海洋和農村景象圖(見圖8)。這是一幅地板鑲嵌畫。有趣的是,這幅圖的視角,可以從左側看,或從右側看,也可以從底部看。海上的情景占據了畫面的上半部分,有各種海洋生物,也有一些男人在船上用漁網或在岸上用魚竿捕魚。在畫面中心,一艘羅馬商船不太協調地穿越擁擠的水域。兩側的海景由三面的田園場景所包圍。左邊,一個老人坐在一個多毛的豬旁邊;在中心,五位身著短袍的人帶著農產品和動物走向由塔和門廊所表示的鄉村別墅;而在右面,一個人正奮力犁地,陪伴他的是一條狗和兩頭驢。人物等不太一致的比例表明,這一場景大概是根據某些樣本圖案繪制,而并未考慮整個組合的協調性。由此可以揣測,這也是工匠的作品,而不是藝術家的精心之作。
據殷君說,古羅馬藝術雖然繼承了古希臘藝術的某些優秀傳統,顯得比較成熟,但由于羅馬帝國后期連年遭遇內亂外患,視覺藝術發展不快,僅僅是步古希臘藝術之后塵,缺少創新,就越來越趨于程式化,因此藝術界歷來對古羅馬藝術的評價并不太高。(待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