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舜
去年1月份,王岐山曾說“當前反腐要以治標為主,為治本贏得時間”,時隔一年半多,不僅打掉的老虎和蒼蠅在數量上頗為可觀,打擊的頻率也相當高,治標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接下來的工作重點應該就是治本的攻堅之戰了。而推進制度反腐,關鍵還在于反腐的法治化和法治化反腐。
在“道”的層面,關于反腐制度的法治化建設其實早已有條不紊地徐徐展開。早在2013年1月,習近平就提出,“要善于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對腐敗,加強反腐敗國家立法,加強反腐倡廉黨內法規制度建設,讓法律制度剛性運行。”既要打老虎,更要建籠子,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這可以視為制度反腐的總基調。
2013年11月,最高檢察院召開的反腐法制化專家座談會,明確提出如下動向:今后紀委“雙規”的官員,確認可能構成犯罪的,將及時移交檢察機關調查,紀委不再全程查案。沿著這條思路深入下去,在可預見的未來,紀委將主要側重紀律問題和政策協調,調查犯罪則主要由檢察機關負責。今年以來,檢察機關在反腐方面已經成為和紀檢監察部門相并列的主力軍之一。上半年,全國檢察機關共查處縣處級以上干部貪污賄賂犯罪要案1676人(含廳局級182人),同比上升32.3%,其中包括李春城、郭永祥等7名省部級干部案件,以及國家能源局副局長許永盛等一批有重大社會影響的廳局級干部案件。
制度化是組織和程序獲取價值觀和穩定性的一種進程。學者指出,反腐的法治化,除了優化紀委和檢察機關在反腐案件中的程序銜接、提升效率,也將減少雙規的適用,確認涉嫌犯罪后盡快移交,由檢察機關根據法定程序拘留或逮捕,也就不用繼續“雙規”。更多有關反腐法治化的理論和技術問題,還有待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討。
在“術”的層面,法治化反腐實際上已經成為當前反腐敗的工作常規。盡管在操作過程中一些局部性的細節還有待完善。比如近幾年,對貪官的量刑問題經常在網上引起喧嘩。歷史學者吳思的樣本研究表明,貪官每貪160萬元獲刑一年,而實際上有些貪污達到上億的官員未獲死刑,其量刑標準甚至比160萬元/年還要寬松。2001~2011年間,超過100名被查的副部級以上高官中,69.7%以上獲緩刑甚至免刑,被執行死刑的只有5人。隨著法治和經濟的進步,如何對貪官實行科學化量刑,讓貪官在事前讀懂高壓線,不存僥幸,讓普通人也看得懂,這是值得研究的。此外,去年中紀委在官網開通了網絡舉報版塊,如何在制度層面將網絡反腐納入制度反腐的軌道,保障網民在事件追蹤查處方面的知情權,并由此形成一定的公眾與媒體監督,以保證網絡反腐的效能,進而精確固定網絡反腐的果實。
(摘自《經濟觀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