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運良
(青島市消防支隊,山東 青島 266300)
2 01 2 年5月由中央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委員會辦公室、公安部等5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街道鄉鎮推行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的指導意見》實施一年來,全國發生的火災數量相對下降。盡管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筆者結合多年的基層消防工作經驗,認為網格化管理在實施過程中,還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需要加以認真研究和解決。
網格化管理自去年5月實施以來,全國各級消防部門在加強消防安全網絡監管模式、改善城鄉消防安全條件、提高防控火災能力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在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不容忽視。
一是消防安全責任制不落實。各級政府、部門對消防工作重視程度不夠,經費投入不足,管理跟不上,措施不到位;一些單位存在“重效益、輕安全”的傾向性問題還比較嚴重,日常管理混亂,消防設施和器材維護保養不善,火災隱患整治不力。
二是消防基礎設施嚴重滯后。從網格化管理實施一年的情況看,個別地區、尤其是街道社區和鄉鎮農村的“網格化”管理體系還不健全,一些地方消防規劃落實不到位,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車通道等公共消防設施嚴重滯后,整體工作成效還不顯著,如何切實提高廣大農村、城市社區的火災防控水平,正是當前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面臨的現實問題。
三是公民消防安全意識不強。一些群眾消防法制觀念和消防安全意識不強,近幾年來,全國80%的火災都是由人為因素引起,盡管如此,還是沒有引起人們的關注與重視。
四是消防火災隱患依然存在。公共娛樂場所、高層建筑不斷涌現,火災隱患明顯增多,整治后反彈的問題仍很突出,致使火災發生幾率和防控難度相應增大。
加強基層消防工作,夯實城鄉火災防控基礎,預防和減少火災事故,關乎民生大計、關乎社會和諧穩定。因此,針對消防網格化管理在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筆者結合基層消防工作經驗,認為主要采取相應的舉措來加以解決。
一是完善組織結構。依照《消防法》制定出臺“網格化”管理實施辦法,不斷強化消防“網格化”管理的法規性、政策性保障。第一,要明確鄉鎮作為網格化管理中的“大網格”,由鄉鎮主要領導牽頭,綜治辦、安監辦、工商所、社事辦、治安巡邏隊、派出所等工作人員共同參與,統攬負責、剛性推動本級消防工作。第二,要明確村社所轄區域作為網格化管理中的“中網格”,村委主任對本網格消防安全管理全面負責,組織社區、農村相關人員共同開展基層消防工作。
二是挖掘社會資源。依托綜治、民政、文明辦、社團組織等公共管理平臺,因地制宜整合聯防隊員、消防協管員、消防監察員、保安隊員、消防志愿者等多支力量,開展日常消防宣傳,及時消除火災隱患,參與初起火災撲救,夯實消防管理基層基礎。
三是推行消防“戶籍化”管理。公安消防部門要按照分級管理的原則,對網格內的消防安全重點單位加強監管,建立消防安全“戶籍化”管理檔案,督促單位落實消防安全責任人和管理人、建筑消防設施維護保養和消防安全“四個能力”建設自我評估報告備案制度,加強監督檢查,實施動態管理。對易發生群死群傷火災的人員密集場所、易燃易爆單位和高層、地下公共建筑等火災高危單位,公安消防部門要督促單位落實嚴格的人防、物防、技防措施,每年由具有資質的機構開展消防安全評估,采取針對性防范措施,確保消防安全。
四是加強人員培訓。公安消防機構要及時組織農村鄉長、村兩委負責人進行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工作培訓,通過培訓,讓相關人員了解鄉鎮、村委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工作組織建設標準及實施意見。培養一批消防安全管理明白人和帶頭人,層層落實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治安巡防隊員在開展日常巡邏時要承擔防火巡查、撲救初起火災和消防宣傳教育工作職能,保安隊員要結合從事門衛、巡邏、守護等工作,對社區和單位開展防火巡查。要大力培育群眾性消防志愿組織,鼓勵社會單位和個人積極投身消防公益事業,大力倡導志愿消防服務,引導志愿者參與消防宣傳培訓、查改身邊火災隱患等活動。
網格化管理的關鍵是以“網格”為依托,整合各方資源,配備骨干工作人員,了解網格內的人、地、物、事、組織信息,對消防火災隱患等進行“格內”處理,形成“社區有網、網中有格、格中定人、人負其責”的良好局面,有力地促進社會大局持續和諧穩定,具體要達到三個標準:
一是要達到管理標準。第一,要劃分網格。根據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的需要,對轄區內的網格進行劃分,劃分成“三級”網格,街道一級、社區一級、村組一級;形成“四級監管”網絡,區一級、街道一級、社區一級、樓組一級。第二,要配置力量。為各網格配置人員力量,按“1+3+n”或“2+3+n”的原則來配置“基本力量”、“監督力量”和“宣傳力量”等。充分發揮主要負責人、分管負責人的指導協調作用,有效整合各種力量,落實責任制。第三,要統一制度。建立一套統一網格的管理制度,制訂統一的標識、統一的規范、統一的事件處理流程、統一考核體系,實現對網格的監督管理,為網格的有效運行提供制度保障。
二是要達到流程標準。網格管理員將防火巡查落實到“一日雙巡”制度中,社區每月至少組織一次防火檢查。在重大活動、節假日及重點時段,公安消防部門應協調各縣市區、街道統一部署開展有針對性的專項檢查,要及時將火災隱患投訴舉報方式告知社區工作人員,鼓勵其通過城市管理信息系統、96119熱線、消防公眾服務網等渠道,舉報發現的火災隱患或消防違法行為。
三是要達到數據標準。應廣泛發動派出所民警、社區工作人員,摸清實有房屋及人口分布狀況、轄區“小場所”底數、建筑基本信息、消防基礎設施情況,及時準確建立檔案。要按照統一標準,指導社區規范建立消防工作基礎資料、消防目標管理責任書、火災情況登記表、消防宣傳演練記錄、日常防火巡查記錄、重點防火對象登記表等消防檔案。
[1]中央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委員會辦公室、公安部等5部門.關于街道鄉鎮推行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的指導意見[Z],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