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順
(靈武市體育中心,寧夏 靈武750400)
目前關于舉重方面的研究不乏,但關于男子舉重運動員專項體能這一塊的研究確較缺乏,特別是體能訓練方法、手段、專項體能指標、評價體系的研究幾乎沒有。 而現今體能訓練過程調控日趨科學化、定量化和模式化的特點,決定了教練員和科研人員應不間斷的對運動員的專項體能狀態進行診斷評價,為及時調整訓練方案提供依據。因此,建立男子舉重運動員專項體能評價指標體系有重要意義,但目前這方面的研究還很缺乏。
關于指標,它是綜合反映社會現象某一方面情況的絕對數、相對數和平均數,是隸屬于社會經濟統計中的術語。 而評價領域通過借用這一術語,將目標設定為中心,層層分解成一些具體的、可操作的因素,然后通過評定這些因素來反映目標的整體特征。 所以評價指標就是根據評價的目標,由評價指標的設計者分解出來的,能夠反映評價對象某方面本質特征的具體化、行為化的主要因素,它是對評價對象進行價值判斷的依據。 指標與目標是密切相關的。 目標是指標的根據和基礎,沒有目標的指標,或脫離了目標的指標,或脫離了指標的目標,是無法實現的目標。然而,評價指標與評價目標也同樣存在一定的區別。 從內涵來看,目標反應全貌,指標反映局部。 前者具有某種程度的整體性以及抽象性,而后者則具有較高的具體性及針對性。此外,從穩定性來看,目標比較穩定,不輕易變動;而指標就可以在反映目標的前提下,根據各個時期工作的側重點不同作適當的變動。
在建立的評價表中,不同的指標,在判斷評價對象達到預定目標的何種程度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因此,為了使每項指標均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必須對不同的指標賦予不同的權重。所謂指標權重,就是表示每項評價指標在指標體系中所占的重要程度, 并賦予相應的值,這個數值就叫做對應指標的權數,或叫權重。 要科學合理地對優秀男子舉重運動的專項體能水平進行綜合評價,就不可能把所有的指標和因素不分輕重, 不分主次地同等對待。 而是應該根據指標的主次、輕重,并借助于特定的分析方法,給予不同的“權重”,使各項指標對優秀男子舉重運動專項體能的相對重要程度,在綜合評價的過程中能有所體現。 而這個確定權數的過程就叫加權。 加權是評價工作計量體系中常用的數學手段,在評價工作中,它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對它必須予以充分的重視。 通過對評價指標進行較全,能較客觀地反映各項指標在達到目標中所起作用的大小,使評價的結果呈現客觀性。
所謂評價標準,是衡量評價對象達到評價指標要求的尺度,是由強度和頻率、標號、標度三個要素構成的。強度是指指標達到項目要求的程度或各種規范行為的優劣程度,又稱定性標準。 在實際進行評定的過程中,對優秀男子舉重運動各項指標達到什么程度評為好,都需要有一定的規定。頻率則是指達到指標項目要求的數量或各種規范化行為的相對次數,也稱定量標準。標號是不同強度和頻率的標記符號,通常用字母(如A、B、C)、文字(如甲、乙、丙)或數字(1、2、3)來表示。它沒有獨立意義,只表示一種分類。標度是評價的檔次。它可以是定性的(如優、良、中、差),也可以是定量的(用數字表示各個檔次)。但定性時必須賦值,使定性標度轉換成定量標度,以便做統計處理。評價標準的這三個要素之間相互依存、相互配合,共同構成一個統一的整體。其中,強度和頻率是評價標準的具體內容和主要組成部分,標號是評價標準的輔助,而標度則是評價標準的基礎。
科學性原則即指在構建專項體能評價指標體系的過程中,應以科學理論為依據,充分尊重客觀事實,持之有據,采取客觀態度,并遵循舉重運動的項目特點及其發展趨勢。 具體而言,則要求體系構建的思路、指標的選擇、確定、各指標的權重賦值以及評價標準的確定都需符合科學要求,以到達指標與目標的一致性、各指標的相對獨立性、同一體系內各指標的兼容性,避免指標的重復或類同,保證各項指標的協調一致,共同反映目標的總體要求。如此,才能對男子舉重運動員的專項體能作出精準、科學的判定。
整體性原則要求在構建評價指標體系時,應該從評價目標整體性出發來篩選指標,并且要充分考慮每一個指標在整體指標中的地位和作用,準確確定該指標應處的層次和位置。同時要考慮到,不能過分強調、突出某個指標的重要性,以免造成個別指標代替一般,從而造成以偏概全的錯誤。男子舉重運動員專項體能是一個綜合性的指標評價體系,它應該包括身體形態、身體機能及身體素質三方面,在構建體系的過程中,不能只強調一方面,那樣可能會造成片面。
該原則要求評價指標體系中最底層此指標必須是可測量的,是具體的、明確的、可操作和把握的。 在設計評價指標體系時,能夠量化的要盡量量化,對于不能量化的指標,可以用具體化、行為化,可操作的語言加以描述。 也可以定性定量相結合,既有數量化標準又有可操作化語言表述。 在構建男子舉重運動員專項體能評價指標體系時,應運用科學有效的方法,使男子舉重運動員專項體能評價指標體系的各種要素通過客觀、定量的形式得到正確反應,同時具有可操作性。
該原則要求同一個層次的指標之間不能存在因果關系,不由該指標導出另一個指標。每個指標各自代表一個獨立面,彼此之間不重復,不具有包含和被包含的關系,也不存在交叉關系。
經濟性原則指在構建評價指標體系的過程中,應以專項理論為指導,避免資源的浪費。如在選擇評價指標時,應以舉重專項理論和運動訓練學為依據,盡量做到少而精,一定要避免采用眾多指標,這樣不但指標會重復、繁瑣,而且會給測評工作帶來諸多困難。
構建評價指標體系,首先是要確定評價的對象和目標,本研究選擇以優秀男子舉重運動員專項體能作為評價對象,然后是確定指標體系,確定各指標權重,設計評價標準,最后完成整個體系的構建,具體流程見圖1。
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完成后,需要投入舉重運動員的訓練中進行試用,以評價所得出的信息和結論指導舉重運動員的體能訓練,使教練員或決策者作出相應的改善決策,為舉重運動員的體能訓練水平提供較為全面的監控和管理,提升訓練的效果,最終達到提高運動員競技水平的目的。同時根據評價的結果以及在評價過程中實際遇到一些問題,不斷修正評價指標體系,完善評價功能。

圖1 優秀男子舉重運動員專項體能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流程
總之,由于體能訓練過程的長期性和影響因素的復雜性,需要教練員和科研人員不間斷的對運動員的訓練狀態進行動態監測和評價,根據訓練效果及時對訓練內容和訓練方法做出調整。
[1]楊世勇,李遵,唐朝華,等.體能訓練學[M].咸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
[2]吳東明,王健.體能訓練[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