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廣播電影電視局系統財務中心 陜西西安 710061)
文化產業作為資源消耗低、附加值高、發展潛力大的“綠色產業”,不僅有利于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增強我國軟實力,還有利于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模式。特別是在當前經濟發展增速放緩的形勢下,文化產業具有反周期調節與逆勢而上的特點,對于擴大內需、增加就業、拉動經濟增長具有重要意義。影視業是文化產業中最有影響、最具活力的產業之一,也是發展最為迅速、與人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領域,其作為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正日益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
然而,由于影視文化業受到意識形態以及行政法規等方面的限制,市場化程度較低,改革也基本處于自我修補的狀態,沒有充分利用資本市場所帶來的巨大機遇,基本依靠財政撥款、預算外資金、政策性銀行貸款等方式進行發展。由于投資匱乏,影視文化產業在整體上缺乏規模效應,資本投入不足已經成為制約產業發展的“瓶頸”,另一方面,我國資本市場上流動性過剩,股市不振,樓市低迷,大量閑置資金苦于沒有投資渠道。如何打破融資瓶頸,引導各方資金進入影視文化產業是一個亟待解決的課題。
貸款難是我國各行業普遍存在的問題,銀行等金融機構從資金安全性出發,必然要求貸款企業提供一定的固定資產作為抵押。然而,與傳統的工商企業相比,影視文化業的核心資產主要是品牌、創意、智力、版權與收費權等無形資產,缺乏廠房、土地、設備等銀行認可的傳統抵押物。權威無形資產評估機構的缺乏和評估標準與方法的缺失,使得影視產品評估的隨意性很大,評估后確定的資產價值也難以得到銀行的認可。此外,由于銀行的績效考核制度和不良貸款的責任認定制度也使得信貸業務人員更傾向于向資產實力雄厚、貸款金額大、期限長、抵押物充足的企業放貸。
文化產品屬于特殊消費品,政策性風險與市場風險巨大。每年都有30%左右的影視作品因為沒有通過審查而難以收回成本。即使通過審查,其市場價值的高低也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約,編劇、導演、演員等創作團隊、作品的題材、風格、發行的方式甚至社會大環境等因素都會對未來市場銷售產生影響。此外,由于影視產品生產周期長、制作成本高、資金回收慢、在生產周期內沒有任何現金流等因素都使得投資方躑躅不前。
金融市場上融資渠道有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兩種。直接融資即股權融資,是企業通過出讓部分股權而獲得資金的行為,一般為上市融資和產業投資;間接融資則是通過增加債務獲得資金的行為,主要為銀行信貸。在現行金融體制下,影視文化企業由于其自身規模、經營模式和運行狀況等原因,即使在創業板的規則下也難以通過證券主管部門的審查而上市融資。而在銀行信貸方面,由于缺乏業務關聯和相關了解,金融機構普遍對影視文化業融資需求關注不足,缺少有針對性的信貸產品和多層次的金融服務體系。
影視工作者大多是文學、藝術方面的專業人員,缺少投融資的相關知識和運營能力,也不熟悉金融和資本市場。影視企業融資,除了向銀行貸款外,對創投、風投、產權交易、上市等融資方式還缺乏了解。而對于銀行來說,也缺少一批既懂金融專業,又懂影視創意、開發和運作的專業人才。二者人才結構和信息的不對稱,也造成了金融與文化產業難以有效對接。
影視文化企業不能提供合格的抵押品,是其相對于傳統貸款方式的“先天不足”,政府應在疏通傳統信貸渠道方面發揮積極作用。比如建立適用于文化產業的信用評價體系;設立文化產業專項基金,如影視互濟基金、重大題材專項補助基金等;還可以建立文化產業項目集中推薦機制,向文化價值高、發展前景好的企業或影視項目提供政府擔保,由企業提供少量抵押品以獲得傳統信貸支持,從而突破企業貸款抵押品不足的瓶頸。此外,應在政策上鼓勵各類擔保公司積極為影視企業承擔融資擔保,使其作為代償主體間接投資影視項目。
影視企業雖然缺乏傳統意義上的抵押品,但其主要產品是人的智力成果,影視作品的專利權、版權、著作權等知識產權,是具有優勢的無形資產。政府部門應在文化類無形資產的確認、登記、評估、質押、流轉和變現等方面探索科學的評估標準。商業銀行也應適應知識經濟發展的需要,創新信貸方式,積極推出和完善版權質押融資渠道,為影視無形資產融資創造條件。如可采取版權質押加第三方保證的組合擔保模式。
當代社會各種產業利潤主要靠領先的自主創新和技術進步來實現,而影視產業正是自主創造和技術含量高的一個門類,加上政策因素和市場因素的作用,影視產業的資本利潤率普遍較高。目前,影視行業正處于高成長期,其高回報的特點是毋庸置疑的。進行產業轉型、搶占文化產業的發展先機對發展相對緩慢的傳統行業不失為明智的選擇。近年來,進軍影視業的上市公司不斷增多,北京旅游、禾盛新材,做餐飲起家的湘鄂情,還有號稱“煙花第一股”的熊貓煙花,都相繼涉足影視行業。以小投資高回報的電影《失戀33天》為例,總成本1500萬元,絕大部分資金為直接投資。這部電影最終票房高達3.65億元,如果加上網絡版權、音像制品銷售所得,其投資回報近1.5億元,創造了企業直接投資影視項目最成功的案例。
2002年,證監會頒布的《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指引》已將“傳播與文化產業”確定為上市公司的13個基本產業門類之一,影視企業在上市融資方面已經沒有政策障礙。已上市的華誼兄弟、光線傳媒等影視公司都取得了不俗的業績。國家應通過文化企業上市儲備機制,及時掌握優秀文化企業的上市意愿和進展情況,積極設立文化企業上市培育、輔導和推薦機制,形成“儲備一批、培育一批、申報一批、發行一批”的梯次推薦格局,通過大型影視企業的股份制改造,在資本市場發行股票、可轉換債券或企業債券,促進文化影視業的做大做強。隨著影視業的大發展大繁榮,未來一定會涌現出類似索尼影業、福克斯、迪斯尼、派拉蒙等大型國際影業公司。
2010年12月,保監會、文化部聯合發布的《關于保險業支持文化產業發展有關工作的通知》標志著保險業支持文化產業的順利起步。對于目前高速發展的文化產業,保險業應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設計開發適應文化產業的保險品種,完善保險服務體系,擴大文化產業的保險規模,利用保險經濟補償、資金融通的功能,充分化解影視文化企業的經營風險,拓寬融資渠道。近年來,中國人保、太平洋保險等保險公司相繼開發了“演藝活動財產保險”、“藝術品綜合保險”、“文化企業知識產權侵權保險”、“文化活動公共安全綜合保險”等險種,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也開展了文化產業出口和海外投資業務的信用承保,防范化解中國文化產業“走出去”面臨的風險。
國外大型影視企業資本雄厚、發展成熟,具有先進的管理經驗和商業運作模式,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因此,應該加強國內市場保護,通過各種手段控制外國影視作品的流入,引導其直接投資于國內影視企業,推進文化產業資源配置國際化。
過去影視行業融資模式都是B2B,而對于互聯網時代,影視業融資可以實現C2B。阿里巴巴推出的“娛樂寶”正是互聯網娛樂和互聯網金融的完美結合。它實現了人人都可以成為影視業投資人的目標,也實現了影視業融資需求快速對接的意愿,使得粉絲、影業公司都能從中受益。娛樂寶第一期發行總規模7200萬元,有接近30萬用戶參與搶購,支持了4部電影的融資需求。而第二期總規模9200萬元,被16萬人瞬間搶購一空,共支持了五部電影的融資需求。互聯網融資使所有的影迷粉絲,所有對影視產業感興趣的人,通過他們的方式投資好的影視作品。不僅可以獲得理財收益,還有機會享受劇組探班、明星見面會等娛樂權益,C2B模式將是未來電影行業發展的有力推動者。
2009年9月,國家出臺了文化產業振興規劃,明確提出要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和金融支持力度。中宣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廣電總局等九部委聯合發布的 《關于金融支持文化產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更是細化了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的方法、途徑和手段,完善了相應的配套機制。2014年5月底,七部委聯合下發 《關于支持電影發展若干經濟政策的通知》,影視產業長期期盼的稅收、土地金融、資金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出臺,幾乎全方位地覆蓋了制片、發行到放映的全產業鏈。近年來,中國影視作品的數量、質量和銷量增長迅猛,影視業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以中國城市影院票房收入為例,2002年為 9.2億元,而截至2014年8月初,全國城市院線電影票房達到176.48億元,2014年全年城市院線電影票房有望達到270億元。目前我國已擁有影院4677家,電影銀幕數量已達20980塊。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有了政策的支持和行業自身的優勢,影視文化業必將成為各類資本競相追逐的熱點,迎來繁榮發展的黃金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