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成都市新都區人社局轉變思路,積極探索“培訓就業一體化”模式,進一步強化失地人員再就業工作,提高一次性就業成功率,取得顯著成效。
年初,成都市新都區人社局通過深入調研就業培訓工作,了解到參加就業培訓的人員主要由失地人員構成,這部分人員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就業意識淡薄、培訓意愿不強、求職能力差等問題,在參加就業培訓后,利用培訓所學技能一次性就業成功率僅為9.8%,就業培訓的成效未能即時顯現。為此,區人社局結合實際,探索創新“培訓就業一體化”模式,以解決失地農民在就業中的主要問題為出發點,彌補他們在參加就業培訓后,有技能能力無求職能力的缺陷,有效提高了一次性就業成功率,失業培訓一次性就業成功率達到22.7%,提高了12.9個百分點。
新都區制定和推行培訓意愿登記辦法,增加自選培訓專業,推薦文化程度適合的培訓專業,按照失業人員自選的專業組織開展培訓,并依據各鎮(街道)的失地人員情況,適時開展就業培訓雙選會。將失地人員按要求培訓變為按需求培訓,從而提高學員培訓和就業內驅力。
針對失地人員普遍存在再就業意識淡薄、培訓意愿不強,培訓機構管理質量參差不齊的情況,新都區先后制定并實施了進一步加強職業技能培訓管理的實施辦法、定點培訓機構管理辦法等文件,形成區人社局、區就業局和各鎮(街)齊抓共管的培訓管理機制。同時,創新實施課堂檢查評分、學員滿意度評分、學員到課率評分三項量化監控指標,對培訓的全過程進行監管和考評,大大提高了培訓質量,提高了學員的再就業能力。
一是強化教學管理,保障學員學習質量。要求培訓機構完善教學管理制度、學員管理制度等系列制度,結合檢查到課率進行量化考評,使平均到課率保持在90%以上。
二是豐富授課內容,提高學員再就業意識。針對就業需求,要求培訓機構將職業道德、勞動法常識、再就業優惠政策講解等內容納入培訓教學計劃,顯著增強學員職業素質和再就業意識。
三是理論與實操結合,提升學員就業適應能力。引導和督促培訓機構開足開好實操課,以就業實操需求為導向合理安排理論課,使培訓內容符合市場需求,使學員有足夠的能力實現技能型就業。
探索建立學員就業推薦制度。將學員需求就業數據、就業推薦數據、就業成功數據納入培訓數據采集的重要內容,并逐步納入培訓機構考核監測指標,敦促培訓機構將就業推薦作為失業培訓中的重要環節來抓。
探索建立招聘信息共享發布制度。建立招聘信息共享平臺,讓就業招工備案登記信息和培訓機構培訓學員信息互聯互通,以職介窗口和培訓機構為推薦終端,逐步形成招聘信息和培訓學員信息的相互匹配。
引導培訓機構探索培訓與就業推薦相結合的新模式。引導培訓機構發展優勢專業,與相關技能人才需求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在培訓過程中發布招聘信息,通過企業招聘入課堂、機構定向推薦、建立培訓學員求職招聘網站等方式,定向為需求企業輸送技能人才。同時,積極了解專業行業動向,不斷改進培訓內容,貼近市場需求,提高培訓促就業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