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川縣將職業培訓作為實現勞動者素質就業、能力就業和體面就業的重大工程,列入民生事實和政府效能考核目標強力推進,規范培訓管理,完善培訓措施,提升培訓水平,為促進就業發揮了重要作用。近三年,開展城鎮失業人員就業培訓1886 人,在崗培訓1054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7764人,創業培訓1760人;通過培訓,有3480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新增2420人,1091名勞動者實現自主創業。
加強組織領導,保障培訓工作“硬著陸”。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職業培訓,從機制制度層面不斷強化工作措施,保障職業培訓工作有序、有力、有效開展。成立了由縣人社局牽頭,縣紀檢監察、財政、審計部門協作的“職業技能培訓監督指導委員會”,共同實施職業培訓的管理、監督和檢查。縣政府先后下發了進一步加強職業技能培訓管理工作的4個文件,督促培訓機構落實5項制度,強化管理。建立目標責任制,將職業技能培訓目標任務層層細化分解,嚴格進行考核。
堅持招標評審,嚴把培訓機構“準入關”。按照條件公開、自愿申請、平等競爭、擇優認定的原則,面向全省公開招投標,擇優選定培訓機構。由財政、人社部門對中標培訓機構進行實地考察,嚴格按程序進行審批。

狠抓過程管理,提升職業培訓“含金量”。注重提升職業技能培訓促就業的效果,在培訓監管上不斷創新和完善,做到了嚴格開班審批、嚴格過程監管、嚴格信息反饋、嚴格資料審查“四個嚴格”。在每期培訓結束后,通過個別走訪、電話訪談等方式重點了解培訓時間、培訓效果、安置就業以及培訓對象的滿意度等。同時,在撥付培訓補貼資金時,對6個月內實現就業的,按職業培訓補貼標準的100%給予補貼;6個月內沒有實現就業的,按職業培訓補貼標準的80%給予補貼,并深入安置企業和就業地走訪調查,了解就業真實性,最大程度杜絕虛假就業現象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