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妍 趙文元
咕咚,破局者
文/高妍 趙文元
知名可穿戴式設備平臺服務商和方案商咕咚近來動作頻頻。
2013年年底,咕咚智能手環S和智能手環2率先發布,同時宣布,開放“咕咚網”2000萬用戶的運動社交平臺,將好友關系、數據與第三方平臺對接,并歡迎第三方硬件接入和導入數據到咕咚平臺。
2014年7月,咕咚、iHealth、華為、樂心四家廠商和騰訊微信合作,宣布用微信公眾服務號的形式,同步管理不同品牌智能手環的數據,取代APP充當智能手環/手表等設備的接入端。
2014年8月,咕咚宣布將于10月推出全球首款可用于所有智能手環的通用固件—ROM 1.0,不同手環的用戶只需要刷ROM,就可以跨平臺分享運動數據,實現更廣闊的社交。
三個動作,透露兩個關鍵詞:開放、創新。作為我國最早提出智能手環概念及原型產品的中國廠商,幾年間,咕咚這家新興互聯網企業,始終在以領導者的思路和姿態向前邁進。
咕咚網的最初形態是一個名為樂動網的運動健身社區,由申波與司建銘兩位合伙人2010年成立于成都。讓運動快樂起來,不再難以持續,是這個網站建立的初衷。
與網站同步推出的是一款健身跟蹤器—一個具有最基本的計步、監測行走距離以及卡路里消耗量功能的方形小盒子,可以通過USB連接到電腦上,并把數據傳輸到社區網站上。SNS與硬件相結合,這是咕咚最早的創業雛形。
2011年,咕咚網將目光投向移動互聯網,并于2012年3月推出一款名為“咕咚運動+”(即現在的“咕咚”)的APP軟件,正式將業務重心從PC端轉移到了移動端。截止目前,安裝APP的用戶以及由此帶來后期購買硬件手環的用戶,累計已有2000萬人,APP store垂直類目下常年占據前三位置。
2013年,經過近一年醞釀,咕咚智能手環正式上市。產品通過硬件手環、軟件APP及PC端網站進行數據對接分享,運用云存儲技術來實現數據存貯和交互。咕咚選擇了軟件APP與可穿戴設備相捆綁的路線,并成功通過硬件銷售實現了盈利,與此同時,也通過智能手環實現了硬件和線上網站論壇三位一體的閉環。
從最初的健身跟蹤器,到移動APP軟件,再到智能手環,以至即將推出的ROM1.0,咕咚產品不斷豐富;從PC端到移動端,從硬件到軟硬件結合,再到軟硬件與服務平臺三位一體,咕咚版圖一再擴大;自2010年項目開始以來,咕咚網已經從單純的運動健身社區發展到如今運動與網絡結合的新網絡服務社區,并有能力為個人和企業用戶提供具使用及創新價值的運動健康類產品、硬件開源及應用方案。
4年間,咕咚網用戶數量已達2000多萬,咕咚產品獲得國家專利20余項,年產值上千萬元。通過以咕咚手環為代表的數十款智能可穿戴健康設備,咕咚對用戶的運動量、飲食、睡眠等數據進行記錄與分析,并給出專業的運動、飲食建議。
最為重要的是,咕咚鼓勵用戶通過網絡分享運動樂趣和社交,無論哪種產品,其核心都是圍繞“運動社交”展開。使用咕咚產品,用戶可以輕松找到志同道合者,讓運動在分享中成為一件樂事。
作為一個社交平臺,咕咚將運動與網絡結合,為大家提供網絡社區,創造咕咚“群組”,用社會化、碎片化、移動化的手段將用戶黏著在一起,為大家尋找同伴,使運動不再枯燥,易于持續。咕咚也因此獲得了“運動者的Facebook”的贊譽,成為國內倡導“分享運動快樂”,傳播“快樂運動、樂活生活”的第一品牌。
此次與騰訊微信合作,更打通了手環用戶與微信用戶之間的社交關系,從此,咕咚的2000萬用戶可以更加自由的選擇社交方式,他們可以將手環記錄的運動軌跡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從而更廣泛地分享和享受運動快樂。
分析人士認為,隨著移動互聯網基礎條件不斷成熟,有了云服務和大數據技術做支撐,再加上生物檢測技術保障,未來可穿戴設備的應用將更加廣闊。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這一點,更多的互聯網公司開始進入可穿戴硬件市場。但從整體來看,我國的可穿戴硬件產業仍然處于初級階段,大部分企業仍處于專注硬件與產品的時期。
咕咚團隊清楚地認識到,可穿戴設備的商業模式絕不會只停留在硬件上,當達到一定用戶規模后,通過數據分析和運用,實現流量變現才是最終目的。這也就意味著,滿足前端用戶需求,調動用戶積極性,保有用戶量的同時,后端的商業模式同樣重要。如何破局,是關鍵。
作為最早提出智能手環概念及原型產品的中國廠商,4年來,咕咚一直專注可穿戴設備技術研發的創新,勇于嘗試,不斷積累。
在咕咚手環發布之前,可穿戴智能設備領域一直是國外品牌的市場。“我們的硬件能不能與這些大公司做抗衡,如果不能,優勢在哪里?”相比國外,國內公司要拼供應鏈管理的確有點難。為了尋求突破,發揮自身優勢,咕咚在2013年底對業務做了一些調整,在網絡平臺、軟件、硬件三塊業務相互促進協作的情況下,全力發展軟件和平臺。
2014年3月,咕咚拿到了第二輪6000萬的風投,11月初又宣布B輪融資3000萬美元。他們將自己定位為“智能配件+手機運動軟件+運動SNS社區”。與之相伴,業務模式進行了擴充—在完成自有品牌硬件產品的銷售以及APP和平臺的運作外,演變出兩種角色:一是軟件提供方,允許第三方硬件產品接入自己的APP系統;二是流量平臺,自有社區APP等可推薦其他合作伙伴的產品或品牌,如,與運動社交APP“去動”開展推廣和硬件合作。
咕咚ROM 1.0,就是咕咚在軟件開發上的一次積極創新—他們期望在全球范圍內率先實現可穿戴設備在軟件層面的突破,以軟件驅動硬件的發展。
據介紹,咕咚ROM 1.0建立在具有自我學習能力的運動算法SSA之上。這一算法能夠做到高精度的計步、里程計算、卡路里檢測。在ROM 1.0之前,SSA算法已經應用在了健身追蹤器、咕咚笑、咕咚糖果、智能藍牙秤、智能心率帶等一系列咕咚硬件產品上,并在應用過程中不斷改善升級。
基于迭代后的SSA算法,咕咚ROM 1.0可自動識別騎車、游泳、跑步、走路等各種運動狀態,智能檢測睡眠狀態;能提供豐富的接口,實現來電提醒、防丟等多種實用功能;通過快速迭代,在不同品牌的手環上顯示微信內容、遙控手機拍照、手勢控制、語音控制等更多功能,未來還能定義家庭物聯專屬ID、解鎖手機、控制電器,向智能家居延伸。
可以匹配幾乎所有品牌的手環,足以使咕咚ROM 1.0成為不同手環跨平臺應用的統一固件標準。這是咕咚ROM 1.0的最大特色,它將推動軟硬件分離的模式成為現實。此舉不僅可以為咕咚在可穿戴設備市場開辟更大的發展空間,也有利于其他硬件廠商專注于硬件研發,充分展示出咕咚試圖統一軟件底層,轉型為智能硬件設備解決方案提供商的雄心。
咕咚ROM 1.0已經開放下載,它將掀起怎樣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