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
摘 要:有效的課堂練習能幫助教師及時獲得反饋并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如何精心設計課堂練習,體現課堂的練習價值,是值得每一位老師深思的問題。可以從練習目標、練習的呈現方式和練習的思維含量三個方面來思考,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通過練習來進一步理解新知,讓學生練出實效。
關鍵詞:練習;實效;目標
課堂練習是對新授知識的鞏固和延伸,有效的課堂練習有助于教師及時獲得反饋,從而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大多數教師只注重了新授知識的教學,而忽略了對課堂練習的設計與處理,缺少對練習價值的挖掘,使得練習功能弱化。如何精心設計課堂練習,使學生通過練習來進一步理解知識,能“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從而達到練習的價值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多元目標,體驗應用價值
【點擊現狀】
三年級(上冊)“認識幾分之幾”的練習片段:
學生獨立思考,并用彩筆畫出自己的設計方案,然后在小組里交流。
師:哪位同學先來介紹自己的方案?
生1:我種了6種花,每種花占這個花壇的■。
生2:我把它的■種月季,■種山茶。
生3:我用這個花壇的■種月季,■種一串紅,■種黃菊,■種太陽花。
……
學生結合各自的知識經驗,創造了很多富有個性的方案,但在交流反饋中,教師只關注設計的方案(其實是結果),只關注學生能否準確地應用分數知識,而忽略了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是如何思考的,忽略了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取向。
【刷新教學】
數學練習的教學也要注重多元化的目標。在案例中,如果教師這樣提問:“你是怎樣設計的?為什么這樣設計?”問題就具有整合性,不僅關注了學生能否準確地應用分數的知識,更關注學生是如何思考的。這樣,學生則可能從“搭配合理”“對稱美”“考慮季節因素”“價格實惠”等方面,展現個性化的思考過程,表達對審美觀和價值觀的初步理解。
二、靈活呈現,引發深度思維
“照本宣科”——完全按照教材一步步呈現習題,練習目標指向做對,練習過程僅是簡單模仿,忽視了練習負載的培養數學思維和形成積極情感態度的功能,更不要說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學習能力了。
【點擊現狀】
一年級(下冊)“認圖形”的練習片段:
師:“圖形之家”里有很多圖形,請你們猜一猜,每次走出來的是什么圖形?
出示圖1
學生興趣高漲:“長方形!”“正方形!”“長方形!”“正方形!”……
當老師抽出長方形后,猜長方形的學生十分高興,而猜正方形的學生則有點失望。
出示圖2
學生又喊了起來:“三角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
當教師抽出平行四邊形后,猜平行四邊形的學生歡呼雀躍,而猜三角形的則是一陣惋惜。
出示圖3
學生幾乎異口同聲:“正方形!”
教師抽出的果然是正方形。
在教學中,練習題呈現的方式過于單一,以至最后學生不用猜就知道是正方形了,參與練習的興趣和熱情悄悄地消退。
【刷新教學】
當學生面對圖1時,猜正方形和長方形都是合乎情理的,這說明他們已經初步感受了長方形、正方形的一些特征;面對圖2學生能猜出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這也說明他們已初步了解了這兩個圖形的一些特征。既然這兩種圖形都是可能出現的,因此在圖1中可以出示長方形和正方形,在圖2中可以出示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這樣的呈現方式增加了開放性,不僅利于學生展開合情推理,促使學生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同時也使學生能充分意識到由部分聯想整體有多種可能,加深了他們對圖形間共同特征的把握和體會。
三、增加含量,提升思維能力
練習除了讓學生熟練地掌握知識以外,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為此,練習要減少機械重復的練習,對練習進行一點調整,就能發展學生的思維。
【點擊現狀】
“分數的基本性質”一課。
提問:觀察練習的結果,你有什么發現嗎?什么樣的分數能化成分子是1的分數?
改進設計后,學生不再是簡單地進行分數的基本性質的運用,而且通過觀察,發現可化成分子是1的分數,原分子是原分母的因數。“分子分母盡可能小”還蘊涵了把分數約分時應化成最簡分數的目標。
這樣的練習設計具有一定的挑戰性,使學生在熟練掌握知識技能的同時,思維得到提升。
教材習題是對教學內容的鞏固和發展,我們只有重視每一節的練習設計,在新課程理念的引領下,優化使用教材習題,放大習題資源功能,立足于學生思維的發展和數學素養的提升,才能讓學生練出實效。
參考文獻:
曹敏,周萍,陳玉雪.聚焦語言訓練點,提高語文課堂教學實效性.教育策劃與管理,2012(08).
編輯 謝尾合
摘 要:有效的課堂練習能幫助教師及時獲得反饋并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如何精心設計課堂練習,體現課堂的練習價值,是值得每一位老師深思的問題。可以從練習目標、練習的呈現方式和練習的思維含量三個方面來思考,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通過練習來進一步理解新知,讓學生練出實效。
關鍵詞:練習;實效;目標
課堂練習是對新授知識的鞏固和延伸,有效的課堂練習有助于教師及時獲得反饋,從而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大多數教師只注重了新授知識的教學,而忽略了對課堂練習的設計與處理,缺少對練習價值的挖掘,使得練習功能弱化。如何精心設計課堂練習,使學生通過練習來進一步理解知識,能“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從而達到練習的價值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多元目標,體驗應用價值
【點擊現狀】
三年級(上冊)“認識幾分之幾”的練習片段:
學生獨立思考,并用彩筆畫出自己的設計方案,然后在小組里交流。
師:哪位同學先來介紹自己的方案?
生1:我種了6種花,每種花占這個花壇的■。
生2:我把它的■種月季,■種山茶。
生3:我用這個花壇的■種月季,■種一串紅,■種黃菊,■種太陽花。
……
學生結合各自的知識經驗,創造了很多富有個性的方案,但在交流反饋中,教師只關注設計的方案(其實是結果),只關注學生能否準確地應用分數知識,而忽略了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是如何思考的,忽略了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取向。
【刷新教學】
數學練習的教學也要注重多元化的目標。在案例中,如果教師這樣提問:“你是怎樣設計的?為什么這樣設計?”問題就具有整合性,不僅關注了學生能否準確地應用分數的知識,更關注學生是如何思考的。這樣,學生則可能從“搭配合理”“對稱美”“考慮季節因素”“價格實惠”等方面,展現個性化的思考過程,表達對審美觀和價值觀的初步理解。
二、靈活呈現,引發深度思維
“照本宣科”——完全按照教材一步步呈現習題,練習目標指向做對,練習過程僅是簡單模仿,忽視了練習負載的培養數學思維和形成積極情感態度的功能,更不要說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學習能力了。
【點擊現狀】
一年級(下冊)“認圖形”的練習片段:
師:“圖形之家”里有很多圖形,請你們猜一猜,每次走出來的是什么圖形?
出示圖1
學生興趣高漲:“長方形!”“正方形!”“長方形!”“正方形!”……
當老師抽出長方形后,猜長方形的學生十分高興,而猜正方形的學生則有點失望。
出示圖2
學生又喊了起來:“三角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
當教師抽出平行四邊形后,猜平行四邊形的學生歡呼雀躍,而猜三角形的則是一陣惋惜。
出示圖3
學生幾乎異口同聲:“正方形!”
教師抽出的果然是正方形。
在教學中,練習題呈現的方式過于單一,以至最后學生不用猜就知道是正方形了,參與練習的興趣和熱情悄悄地消退。
【刷新教學】
當學生面對圖1時,猜正方形和長方形都是合乎情理的,這說明他們已經初步感受了長方形、正方形的一些特征;面對圖2學生能猜出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這也說明他們已初步了解了這兩個圖形的一些特征。既然這兩種圖形都是可能出現的,因此在圖1中可以出示長方形和正方形,在圖2中可以出示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這樣的呈現方式增加了開放性,不僅利于學生展開合情推理,促使學生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同時也使學生能充分意識到由部分聯想整體有多種可能,加深了他們對圖形間共同特征的把握和體會。
三、增加含量,提升思維能力
練習除了讓學生熟練地掌握知識以外,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為此,練習要減少機械重復的練習,對練習進行一點調整,就能發展學生的思維。
【點擊現狀】
“分數的基本性質”一課。
提問:觀察練習的結果,你有什么發現嗎?什么樣的分數能化成分子是1的分數?
改進設計后,學生不再是簡單地進行分數的基本性質的運用,而且通過觀察,發現可化成分子是1的分數,原分子是原分母的因數。“分子分母盡可能小”還蘊涵了把分數約分時應化成最簡分數的目標。
這樣的練習設計具有一定的挑戰性,使學生在熟練掌握知識技能的同時,思維得到提升。
教材習題是對教學內容的鞏固和發展,我們只有重視每一節的練習設計,在新課程理念的引領下,優化使用教材習題,放大習題資源功能,立足于學生思維的發展和數學素養的提升,才能讓學生練出實效。
參考文獻:
曹敏,周萍,陳玉雪.聚焦語言訓練點,提高語文課堂教學實效性.教育策劃與管理,2012(08).
編輯 謝尾合
摘 要:有效的課堂練習能幫助教師及時獲得反饋并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如何精心設計課堂練習,體現課堂的練習價值,是值得每一位老師深思的問題。可以從練習目標、練習的呈現方式和練習的思維含量三個方面來思考,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通過練習來進一步理解新知,讓學生練出實效。
關鍵詞:練習;實效;目標
課堂練習是對新授知識的鞏固和延伸,有效的課堂練習有助于教師及時獲得反饋,從而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大多數教師只注重了新授知識的教學,而忽略了對課堂練習的設計與處理,缺少對練習價值的挖掘,使得練習功能弱化。如何精心設計課堂練習,使學生通過練習來進一步理解知識,能“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從而達到練習的價值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多元目標,體驗應用價值
【點擊現狀】
三年級(上冊)“認識幾分之幾”的練習片段:
學生獨立思考,并用彩筆畫出自己的設計方案,然后在小組里交流。
師:哪位同學先來介紹自己的方案?
生1:我種了6種花,每種花占這個花壇的■。
生2:我把它的■種月季,■種山茶。
生3:我用這個花壇的■種月季,■種一串紅,■種黃菊,■種太陽花。
……
學生結合各自的知識經驗,創造了很多富有個性的方案,但在交流反饋中,教師只關注設計的方案(其實是結果),只關注學生能否準確地應用分數知識,而忽略了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是如何思考的,忽略了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取向。
【刷新教學】
數學練習的教學也要注重多元化的目標。在案例中,如果教師這樣提問:“你是怎樣設計的?為什么這樣設計?”問題就具有整合性,不僅關注了學生能否準確地應用分數的知識,更關注學生是如何思考的。這樣,學生則可能從“搭配合理”“對稱美”“考慮季節因素”“價格實惠”等方面,展現個性化的思考過程,表達對審美觀和價值觀的初步理解。
二、靈活呈現,引發深度思維
“照本宣科”——完全按照教材一步步呈現習題,練習目標指向做對,練習過程僅是簡單模仿,忽視了練習負載的培養數學思維和形成積極情感態度的功能,更不要說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學習能力了。
【點擊現狀】
一年級(下冊)“認圖形”的練習片段:
師:“圖形之家”里有很多圖形,請你們猜一猜,每次走出來的是什么圖形?
出示圖1
學生興趣高漲:“長方形!”“正方形!”“長方形!”“正方形!”……
當老師抽出長方形后,猜長方形的學生十分高興,而猜正方形的學生則有點失望。
出示圖2
學生又喊了起來:“三角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
當教師抽出平行四邊形后,猜平行四邊形的學生歡呼雀躍,而猜三角形的則是一陣惋惜。
出示圖3
學生幾乎異口同聲:“正方形!”
教師抽出的果然是正方形。
在教學中,練習題呈現的方式過于單一,以至最后學生不用猜就知道是正方形了,參與練習的興趣和熱情悄悄地消退。
【刷新教學】
當學生面對圖1時,猜正方形和長方形都是合乎情理的,這說明他們已經初步感受了長方形、正方形的一些特征;面對圖2學生能猜出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這也說明他們已初步了解了這兩個圖形的一些特征。既然這兩種圖形都是可能出現的,因此在圖1中可以出示長方形和正方形,在圖2中可以出示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這樣的呈現方式增加了開放性,不僅利于學生展開合情推理,促使學生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同時也使學生能充分意識到由部分聯想整體有多種可能,加深了他們對圖形間共同特征的把握和體會。
三、增加含量,提升思維能力
練習除了讓學生熟練地掌握知識以外,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為此,練習要減少機械重復的練習,對練習進行一點調整,就能發展學生的思維。
【點擊現狀】
“分數的基本性質”一課。
提問:觀察練習的結果,你有什么發現嗎?什么樣的分數能化成分子是1的分數?
改進設計后,學生不再是簡單地進行分數的基本性質的運用,而且通過觀察,發現可化成分子是1的分數,原分子是原分母的因數。“分子分母盡可能小”還蘊涵了把分數約分時應化成最簡分數的目標。
這樣的練習設計具有一定的挑戰性,使學生在熟練掌握知識技能的同時,思維得到提升。
教材習題是對教學內容的鞏固和發展,我們只有重視每一節的練習設計,在新課程理念的引領下,優化使用教材習題,放大習題資源功能,立足于學生思維的發展和數學素養的提升,才能讓學生練出實效。
參考文獻:
曹敏,周萍,陳玉雪.聚焦語言訓練點,提高語文課堂教學實效性.教育策劃與管理,2012(08).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