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原
幼兒階段是養成良好衛生行為習慣的重要時期,本文著重分析影響衛生習慣養成的幾個要素,探索適應幼兒特點的教育方式,提出對策,培養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
一、良好的衛生行為習慣對小班幼兒成長的影響
小班是幼兒衛生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學好則受益終生。筆者認為,良好的衛生習慣對幼兒影響巨大。
1.可以保證身體健康。小班幼兒體質較弱。良好的衛生習慣能使幼兒隔離病菌,保證健康,更利于培養幼兒養成科學健康的生活觀念。
2.可以產生遷移作用。幼兒愛清潔、講衛生的習慣可以遷移到學習、生活上,會使幼兒更容易養成主動細致、遵紀守律,講究公德的品質。
3.可以促進幼兒獨立。幼兒有了好的衛生習慣,再輔助以老師、家長的引導、教育,可以培養幼兒簡單的獨立生活能力。
二、影響小班幼兒衛生行為習慣養成的兩大因素
1.幼兒自身的認知水平和情緒。首先,小班幼兒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他們對事物的認識是感性、具體、形象的,需要用動作來引導思維。例如,教幼兒如何正確洗臉,老師要做步驟示范,幼兒再跟著按步學,才能學會;其次,小班幼兒行為受情緒的影響大,心情愉快與否往往決定了學習成效好壞,情緒對幼兒學習具有“催化劑”的作用。
2.幼兒園和家庭教育對幼兒習慣養成的影響。家庭和學校是幼兒成長的兩個主要場所,老師和家長對幼兒的衛生習慣養成有重要意義,需要相互協作。如果家、園對幼兒衛生習慣的態度不同,就會相互抵消教育作用,造成幼兒“無所適從”。例如,在幼兒園幼兒睡醒后自己穿衣服、穿鞋子,在家中家長就替孩子完成這些事情。這種家園不一致的現象,往往使教育無功。
三、培養小班幼兒衛生行為習慣的策略
1.利用游戲,養成習慣。游戲是幼兒的主要活動,也是幼兒的天性,在他們喜歡的游戲活中,幼兒通過“學+樂”更容易養成好的習慣。如,小班幼兒吃飯時容易掉飯粒,如果只是靠老師講解是達不到理想的效果的。但如果表演《漏嘴巴的大公雞》,幼兒就能在看、聽、表演中學會正確的進餐方法,模仿、扮演是幼兒的優勢。
2.善用語言,事半功倍。老師要善于用語言,通過故事、兒歌的情緒感染幼兒。幼兒感性,喜歡模仿,往往就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不愛洗澡的小豬》故事,先讓幼兒聽故事,通過講讓幼兒知道因為小豬不愛洗澡,所以其他的小動物們都不愿意和它做朋友。然后再引出幼兒要講究衛生,做好孩子。同時,也可以借助朗朗上口的兒歌,讓幼兒更容易接受,知道講衛生的重要性。
編輯 薄躍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