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長虹
摘 要:小學生本身注意力差,而數學又相對抽象、單調,難以吸引學生,因此,教師要巧妙設計,通過各種手段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激活思維,啟動內驅力,以達到使學生掌握知識,訓練思維,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關鍵詞:課堂教學;情感態度;教學質量
一、巧設問題,調動學生積極性
提問是課堂教學中最重要的環節,一系列精當而巧妙的提問,不僅能夠落實教學內容,突出教學重點,還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思考,從而順利完成學習任務。
因此,教師要巧妙設計問題把學生引入到所提問題的情境中去,觸發學生產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誘發學生探索性思維活動,從而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
如,教學倍數問題,可以設置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愿意參加白雪公主的生日宴會嗎?我們來看看有誰來參加白雪公主的生日宴會。”(電腦顯示:七個小矮人的動畫)教師接著提問:“這七個小矮人湊在一起商量給白雪公主帶來哪些禮物呢?”(電腦顯示:3個蘋果,6個鴨梨,x個香蕉。)問:“誰知道鴨梨是蘋果的幾倍?”生:“鴨梨是蘋果的2倍。”師:“香蕉是蘋果的3倍,同學們,你們能猜出香蕉是多少個嗎?”(電腦顯示:9個香蕉)師:“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生活當中有關倍數方面的應用題。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情緒高漲,帶著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對學習內容的濃厚興趣,愉快地參與新知的學習。
二、巧制教具,提高學生主動性
在日常教學中,學生通過動手實踐的方式,不僅能主動獲得對數學的理解,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都得到進步和發展。實踐使學生從靜態學習走向動態學習。通過制作教具、實物操作進入符號操作,讓學生由實踐活動產生學習需要,從而產生學習數學的動力。同時以激發學生的學習、鉆研興趣為切入點,使學生樂意參與,達到寓教于樂、啟智于動的目的,讓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
例如,在教學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球體的認識時,先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制作正方形、長方形、圓柱體、球體,接著讓學生動手拼一拼,拼成一個自己熟悉和喜歡的物體。學生很感興趣,積極性也高,有的拼成了汽車,有的拼成了小房子,還有的拼成了變形金剛等。然后讓他們觀察不同的形體有什么區別。這種知識的獲取是在學生自己的動手操作下獲得的,而獲取的途徑更能使學生產生深刻的記憶,并激發他們的數學潛能。
三、巧編游戲,吸引學生注意力
喜歡游戲是兒童的天性,游戲是他們最樂于參與的活動,他們在游戲中認識事物,并在其中汲取生長所需要的知識和經驗,如果我們把游戲和教學結合起來,使其融為一體,相互促進,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為此,我在教學中,會編排一些游戲,使學生在游戲中獲取知識。
例如,教學“分數的認識”一課時,讓學生自由組合成人數不等的小組,小組的所有成員都作為分母,老師說出一個分數,就讓這個組的其中一些學生舉起手表示分子,從而使學生認識到分數的意義:把整體平分,分子表示這一個整體中的一部分。再通過比較使學生懂得相同分母下,分子越大,數值越大;相同分子下,分母越大,數值越小。游戲的過程是放松的,而學生在愉悅中接受了知識,而這恰恰是我們游戲的目的所在。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巧妙地為學生創設一個樂學情境,使學生從主觀上體驗到學習是一種樂趣,使他們能主動去學習,愉快去思考、去活動,開心地成長,這樣既有利于減輕學生過重的負擔,又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進而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