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平
摘 要: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生活實際進行,讓學生感受到生活就是數學,數學就是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教師設計的教學情境也是將教學活動、學習活動娛樂化的途徑。教學中教師的肢體語言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教低年級的小學生。
關鍵詞:趣味性;肢體語言;生活化
小學生的學習依靠趣味來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尤其是低年級學生,他們的心智特點決定了他們的有意注意時間非常短暫,教師要想獲得高效的教學效果,就要想辦法延長學生的有意注意時間。而延長有意注意時間的唯一辦法就是增加教學活動的趣味性,那么怎樣增加小學生數學學習的趣味性呢?下面筆者談談自己的教學思考和體會。
一、讓教學活動生活化
數學知識在生活中體現得最明顯,因此,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生活實際進行,讓學生感受到生活就是數學,數學就是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同時教師要善于設計教學環節和教學情節,讓學生在趣味中、在快樂中完成學習任務。學生喜歡被重視、喜歡被鼓勵,所以教師要抓住這一點來設計教學。
比如,《11~20各數的認識》的內容,教師在課前首先要吊起學生學習的胃口,我這樣設計課前導入:我這里有一把鉛筆在筆筒里,你們猜猜有多少枝?學生一下子就來了熱情,10枝,16枝等等。小學生的興奮點低,他們的學習熱情非常容易調動,只要是他們稍感興趣的事物都能使他們激動一會,這樣一點一點就可以保持整節課教學的興趣。
二、為學生設計恰當的學習場景
建構主義教學理論把學習環境作為教學的四要素并給予高度重視。創設一定的學習場景,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課堂教學氣氛活躍,從而延長學生的有意注意時間。同時教師設計的教學情境也是將教學活動、學習活動娛樂化的途徑。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內容,將數學知識蘊含其中,讓學生在愉快中學習,在快樂中成長。
比如,《11~20各數的認識》的內容,我設計這樣一個小品,班級要進行舞蹈比賽,5人分一組,分3組,看看一共需要多少人?我把學生5人一組地分開,然后讓學生查3組共有多少人。學生樂此不疲地數著,1、2、3、4、5…一共有15人。學生通過這樣的游戲明確了15的概念,了解了數字15的含義。
三、教師要富有兒童話的教學語言
教學中老師的肢體語言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教低年級的小學生。學生喜歡老師和自己真心互動,一個眼神、一個手勢,都可以激發學生對老師的愛,對知識的向往。所以有經驗的低年級數學老師都善于利用肢體語言與學生進行情感互動,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愛和重視,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很容易就被調動起來。而且學生在老師愛的注視下,他們的心理感受也會非常好,和老師之間的感情也很容易建立,親其師才能信其道,這樣的氛圍中,老師很容易提高教學效果。老師要有一顆童心,要能夠用孩子的視角和孩子的語言看問題和講解問題,讓學生一下子就感受到學習是如此有趣,老師是如此愛我,我是如此聰明,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
比如,某個學生的回答正確,老師就帶動全體學生鼓掌說:“棒!棒!你真棒!”學生得到這樣的肯定會非常高興,這股熱情會持續幾天。老師也要擁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善于發現學生的長處,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并給予及時的肯定和鼓勵。教師的鼓勵和肯定就是學生學習的動力,老師要不斷地給學生加油,這個加油的方式就是鼓勵和肯定。
提高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的效率,要從激發學生的趣味開始,要以放大鏡的眼睛看待學生的每一點進步,及時給予肯定。善于創設情境,讓學生的學習成為愉快的游戲活動。因此,要把激趣作為低年級數學教學的重要內容。
參考文獻:
許衛兵.基本活動經驗的理解與行動.江蘇教育:教學版,2011(12).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