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當今生活的日益復雜,大部分學生都或多或少存在著一定的心理問題,所以,要想讓學生健康地成長,語文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課堂活動當中,以促使學生以良好的心態進入學習,進入生活。
關鍵詞:小學語文;心理健康;滲透
語文作為素質教育下的重要學科,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健全人格的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們要選擇恰當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最終,為學生健康地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借助語文教學對學生開展生命教育
近年來,中小學生的心理越來越脆弱,仔細分析,不難看出,最主要的原因是學生從心理上不能正確地認識生命的價值和存在的意義,所以,我們要認真挖掘教材內容,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例如,在教學《生命奏鳴曲》時,我引導學生思考了下面幾個問題:什么是生命?誰賦予我們的生命?生命可以重來嗎?等等,隨后,我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地震中一些人們渴望生存的照片,目的是讓學生在獨立思考和直觀、形象的觀察中了解生命存在的價值,進而促使學生以正確的心態對待生命。
二、借助語文教育改善學生的性格孤僻現象
隨著獨生子女的增多,一些學生以自我為中心,喜歡指揮別人,久而久之,其他同學就不喜歡與其相處,最終,導致該生性格孤僻,獨來獨往。所以,作為教師要學會觀察、全面了解,要有意識地給予引導,進而拉近學生之間的關系。比如,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選擇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在讓這部分學生知道自己哪里存在問題之后,主動搭建平臺,讓這部分學生融入集體當中,久而久之,該部分學生就會逐漸變得開朗,形成積極的心態。
三、借助語文教育幫助學生消除自卑心理
眾所周知,自卑是不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所以,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借助多樣化的、鼓勵性的評價來幫助學生消除自卑,正確地認識自己,進而,重拾學習的信心,最終使學生以飽滿的信心去學習和生活。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從文本本身、教學方法、評價方式等各個方面入手,采用恰當的教學方式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進而,促使學生都能健康地成長。
參考文獻:
王曉妍.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革新,2012(05).
作者簡介:崔麗娜,女,1973年6月20日出生,本科(中文系),在遼寧省鞍山市立山區教師進修學校工作,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在語文學科中的滲透。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