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一切教育都來自于情感,只有用心的交流,用愛的教育,才能讓教育深入學生的心中,而教育的過程卻是漫長的,更不是立刻就能看到效果的,只有靜靜地等待,相信下一季總會有花香。
擔任初二(9)班班主任后,我就注意到了她——子夢(化名),上課起立時,她總是渾身乏力站不穩的樣子。課堂上,她總是趴在桌子上,無精打采。
后來我了解到,子夢的父母早就離婚,從小是爺爺帶大的。爸爸工作忙,沒時間和孩子溝通,孩子做得不好的地方就只會打罵。但子夢很聰明,還很樂于幫助其他同學。
從子夢的生活背景和表現來看,她的行為似乎更是為了表現自己,想得到認可,只是沒有找到合適的方式。
一、尊重,得到她的信任
一個周一的早上,子夢的物理作業本沒交,問她原因,她卻理直氣壯地說:“我寫了,只是早上忘記帶了。”我認真地說:“那好吧,我打電話讓你爸爸看看,你的作業本是否在家,寫完沒有。”于是我鄭重地當面打電話過去,“子夢爸爸,今天早上子夢把作業本忘在家里了,您能幫我看一下他有沒有完成嗎?”
“我現在在上班啊,這個孩子肯定是作業沒寫,撒謊的。”子夢爸爸生氣地說。子夢的臉上露出了得意的表情,她知道,根本無法求證。
我說道:“我想她是真的忘在家里了,她平時的作業還是比較認真的。”子夢一臉錯愕的表情,然后堅定地對我說:“老師,明天早上我一定把作業交來。”“好的,我相信你。”
放學前,她拿著作業本來到我的辦公室,“老師,作業本找到了,你看,都寫好的。”我認真地翻看著她的作業本,“寫得很好,我就說嘛你很聰明,物理肯定難不倒你的。”我故意岔開話題,不去深究不交作業的問題,用欣賞的眼光看著她。她卻怯怯地對我說“老師,你能打個電話給我爸爸嗎?不然她肯定又要打我一頓的。”我滿足了她的想法。
看著她開心離去的身影,我期待著……
二、信任,使她敞開心扉
經過這件事后,她的轉變真的很快,在學校組織的愛心義賣活動中,積極參與,主動做志愿者。
一天放學后,子夢怯怯地站在我面前,欲言又止的樣子,“怎么了?有什么話和老師說。”于是我讓她坐下來,和她膝靠膝,拉著她的手,認真地看著她,她告訴我,她喜歡班上的一名成績非常優秀的男同學。
“老師很理解你,你覺得這個男同學優秀,這很好,說明你的是非觀還是很強的。”她很詫異,我沒有批評她,“你買過青棗嗎?”她點點頭,“那你是挑紅的還是青的?為什么?”“我會挑青的,因為紅的里面通常會有蟲子。”她似乎明白了。“是的,在不該紅的時候卻紅了,這樣的棗肯定是不正常的。我們人也一樣,在沒有成熟的時候,卻表現了所謂的成熟,這也是不正常的。”
“老師,我明白了。”她這樣說,于是接下來我又和她談了很久,讓她明白,這是青春期的一種正常情感,關鍵在于如何去正確地面對。
從此以后,她似乎平靜了許多,我也經常從側面去了解,去觀察,好像預期的目的達到了。
三、情感,使她再陷迷茫
可是,一天中午,子夢爸爸來到學校,對我說:“老師,你看,你還說她進步很大,這就是她在家里變安靜的原因。”說著他把一部手機給了我。
我打開一看,里面90%的通話和信息都指向一個號碼,通話時間長而頻繁,短信內容則過于曖昧。
看到子夢爸爸激動的樣子,我讓他先回家,這件事我先來處理。
一種無名的傷感涌上心頭,半年來,每次溝通交流都是一兩個小時,平時的生活上沒人指點她,我就親自帶她去理發、買內衣,學習上只要她有一點不理解的地方,我就在課下講給她聽,這就是我花了半年的心血培養的學生。看到我桌子上,子夢剛剛獲得的“進步學生獎”,我的內心五味雜陳。
我把她叫到辦公室,一陣急風暴雨似的批評,她的表情很慚愧,整個臉紅到耳根。說到氣急處,我抓起桌上的獎狀,用力撕開。她突然抱住我,傷心地哭了:“老師,我錯了,我知道你對我好,但我是真的控制不住自己,您原諒我吧,我一定改。”這時我也禁不住哭了起來,我們倆互相擁抱著,哭成一團。
四、平等,讓她依戀
后來下午放學后,我們一直談到6點多,我才把子夢送回家,當我托著7個多月的身孕回家時,已經快7點了,看到桌子上擺好的生日蛋糕我才記得,今天是老公30歲生日,我竟然忘了。剛剛坐下來,我突然間想到:子夢的生日不也是今天嗎?
我想,她爸爸一定還在生她的氣,我今天又對她發了火,不行,我不能讓一個本來就缺少關愛的孩子就這樣度過自己的生日。和老公說明了情況,老公表示理解,于是我和幾個班干部約好7點半在子夢家聚會。當我們敲開子夢的家門時,我清楚地看到,她的眼里閃動著晶瑩的淚花。雖然我們的聚會有點倉促,但是唱完《生日快樂》歌,分完蛋糕后,我們大家分別把自己的祝福寫在了紙條上送給子夢。我的祝福這樣寫道:向前看,別回頭,美好的生活在等著你,無論風雨,我與你同行——你最真誠的朋友。
那天晚上之后,子夢真的變了,開朗、大方,學習上也更加努力了,可就在她取得這么大的進步時,我離開了初二(9)班——我的預產期到了。
但我對子夢的關愛并沒有結束,我們每周都會通過QQ互相交流,她告訴我她的學習與生活,我們始終保持著亦師亦友的關系,在后來的一封email中,她這樣寫道:
我永遠不會忘記我一次次的叛逆和您一次次耐心的談話,雖然被撕毀的獎狀格外刺眼,但生日的祝福使我不再彷徨。現在回憶起您的每個眼神,每個微笑,都好溫暖,是您的關愛讓我知道世界并沒有拋棄我,是您給予了我希望,“無論風雨,我與你同行”,這句話,就如同在烏云密布的天空,看到了陽光。感謝您,老師,我永記不忘。
這份關愛仍會繼續,因為我相信,相信她會更好地成長。
教育管理不是一成不變的,沒有定式,只要我們耐心去摸索,總能找到那把珍貴的鑰匙。從子夢的轉變過程中,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只要用情與用愛的教育,即使潤物無聲,下一季也一定會有花香!
作者簡介:陳希,女,1981年11月出生,本科,就職于江蘇省南京東山外國語學校,研究方向:如何提高實驗探究課的課堂效率。
編輯 董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