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教學實踐中,尤其是農村中學,課堂低效一直是教師面臨的一大難題。課堂的低效能導致學生厭學和教師厭教,真正的高效率的教學是每位教師的共同追求。為了優化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更好地體現“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的教學新理念,結合教學實踐,從四個方面闡述構建高效地理課堂的策略。
關鍵詞:高中地理;高效課堂;構建策略
所謂高效課堂是指在常態的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導和學生積極主動的學,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發展。為了進一步優化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更好地體現教學新理念,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我認為要想打造高效課堂,主要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做最充分的課前準備
構建高效中學地理課堂,充分的課前準備是至關重要的。要認真研讀《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制訂出教學目標。為此,我認為需制作一個高效導學案,導學案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是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主要依托。導學案一般包括以下幾個基本環節:學習目標、重點難點、學習過程、反思小結、課堂檢測。“學習過程”是新授課學案中的核心部分,相當于新授課教案中的“教學過程”。如果說教學過程的編寫像“寫劇本”,那么學習過程的編寫更像是“編游戲”,讓學生在一次次的“過關”中得到知識、提升能力、形成觀念。學習過程的編寫應該滲透學法指導,體現知識結構化、結構問題化、問題層次化的編寫策略。
二、創設最佳的課堂環境
創設情境,可以理解為導入新課。課堂教學導入要以最少的時間、最快的速度拉近學生與教師、學生與教材的心理距離,使學生盡快進入學習狀態,因此導入時間一般應控制在5分鐘之內。同時,要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創設能讓學生引起興趣、與學生原有的認知相吻合的情境,并為本節課的研究課題服務。
(1)地理教師在導入中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精心設計生動的導入語言,充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或展示圖片、演示實驗,就會使學生感到學習地理既有意義又富有趣味,從而產生積極的學習傾向。例如,在學習有關“產業轉移”新課前,先用多媒體播放耐克運動鞋是一個美國品牌,但卻“made in China”,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發現問題的欲望和探究問題的熱情。
(2)學生對一節課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要求有了明確的認識,學習過程就能主動和有序。上課伊始,教師在導入過程中將即將學習的主要內容、學習要求、學習方式預先告訴學生,使之能以最短的時間和最快的速度進入學習狀態,從而吸引學生地理學習的注意力,明確學習任務。
三、激發自主的探索欲望
自主是培養能力的第一步,應始終引導學生自己去思考,去領悟。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時,要因時、因地、因人、因學習內容而宜,教師應根據學校和自身的條件,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積極嘗試和探索小組合作學習。這種學習方式,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習積極性,也具有最好的學習效果。
例如,在學習“區域農業發展”時,可設置問題:(1)請同學們與我國東部主要農業地區相比,熱量條件對東北地區的農業生產有哪些影響(不利影響和有利影響)?(2)分四個小組分別討論下列地區發展特色農業的地理條件(珠江三角洲大力發展出口創匯農業、新疆南部已建設成為我國最大的棉花生產基地、海南島成為我國熱帶經濟作物生產基地、云南省昆明附近重點發展花卉種植業)。首先,要有足夠的時間保證;其次,要允許不同學生有不同見解;再次,教師也要參與到合作探究過程中,啟發學生和調控探究過程。
四、運用激勵性評價,科學指導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威魯姆斯說:“人類本性最深處的企圖之一是期望被贊美、欽佩和尊重。”希望得到尊重和贊美,是人們內心深處的一種愿望,對于學生在學習上的進步,哪怕是一點點微小的進步,教師都應該熱情地予以肯定和贊揚,使其對學習充滿興趣。另外,現在教師普遍認為“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就不該批評學生。這種錯誤導致了教學策略和管理策略的“軟化”和“虛無化”,導致了對學生錯誤行為的“寵慣”和“放任”。一般來說,學生犯錯誤的時候,恰恰是教育的良機,因為內疚和不安會使他急于求助,而此時明白的道理可能使他刻骨銘心。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恰當運用激勵性評價,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并尋找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閃光點,從而產生巨大的學習動力。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但自主學習探究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課堂點撥、科學指導則是體現老師教學智慧的有效教學之舉,更是教師主導作用最直接的體現。因此老師精講效果如何,直接關系到學生疑難問題能否解決,教學目標能否達成,是課堂效益高低的關鍵之舉。精講就是講學生自己不能理解的知識,這要求老師從學生做的教學案題目中發現疑難之處,從學生探究問題的過程中發現疑難之處入手,重點講解;老師要授生以“漁”,給學生講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方法。
總之,“高效課堂”要以關注每位學生的發展為根本,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每一個學生深切地感受到“地理老師變了,我們也變了,每堂地理課后,我們都會有新的收獲……學習地理已不再是我們的負擔,而是一種樂趣。”
參考文獻:
[1]陳玉玲.地理高效課堂初探:“情景—探究”整合模式[J].中國教育報,2014(04).
[2]段玉山.地理新課程課堂教學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簡介:陳萬里,男,1976年11月出生,本科,主要研究地理教學,就職于福建省泉州臺商投資區惠安五中。
編輯 董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