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暢平
摘要:動畫只是一種載體,承載著作者所蘊含的智慧和觀點。由于各種原因,國產動畫和日美動畫的敘事方式有著很大的不同,兩者在表達方式上的普遍性差異,我們可以通過學習優秀的手法,從而運用到動畫制作當中。
關鍵詞:動畫;寓意;表達方式
動畫片中寓教于樂的表達方式,中外由于文化的不同,手法也不一樣。中國以寓意深刻、表達含蓄為主,含有的道理精深富有特色。而國外動畫則一般不顯示教益的存在,僅僅用積極向上、充滿正能量的精神故事。
由于文化根源的差異,東西方對于藝術的外放方式不一樣,動畫的故事表達也不一樣。我們應該借鑒國外優秀成功動畫的故事創新能力,和抓住時代節奏的故事敘述方式,再對于傳統的故事進行現代化的改編,從而以滿足觀眾口味為最首要目的。這樣,動畫的吸引力才能上一臺階。
一、日美動畫
(一)積極向上、精神感染
日本美國的動畫片,一般是先給予一種精神上的滿足和趣味性的體驗,再由觀眾自己身臨其境,通過幻想將自己放置于主人公的位置,讓觀眾領悟主人公的人物性格特點和精神內涵,產生學習模仿的現象。而這種動畫帶來的慣性能量,通過感染觀眾,讓其模仿主人公,從而達到教育作用。這種淺層次的精神激勵教育,既滿足了觀眾對于動畫娛樂的部分,也不會產生受教于動畫的感覺。
《貓和老鼠》在上述國外動畫寓教于樂的普遍性運用,顯得更加突出,老鼠和貓的故事,就正常邏輯本應該是一方消滅一方,經過動畫藝術家們的處理,我們在看貓和老鼠在激烈斗爭的時候,卻永遠覺得是那么和諧、溫馨。觀眾在支持弱勢群體的慣性立場上,見到身處弱勢的老鼠往往能聰明的反擊而感到輕松。動畫僅僅通過倆個好朋友般的死對頭,在對抗中搞笑的演出不僅得到了笑聲,也得到了滿足,同時在觀眾內心留下了積極樂觀的精神教育。這種由觀眾感悟出來精神上的正能量,是國外大多數動畫的普遍性的積極意義。
(二)意在其中、定位清晰
日本的動畫片,明確區分了3個年齡層次,分別是3到12歲以少兒觀眾為主、12到18歲以青少年為主和18歲以上的成年人。各個層次中該以什么樣的方式描述故事得到了很好的掌控,也能更好地運用寓教于樂。
2012年奧斯卡獲獎動畫《人性》當中,描述的僅僅是一個人去上班的短短幾分鐘過程,這樣一件普通得無法再普通的簡單小事情,卻經過藝術家的改造,震撼人心:主人公從起床開始,所用到的如,衣架、電燈、鏡子等每一個工具都是由不同的人扮演的。出門后,路中的出租車變成了由人背著行駛的奇怪現象,紅綠燈的切換也是由兩個穿紅衣服和綠衣服的人自行交換,最后到了上班的大樓,大樓的電梯也是由人組成。看到這都在思考,這是一個什么樣的世界?這個主人公是個什么階層?所有的人都在服務于他?然而,主人公卻站在一扇門前,以司空見慣的表情,躺下,緊接著,一個人踩著主人公打開門走了進去……原來主人公的職務只是一個地毯!原來這就是人生!
這個動畫不含一句對白,也看不到教益的存在,但是人們在到最后如同晴天霹靂般,思緒豁然開朗,這個動畫含有的智慧和道理就在我們身邊,如此簡單的寓意,淺顯易懂,卻往往被忽視。國外有很多類似這部片子的作品,站在一個更高的層面來創作動畫的世界,這樣才能吸引最為廣泛的動畫觀眾。這里我不禁假設一下,這樣一個動畫片被限制成為了以兒童為主要觀眾對象,是否有成年人這般深刻的感觸?答案可想而知。
二、國產動畫
(一)定位模糊、傳統故事
中國動畫的定位一直以來都是延續了建國初期的老思想:以少年兒童為主要服務對象,為了教育這一代,動畫編劇們必須站在低齡化的寓教于樂角度來進行動畫故事的描述,極大地縮小了他們的創作空間。
五千年的中華文化,留下了太多的智慧的精華,我國動畫在建國后就開始創作了很多內容有趣的傳統故事動畫,往往是一個成語為最終的寓意,教育觀眾。比較有名的有,《鷸蚌相爭》《螳螂捕蟬》等。這種題材成就了中國動畫的黃金時期,屬于中國傳統動畫的重要部分。甚至到了二十一世紀后,也出現了以科教普及為主題的《藍貓淘氣三千問》,雖然它彌補了新時代這類型動畫的空缺,但是隨著孩子們對于教育的飽和,科普類動畫已經不是那么被期待。隨著新時代的到來,我們應該更加地解放思想,根據觀眾的喜好,予以傳統故事更符合時代的二次解讀。
(二)寓意深刻、表達含蓄
相對于國外動畫,中國動畫中隱含著濃厚的寓意背景,這是中國文化在動畫最常用的內涵體現手法,含蓄典雅、意不淺露、唯有余香,具有典型中華民族的思想表述特色。二十世紀前,中國動畫導演們在思考一個動畫故事的時候,往往考慮到了更多的隱意、境界。
以經典動畫《大鬧天宮》為代表,根據萬籟鳴導演的自身闡述,當時對于動畫故事的主題定位,就是以孫悟空為平民百姓代表,在面對天庭的封建勢力下,不懼強權,頑強奮斗。經過動畫完成大情節的期間,觀眾將自己比喻成為了主人公,不懈努力,最終推翻反派角色。這種含有政治色彩的隱藏寓意,在我國動畫史上發展了一段時間,尤其在特定的主題的動畫片上廣泛運用。
動畫只是一種形式,而關鍵在于如何闡述內在的故事,我們可以學習國外動畫里面令人回味的故事結構,多多思考如何以一種創新的敘事方式,提升動畫的吸引力,這樣,不僅取巧,也更能在動畫顯示出我們的文化底蘊。
【作者單位:廣西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