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泉林
(宜興 214221)
結伴三五知己,陋室共聚,泡一壺茶,把玩一把好壺,在茶香裊娜的氤氳里談古論今、品味人生,是為人生的一大樂事。自古以來,品茗之悅流轉在文人雅士之流,那種把玩的余味只有在心靈與壺、與茶真正交融的時候,才能悉心地感受到。
宜興紫砂陶始于北宋年間,盛于明、清時期,輝煌于當今。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明史中,宜興紫砂藝術有著經久不衰的生命力。歷經幾百年以來巨匠大師及前輩的探索,創作出千姿百態的造型和千變萬化的裝飾手法。紫砂歷史上出現的一系列經典作品,都是前輩藝人們嘔心瀝血的智慧結晶,這些經典作品有著供后輩們學習借鑒的精華,但是,如果想成為一名優秀的紫砂藝人,必須通過思維和工藝技法的運用,把前輩們的藝術養分演化成為自己的靈感和實力,才能結合時代的特點,精心創意構思,才能創作出優秀的創新作品。絕不能因為一味的模仿和復制,不加思索地照搬照抄,為創新而創新,那樣便不再是藝術創新而是重復仿造,所以紫砂的創新和繼承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繼承的是技藝,創新的是思維?!?/p>
無論傳統造型還是創新作品,其整體造型要達到美觀大方、功能合理、觸覺舒適、觀賞理趣和日用兼備,紫砂壺已成為現代都市生活中時尚愛壺及玩壺者的追求。
隨著紫砂陶藝工作者的文化素質、藝術修養的不斷提高,陶藝創作開始融進自己的思想、思維和追求,并在造型設計上融合各種時代元素,形成了風格迥異的現代壺藝作品,大大地促進了現代紫砂陶藝的發展,同時也昭示著紫砂將迎來另外一個時代——設計時代。
紫砂壺的造型設計從工藝美術的角度講,是根據人的實用功能和精神功能的要求,采用不同的紫砂泥料,運用工藝技術來設計制作的各種壺的樣式。造型是紫砂壺存在的基礎,沒有造型就沒有形象,造型是形象的根本,紫砂壺既是生活實用品,又是具有一定藝術效果的鑒賞品,是使用和美感、技術與藝術的統一,屬實用工藝美術的范疇。紫砂實用功能、紫砂泥料和制作工藝、造型藝術處理是紫砂壺構成的三個基本因素。實用功能是最重要的,泥料和制作工藝是造型實現的條件和方法,藝術處理決定造型的美感,實用功能、紫砂泥料和制作工藝、造型藝術處理這三個方面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且飲且酌,在藝術之境里,品茗不止是樂趣所在,更在于接受高尚情操的熏陶,升華自我心靈之性。茶與壺間追逐內心渴望的生活,“浪淘提梁壺”(見圖1)無時無刻不呈現著紫砂壺的本色美,其由內而外流露的豪放瀟灑之風,更觸動人心。浪淘天下,叱咤風云,這樣的情懷就像一篇激越的華章,讓人愈發想要高亢吟誦。
浪淘天下,一眼清流激蕩怦然許久的執著。既然名曰:“浪淘提梁”,作品造型自然離不開“浪”這一特征。尤其是在提梁壺把的塑造上,格外講究形、氣、神的自然流露。提梁頗有大刀闊斧的氣勢,像飛躍天際的一道虹,瀟灑大氣。線條感極為強烈,猶如一氣呵成、曲度適當,且與壺身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空間,純平的壺蓋上浪花壺鈕格外醒目,造型生動具體,提梁與壺身接合處巧妙地轉化塑造為兩朵精美的浪花,刻畫得惟妙惟肖,我們似乎能夠感受到大海的呼吸,傾聽到大海的心跳?;蛟S,這里就是海天相接的一個美妙世界,翻騰的浪花正折射著時代弄潮的激情,象征更高、更快、更強,而在作品里,更多的細節正闡述著這樣的中心思想。飽滿渾圓的壺身大方而穩重,帶給人強勁的感受,飛流壺把曲線柔和,設計頗見精度,定將演繹出飛流直瀉的快節奏場景,觸人心魄,而再一次回望提梁,它是從海面上、從驚濤駭浪里升騰向天空的一道虹,是一道浪淘飛虹,告訴人們什么叫飛躍更高。

圖1 浪淘提梁壺
紫砂造型的整體和局部的處理也關系到壺的完美性。造型整體效果決定著造型的生命力,局部的處理一定要圍繞整體,局部處理得好才能突出造型的風格和個性。柔和的壺體,嘴和把如果處理得硬直,那么規正造型的局部轉折和連接處就要處理得清晰明朗。造型的明顯部位和細部處理的精細,能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細部處理成功,整體搭配完整,那整個造型就精致、豐富、有神氣。不注重細部處理就會顯得過于簡單、粗糙而乏味。在壺的各部件的配套設計中必須考慮相互間的大小協調、姿態的呼應與配合,在設計中不但要考慮到它們各自的功能,還要考慮到組合在一起后的各個視角的形態和高低有為力點相互作用所產生的節奏感,以便達到變化統一的視覺效果和觸摸感覺,既要有多樣的變化,又不能忽略整體的統一,要在變化中求統一,使造型更加完美。
故而,這把壺名曰:“浪淘提梁”,造型主題皆絲絲入扣。該壺線條流暢、輪廓分明,形象結構優美、氣韻亨通,流露的蓬勃朝氣和高亢的精神基調,更感染著每一位欣賞它的壺迷,這種敢為搏擊風浪的高尚情懷,正是你我內心的執著,是我們渴望的生活狀態,也是時代背景的寫照。
如今,宜興紫砂藝術已經超越了實用功能的束縛,逐步成為物化了的精神藝術品,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因此,隨著設計時代的來臨,我們這一代紫砂藝人必須要更新觀念、不斷學習、超越自我,去開拓和展示紫砂的豐富內涵,使這顆“華夏明珠”更加璀璨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