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穎
韓國很早就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公元4世紀,佛教經中國傳入朝鮮半島后,統治者扶植佛教,并用以加強自己的統治。高麗王室把佛教定為國教,后被儒教取代。儒教在韓國廣泛傳播,成為韓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李朝時代對中國儒教最為虔誠,把儒教定為國教,形成了正統的儒教化體制,儒教支配朝鮮的政治、學術、教育和價值觀達500年之久。
在韓國朋友家中做客,明顯可以感受到家庭當中父家長制、尊崇長輩的嚴謹莊重。在韓國,每個人都明白自己在社會網絡中所處的位置。尊敬長輩,服從上級,講究秩序,是必不可少的。父母節,從小學生到成年人,肯定不會忘記給父母送上節日禮物。在長輩面前,不能吸煙,喝酒要經過允許,且要背過臉去喝。就是對同班同學中比自己年長的師兄師姐,也要敬重有加,自己點煙、喝酒也要背過臉去。當然,前輩關心愛護后輩,師兄師姐關心師弟師妹,也是理所當然。
近些年來,韓國文化對中國的影響越發深入。韓劇、韓食都成為中國人追捧的對象,中國人迷戀韓劇,而且年齡層也多元化,這是一種對現代多元文化的認可。韓劇中的人物不僅有俊朗的外表,更重要的是人與人之間有著和諧的關系。比如,韓劇中晚輩跟長輩喝酒時,一定要側過身去,而且要先給最年長的人倒酒。
韓國電影里面,總會有人與人之間的同情,對弱者的關愛,或者對社會的奉獻思想。韓國電影在對于自己民族文化、民族內涵的表現上,一直都給予比較多的注意。比如《假如愛有天意》,影片拍得那么大氣,畫面那么美、那么干凈,盡管是表現愛情的,但是非常典雅,處處滲透著東方人的情感。這些影片吸引我們的主要原因是它們直指人心、人性,用愛情、親情、友情構建健康向上的基調,從而譜寫人生真情。韓國影視有著深厚的東方文化的根,浸潤著東方文化文以載道、有功于社會的人文傳統。
儒家特別強調“禮”,我國也被稱為“禮儀之邦”。聽韓國朋友介紹,才知道韓國人現在比我們更講“禮”,“禮”更多。學校里,無論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碰面,教師們都要相互鞠躬致敬,相互問好。不管一天中遇到多少次,也不管是否認識,這一禮節是必不可少的。學生對老師更是講禮貌,無論在校內、校外,學生見到老師,一定會鞠躬致敬。每天早起之后和晚睡之前,學生都會來到老師的房間向老師請安。他們口頭上常說的話就是:“侍候老師,是弟子應該做的!”
這些規矩源于傳統,又超越傳統。比如,學生要尊敬老師,特別講禮貌,教師有教書權,但也要平等對待學生,尊重學生的學習權、隱私權和知情權。僅舉一例:期末考試后,成績要先發到每個學生的電子信箱里,并利用幾天的時間接受學生的質詢。如果學生對自己的成績有疑問,教師要誠懇對待,耐心解答,必要時要拿出試卷,告訴學生錯在何處,正確答案應該是什么,等等。質詢期過后,教師才能將成績提交到教務部門。這些做法,算是新型的師生關系。
(選自《金田》2011年第8期,本刊有刪改。原文標題為《感受身邊韓國傳統文化引起的點滴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