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納·巴茲++王俊烽+++莊麗君
華德福教育(Waldorf Education)、魯道夫·史代納(Rudolf Steiner)和華德福學校(Waldorf Schools)既受到高度贊揚,也飽受非議。截至目前,有關華德福學校的實證研究還非常少。
繼與德國阿蘭努斯大學(Alanus University)的德克蘭·德爾(Dirk Randoll)教授合作發表了華德福學校畢業生調查報告并獲得廣泛認可后,筆者就學校滿意度和學習經歷滿意度方面對華德福學校的初中生開展了專項調查。本次調查于2009年開始,近期即將結束。本次調查除對德國的華德福初中生發放了800份調查問卷外,還對50名學生和家長進行了訪談,每次訪談的時間為2~3個小時。本次調查注重對華德福學校的教與學的評價,其中包括對文化活動、學生健康方面(如睡眠問題)的評價。
最近10年來,健康和教育成功的相關性成為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身心健康的學生似乎能擺脫學習和考試的壓力,以及對欺凌的恐懼。這些學生更喜歡學習,能夠與教師和其他同學共同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
普通學校的學生通常認為所就讀的學校環境不太健康。20%的青少年都會受到頭疼、背痛、胃疼、睡眠不佳、食欲不振、緊張不安、疲倦、恐懼等健康問題的困擾。
有關研究表明,學校氛圍、教學方式、學校的審美標準和學生的情緒健康會對學生的學業產生很大的影響。這些方面在華德福教育中同樣占據著重要地位。
調查研究結果顯示,與普通學校的學生相比,華德福學校的學生具有更好的學習經歷,更喜歡學習。在對“我喜歡在校的學習”這一問題的回答中,79%的華德福學生持肯定回答,而普通學校學生的這一比例為67%;在“我認為學習內容大部分非常有趣”的回答中,78%的華德福學生持肯定回答,普通學校學生的這一比例為55%;對“學校是否受歡迎和友好”這一問題的回答呈現出更大的差異,85%的華德福學生持肯定回答,普通學校學生的這一比例為60%。
此外,華德福學生認為師生關系非常和諧。65%的華德福學生認為教師對學生非常感興趣,相比較而言,普通學校學生中的這一比例僅為31%。在回答“教師是否給學生表達自己觀點的機會”和“教師的教學是否有趣和令人振奮”時,也呈現出類似的結果:華德福學生持肯定回答的比例分別為83%和50%,普通學校學生的比例則分別為48%和23%。
調查數據還顯示,華德福學生對校內和校外學習的自我效能感非常自信,84%的學生認為華德福學校使其認識到了自身的能力,86%的學生確信自己在考試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在華德福學生中,害怕上學只是一個小問題。只有12%的華德福學生表示由于在學校的表現不好而產生過睡眠問題,而普通學校學生中,有17%的人表示幾乎每天或每周都有幾天出現睡眠問題。
華德福學校期望班主任從一年級帶班到八年級。近些年,華德福學校數目日益增多,為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學校鼓勵更換班主任。但是,在討論班主任帶班時間時,大部分華德福學生對能與班主任有多年的師生關系表示非常滿意。66%的學生認為,班主任的帶班時間較長,但只有50%的學生表示其班主任的帶班時間達到了8年。26%的學生換過班主任,另有24%的學生在年齡稍大時從普通學校轉入華德福學校。這意味著,約有50%的華德福學生沒有換過班主任。
華德福學校的另一個獨特之處是主課程模塊(main lesson blocks)的教學。主課程模塊再次受到了學生的高度評價。66%的學生不希望放棄主課程模塊的學習,因為長期以來每天都在主課程模塊中以跨學科的方式討論某一課題。許多父母對主課程模塊教學持懷疑態度,他們擔心每門主課程之間的長時間休息會導致所學知識的丟失。與這些擔心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華德福教育實施“富有成效地遺忘”(fruitfull forgetting)學習理論。在該理論下,遺忘并不是“按刪除鍵”,而是進入無意識和潛意識領域,當這些隱藏在記憶里的知識被再次提出時,學生將更好更深地理解這些知識。
華德福學校創設于1919年,是德國第一所旨在為所有社會階層和具有不同能力的學生提供教育的綜合性學校,其教育理念延伸至今。
約1/4的學生在數學、德語和英語的學習中并沒有感覺到挑戰,主要是因為學生在這方面的需求還很低;另有1/4的學生感到過度緊張,需要像普通學校的學生一樣經常參加一些課外輔導班。根據目前的相關研究(可參見謝爾青少年研究,Shell-Jugendstudie),在過去的12個月中,華德福學校中有24%的學生參加了私人補課。其中,大多數學生補習數學(46%)和英語(35%),以及俄語、法語等其他外語課程。
造成這一現象的第一個原因是華德福學校轉校生比例很高。由于華德福學校的課程與普通學校存在很大差異,這些轉校生需要進行課外補習才能趕上學習進度。事實上,從普通學校轉入華德福學校的學生中,31%的學生參加私人補課,而在華德福學校學生中,這一比例僅為20%。
第二個原因,也是與私人補課最相關的一個原因,就是為畢業考試和獲得高中文憑做準備。與普通學校的學生相比,華德福學校的學生認為自己并沒有為這些考試做足夠的準備。64%的華德福學生認為對畢業考試準備充分或非常充分,而普通學校學生的這一比例為81%。
華德福學生至少在3個方面與普通學校學生存在較大差異。第一,正如前面提到的,華德福學生中的轉校生比例非常高,本次調查顯示轉校生占45%。這就意味著,約一半的學生在進入華德福學校前是在普通學校學習的。第二,盡管華德福學校創設的目標是為工薪階層家庭的孩子提供教育,但目前華德福學校中絕大部分學生來自受過良好教育的中產階級和上層階級的家庭。與德國高中相似,華德福學校中具有移民背景和來自社會下層階級家庭的學生比例較低。第三,華德福學校中成長于非核心家庭的學生比例較高。本次調查數據顯示,40%的學生來自單親家庭,60%的學生與親生父母生活在一起,而最新的有關家庭的研究數據顯示,在德國,80%的學生與親生父母生活在一起。
2007年的調查報告《華德福學校的畢業生》(Graduates of Waldorf Schools)顯示,大多數華德福學校學生的物質條件較好。與普通學校的學生相比,華德福學生對安全問題不是那么贊同。例如,在回答“遵紀守法”問題時,只有32%的華德福學生表示贊同,而2006年謝爾青少年研究中的這一比例為59%。但是,華德福學校的學生更多地支持或贊同其他社會問題。比如,35%的學生贊同“幫助窮人”,而謝爾青少年研究中德國青年的這一比例僅為27%。
華德福學生的物質主義動機水平與德國青少年的物質主義動機水平基本相似,都比較高,其中華德福學生為36%,德國青少年為34%。
華德福教育以人智學(anthroposophy)的理論為基礎,獲得了公眾和科學研究領域的認可。但本次調查顯示,只有13%的華德福學生認為自己在人智學的基督教環境中學習。魯道夫·史代納經常談及與眾不同的課堂環境,并認為華德福學校就像迷失的亞特蘭蒂斯神秘島嶼,但這僅為一小部分華德福學生(17%)所知曉。66%的華德福學生贊同“我知道學校的教學理念”,其中16%的學生回答“非常確定”,55%的學生回答“幾乎都知道”。但讓他們進行具體介紹時,除了提及魯道夫·史代納這一名字外,沒有多少學生能給出詳細的答案。
除了介紹華德福學校的優點外,我們還將探討它的一些不足之處。其中一個不足之處是,學生很少關注學習技巧,在當今社會,對于傳統的促進“學會學習”的教學法來說,學習技巧顯得更加重要。只有65%的華德福學生贊同“在學校我學會了如何利用參考書”,而普通學校學生的這一比例為81%。盡管學習技巧的掌握是華德福學校需要改進的地方,但文化教育是其不可爭辯的優勢。
87%的華德福學生認為,學校教育使他們非常擅長人文科學領域,閑暇時間參加文藝活動的學生比例(78%)明顯高于普通學校學生(49%),而普通學校參與高端文化活動(advanced culture activities)的學生比例僅為22%,比如電影制作、戲劇表演等活動,其中不包括涂鴉和攝影。這些客觀事實和數據證實了華德福教育中文化教育的適切性。文化教育是兒童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有明確闡述:藝術教育有助于將體育、智育和創造性教育整合在一起。這些能力對學生應對21世紀面臨的挑戰尤為重要。
編輯 朱婷婷 李曼玲
作者簡介:漢納·巴茲(Heiner Barz),德國杜塞爾多夫大學教授
譯者單位:王俊烽,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世界教育信息雜志編輯部(電子郵件:wangjunfeng@moe.edu.cn);莊麗君,北京工商大學教育研究中心(通訊地址:北京市海淀區阜成路33號;郵政編碼:100048;電子郵件:zhuanglijun1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