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領域中工民建工程是一項高速發展的行業,各項施工技術不斷的更新,很多高新技術已經被眾多工民建企業所廣泛采用,對于提高建筑行業的施工水平,提高建筑工程質量,節約建筑施工成本做出了貢獻。工民建工程的施工技術創新與應用將會帶動建筑行業的技術革新,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
【關鍵詞】工民建; 施工技術;應用創新
引言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我國工業和民用建筑工程業也得到了迅速發展。民用建筑工程涵蓋了比較廣泛的內容。近年來,隨著工民建行業的快速發展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特別是在環境和能力利用方面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國不斷地從國外引進先進的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理念,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在我國民用建筑工程業和工業發展中的問題。我國科技的不斷地發展給建筑業的發展帶來了極大的契機,但是,近些年來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包括能源資源和經濟結構的改變。我國要想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宏愿,就要依靠科技不斷地創造新技術,推動工民建健康快速地發展。
1.工民建和施工技術的概述
工民建指的是工業與民用建筑,它是工業與民用建筑的簡稱。工民建是我國建筑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發展水平可以反映出我國建筑行業的整體發展水平,也影響了建筑行業的發展方向。在我國改革開放的關鍵時期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今天,作為關乎民生的頭等大事的工民建備受人們關注。我國要想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宏愿,就要依靠科技不斷地創造新技術,推動工民建健康快速地發展。
我國科技的不斷地發展給建筑業的發展帶來了極大的契機,但是,近些年來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包括能源資源和經濟結構的改變。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工民建的發展,傳統的工民建技術已經不能很好的適應時代的發展,想進一步發展工民建就應該依靠科技的力量,采用新型材料、開發新技術,這樣才能不斷地降低成本和節約資源。隨著改革開放力度不斷加大和現代化進程的向前推進,人們對生活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同時人們也越來越重視環保,追求綠色生活。在工業和民用建筑中,為了有效的節約能源、降低生產成本,節能技術得到了廣泛地使用。
2.工民建施工技術創新的背景
我國雖然是地大物博,但畢竟人口數量大,對于能源的消耗是其它任何國家所不能比的。我國的基本國策是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因此,發展經濟的同時如何保護環境和降低能源消耗則是國家非常注重的問題。解決能源問題的方式就是開發利用新能源和節約利用資源,兩種手段雙管齊下。
我國建筑行業迅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嚴峻的能源匱乏問題。在建筑施工過程中,由于節能技術水平有限,造成了大量的資源浪費和損耗。工民建在建筑工程中的比例比較大,因此能源損耗比較大,在這種情況下國家大力提倡能源的合理利用和節約資源。
3我國工民建施工技術的創新應用表現
3.1節能技術在工民建中的應用
節能技術是在工民建不斷發展的過程中產生的,我國工民建迅速發展的同時也造成了許多問題,如資源浪費和能源損耗等。而正是因為這些問題的產生才促使了節能技術的產生于發展,節能技術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國的能源損耗,給我國工民建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另外,工民建施工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而且工民建的施工情況將影響我國經濟發展。近幾年,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工民建施工節能技術也面臨著越來越高的挑戰。
工民建施工節能技術本身是個非常復雜的,但是它可以在節能方面發揮著重大的作用。節能技術在建筑施工中使用不僅可以推動建筑業的發展,而且可以不斷地提升建筑業節能水平。在建筑行業中實現節能技術的有效利用,就是實現了可持續發展一個偉大的跨越。另外,節能技術的應用更有利于生態環境的保護,同時也有利于整個建筑行業的發展機構的有效轉變。工民建中節能技術的應用也帶動了其它行業,最終實現全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3.2透水混凝土路面技術在工民建中的應用
透水性混凝土及制品的應用能有效解決了由于透水性差的材料鋪筑所帶來的雨水流失,使雨水能夠均勻地滲入到地表,使地下水資源能夠得到及時的補充,維持地下土壤水位,保護水資源;由于透水性混凝土內部具有大量連續貫通的空隙,使其具有良好的透水透氣功能。為植物和微生物的生存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保護了生物的多樣性。同時能將水流中的雜質微粒沉淀下來,起到了凈化水質的作用,生態效應非常顯著;能夠減少由于降雨產生的徑流,減輕城市排水系統的壓力,防治雨水積聚,夜間反光造成的人們行走和駕車困難;由于透水性混凝土的內部結構特征,保留在結構內部的雨水或地下水通過孔隙蒸發,調節了城市的溫度和濕度,緩解了城市的熱島效應。透水性混凝土制品表面比較粗糙且內部存在大量孔隙,使其具有減少城市噪音、降低路面反光、減少揚塵污染等作用。
透水混凝土在道路過程中的應用主要包含以下幾個內容,首先是透水混凝土的拌制,透水混凝土的拌制方式,以及機具設備與普通混凝土基本相同,應采用強制式攪拌機。集料堆場應全覆蓋防雨,嚴防堆底浸水。裝載機料斗內和料倉內的集料不應有明顯的濕度差別。攪拌前應精確測定集料的含水率,根據集料含水率,及時調整用水量。其次是透水混凝土的鋪設,透水混凝土拌和料攤鋪前,應修復破損基層,灑水潤濕,并對模板的位置及支撐穩固情況進行全面檢查,用厚度標尺板檢測攤鋪厚度,與設計值相符后方可施工;人工布料應采用鐵鍬反扣,不得拋擲和使用齒耙。
3.3生態雨水綜合循環利用技術在工民建中的應用
雨水作為一種自然資源,污染輕、水中有機物較少、溶解氧接近飽和、鈣含量低、總硬度小。經簡單處理后可用于生活雜用水、工業用水,要比回用生活廢水更便宜, 水質更可靠,細菌和病毒的感染率低,出水的公眾接受性強。目前應用范圍有,分散住宅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統;建筑群或小區集中式雨水收集利用系統;分散式雨水滲透系統;集中式雨水滲透系統;綠色屋頂花園雨水利用系統;生態小區雨水綜合利用系統等。這些在雨水收集和利用方面的應用技術為綠色建筑。在綠色建筑開發中推行中水回用技術與污水資源化利用戰略,有利于建筑用水環境的良性循環,比傳統意義的開源更有意義。
綠色建筑水資源規劃涉及到建筑給排水系統的各個環節,與各項技術措施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輔相成的。因此,必須把綠色建筑的各項技術措施作為一個系統工程來抓。首先,應從給水系統和熱水系統的設計上做到節水節能和防止二次污染造成的水量浪費;其次,應根據建筑特點合理配置節水器具和設備;在此基礎上,對使用過的廢水進行處理回用和雨水利用。通過規劃和技術措施的有效結合就可以獲得最大的節水效益。
4.結語
工民建是我國民生之本,建筑工程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國家的利益和人民的人身安全,同時也決定了人們的生活質量。而民用建筑工程更是直接地決定了和影響著人們的人身安全和生活質量。建筑工程本身就是一個復雜多變的行業,要想提高民用建筑工程的質量,工程的施工單位就要合理的調控那些不可控的自然因素和那些主觀的可控因素,國家的宏觀調控在民用建筑工程質量管理時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工民建工程的施工技術創新與應用將會帶動建筑行業的技術革新,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陳尚嶺,徐明明.工民建施工節能技術的研究[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1
[2]]江繼紅.工民建施工節能技術的若干問題分析[J].中華民居,2012
[3]劉立華,王學彥.芻議工民建工程施工中的節能技術運用[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