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概述了建筑工程施工新技術發展狀況,然后從樁基礎、工程測量、混凝土構件應用等幾個常見的工程技術方面入手,分析了傳統施工技術,進而提出幾點建筑工程新技術的應用,在此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觀點和看法,可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 建筑工程; 新技術; 應用
一、前言
當下而言,無論是在哪一方面,創新和突破都是必不可少的。建筑工程的施工更需要強力的新技術支持,這樣我們才能在建筑施工中找到更為持續有效的實施辦法,來應對和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二、建筑工程測量新技術
1. GPS施工測控技術。
施工控制網是施工放樣的依據,其精度要求高,測設困難,GPS精密定位技術能較好地解決該問題,且省時、省力,工作效率高,成果的可靠性有保障。隨著超高層建筑和高聳結構物的不斷出現,高層建筑施工常規測控方法已經很難滿足規范的要求,如何在溫差、日照、風載等外界環境因素影響下迅速、準確地完成平面軸線控制、高程傳遞、建筑構件的安裝定位,已成為影響超高層建筑施工的首要因素。
2.全站儀坐標法放樣技術。
全站儀具有測量精度高,儀器的集成化、自動化和智能化程度高等優點,已大量應用于各類工程的施工測量中。坐標法放樣是充分利用全站儀的這些優點,直接利用施工控制點和放樣點的坐標進行放樣工作,避免了大量的放樣數據的準備工作,提高了施工測量的工效,同時也減少了施工放樣中可能出現的差錯。該技術對一些形體復雜的建筑物放樣工作有明顯的優勢。
3. 測距儀高程傳遞技術。
高程傳遞一般采用水準測量和懸掛鋼尺的方法解決,這些方法勞動強度大,所需時間長,且測量成果的精度和可靠性有時得不到保證。現代測距儀具有測量精度高,觀測快捷、方便等優點,只需將目前常用的測距儀或全站儀稍作改進,就可完成高程傳遞的測量工作。該技術對超高層建筑物的高程傳遞特別有效。
4.高層建筑垂直度控制技術。
高層建筑的垂直度是衡量建筑物施工質量的一項重要控制指標,通常采用經緯儀交會或懸掛錘球的方法解決,這些方法不但測量精度低,而且受外界條件的影響也十分明顯,利用激光準直技術可較好地解決該問題。該技術受外界條件的影響小,測量作業快速方便,測量成果的精度高,且可進行檢核,提高了成果的可靠性。
三、高層建筑工程中施工技術的提升
高層建筑工程施工的實現必須依賴專業、高科技的電子產品和相關工程概預算、工程圖繪制和效果圖設計等軟件,強化工程施工的信息化技能,科學有效地編制高層建筑施工程序,科學管理施工材料、施工進度和施工成本控制,加強施工材料、混凝土制備過程的適時溫控、水控管理,還包括建筑的工程測量與地基勘察。可以通過計算機進行核算和設計,并不斷發展計算機輔助施工(CAC)技術和高層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信息系統的MIS技術,優化和完善我國高層建筑工程施工的技術體系和管理制度,確保高層建筑保質、保量、高效、低成本投入的完成。
對于建筑工程防水的施工,實際上就是在建筑結構中與水接觸的部分進行防滲漏施工以及防止有害裂縫的出現的施工。在施工中我們必須依照正確的設計原則。施工中應遵守綜合治理、多道設防、復合防水、全面設防、節點密封的原則,還要合理的選擇施工工藝和防水材料。
對于屋面防水的施工,我們可以采用一種比較新型的施工技術:聚合物水泥基復合涂膜施工。這種施工技術必須對板縫、節點以及基層進行良好的處理。建筑塔樓屋面以及裙樓的屋面在施工時,涂膜施工應該分遍,分層進行涂布,當先涂的涂料干燥成膜之后,再涂布后一遍涂料,并且鋪設方向應該互相垂直,最上面一層涂料的涂層厚度不能小于1mm。對于涂膜防水層的收頭應該采用防水涂料進行多遍涂刷,并且不能出現流淌或者堆積的現象。
對于外墻防水施工,應該采用加氣混凝土磚墻施工,在加氣混凝土砌塊墻體抹灰之前,應該先在兩種不同材料之間的界面掛上鋼絲網。在將鋼絲網固定之后再對基面進行處理:采用20%的108膠水,再攙和15%的水泥配制成漿體對墻體進行涂刷施工。基面施工時要先進行處理后再進行抹灰層施工。在墻體砌筑施工時嚴禁使用干磚或者含水飽和的磚,并且水平灰縫厚度與豎向灰縫的寬度應該控制10±2mm的范圍之內,水平灰縫的砂漿飽滿度應該大于80%。在后續的防水層施工過程中,應該采用低污染防水涂料,在找平層上以十字交叉的方式分別刷道,其厚度大約3mm,在使用施工完成后,還要及時的進行淋水養護。
四、其他方面的建筑施工新技術
1. 鋼筋連接施工新技術
建筑施工過程中,難免會有用到鋼筋連接的地方,在鋼筋連接的施工中,有諸多需要注意的問題,例如機械連接或者焊接接頭的面積,其百分率應該按照主要受力區不易控制為佳。比如使用鋼筋數量為單數時,百分率可以適當增加一些。而受力區則沒有過多限制,否則會導致判罰尺度過于苛刻。對于綁扎接頭,其面積百分比控制應根據以下具體情況而定:在受力鋼筋梁、板及墻類中不易太大,如果工程中確實有增加接頭面積百分比的需求時,應該確保受力鋼筋低于50%,其他部分的構件可以適當放寬要求,但應注意要滿足長度要求。
近幾年出現了一種新型的鋼筋連接方式,即目前被廣泛應用的直螺紋接頭連接。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采用直螺紋連接方式連接鋼筋時,首先將連接鋼筋裝入連接套筒中,然后將該部分檸到被連接鋼筋之上,當摟在套筒外面的絲扣小于一個完整扣的時候,連接即完成。此外,還有一種連接方法是加長絲頭型接頭,首先將鎖緊的螺母和標準套筒,按照設計時的順序,一起檸在加長絲頭鋼筋一端,把套筒檸回到標準絲頭,使用扳手擰緊,最后把銷緊螺母與標準套筒鎖定,即完成連接。連接完成之后,需要有專業的質檢人員進行分批檢驗。
2. 屋面施工
屋面施工,從某種角度上講,其主要環節在于屋面的防水施工,傳統的屋面施工,通常是采用傳統的防水卷材,現階段,我國的屋面材料施工方法主要是傳統的滿粘法,該方法比較浪費材料,而且施工過程長。隨著科技的發展和被承包方要求的提高,傳統的滿粘法已經無法適應潮流。于是一些新的屋面施工技術應運而生,例如點粘法、條粘法和機械固定法等,不但大幅提高卷材防水層的施工質量,還能有效的避免防水層開裂、漏水等不良后果。
五、建筑工程施工技術創新的實例
本文僅將“剪力墻結構施工中外墻樓層處施工新方法”作為一個代表,簡要的分析一下我國建筑工程施工技術創新的新成果。
近年來,我國的施工企業在全現澆砼結構施工中,墻體大模板技術的應用已經十分普遍,施工質量也在不斷提高,但是,在對外墻層處的施工縫的處理上,仍一直沿用在樓層處墻體內做導墻的老方法。因此給整體砼質量留下缺憾。很顯然,這種做法外墻每層只需支設一次模板,施工縫也只有一道。但其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就是此處砼導墻的質量無法保證:無法振搗、砼內浮漿多石子少、施工縫不便處理等。在2002年北京市的“結構長城杯”評選活動中,很多專家也是對這種千篇一律的老做法提出了質疑。對此,我們的做法是取消砼導墻。改在外墻樓層處安放鐵板作為模板,這樣,問題即可解決的更徹底。
六、結束語
當今世界,各種各樣的事物都是在創新思維的引領下突飛猛進的發展著,也只有“新”能夠適合這個時代的要求。我們需要從這個時代的大潮中學會用新的視角和眼光去看待問題。建筑施工方面也不例外。
參考文獻
[1]杜永再 建筑工程中新技術應用的探討 《才智》2013年第17期
[2]盧一平 當代高層建筑工程項目主體施工技術分析 2011年
[3]毛用周 高層建筑結構施工技術分析與探討 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