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秋+汪昂
關鍵詞:腰椎間盤突出癥急性期;推拿手法;滲透力
中圖分類號:R681.5+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2349(2014)11-0005-02
夏惠明教授是全國第五批中醫(yī)藥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夏老師在推拿治療內科疾病、小兒疾病、脊柱疾病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jīng)驗。筆者跟師以來,受益匪淺。現(xiàn)將夏老師推拿治療急性期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經(jīng)驗介紹如下。
1明確診斷
腰椎間盤突出癥首先就要明確診斷,只有明確診斷才能對癥下藥。明確該患者的癥狀,體征,病史,X片,CT或MRI的檢查,是否符合腰椎間盤突出癥,還是由于畸形,血管瘤,或囊腫,結核等其他原因引起。判斷該患者可以通過推拿治療取得療效,才進行治療。
2明確該患者腰椎間盤突出的節(jié)段
一個合格的推拿醫(yī)師必須嫻熟的掌握西醫(yī)的解剖知識。對于腰椎間盤突出癥可通過癥狀(不同部位的麻木,疼痛),觸診以及X片、CT、MRI檢查來明確定位,判斷出腰椎間盤突出的節(jié)段。
3推拿手法治療
3.1手法的柔和性夏老師指出要用柔和的手法作用于患者的重點節(jié)段,力求患者的腰部肌肉的平衡為目標。當前,很多的推拿醫(yī)師采用斜板法或其他調整手法,被動運動作用于患者為多數(shù),夏老師極少采用此類手法,而多用滾法,揉法,屈指推法,平推法治療腰突癥急性期。手法的作用是增加血液循環(huán),改善水腫吸收,從而促進病愈。
3.2手法的滲透性要做到手法力量的滲透,并不是操作者用力的大小,而最關鍵是手法的方向,角度及操作者關節(jié)的放松有關系。如滾法,很多操作者滾法的方向,角度都不正確,所以無從談起滾法的的力量的滲透。在操作時,身體與手呈向前上方45°左右,尤其身體應有側屈,而不是與床邊平行,這樣更利于發(fā)力。前臂的旋轉與腕關節(jié)的屈伸相結合,45°最利于發(fā)力。無論滾法,揉法,屈指推法,平推法,操作者腕關節(jié),肘關節(jié),肩關節(jié)都應該放松,而用身體腰部發(fā)力,這樣才更有滲透力。并不是操作者于患者體表直接的壓力。如果操作者“欲速則不達”,以為壓力越大,滲透力就越大,那就錯了,壓力不等同于滲透力。故意增加壓力則關節(jié)都不會放松,作用力集中于表皮,則滲透力很小了。
4典型病例
患者,王某,男,43歲。主訴:腰臀痛伴左下肢麻痛2月。現(xiàn)病史:患者腰椎間盤突出癥病史,CT結果示:腰3-5退變,腰4-5椎間盤突出,2月前久坐后發(fā)病,腰臀痛伴左下肢麻痛,痛如針刺,與2013年7月30—8月20日到本科住院治療,予推拿,理療,牽引,沖擊波治療,靜滴甲強龍,血塞通治療,仍無效,患者感癥狀加重,腰痛明顯,下肢疼痛明顯,活動不利,彎腰行走,翻身困難,主管醫(yī)生建議出院后到夏老師處推拿治療。現(xiàn)癥見:腰痛明顯,下肢疼痛明顯,活動不利,彎腰行走,翻身困難,納眠差,二便可。
既往史:曾腰椎間盤突出癥病史;否認‘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史;否認手術、外傷、輸血、中毒史;否認藥物過敏史。專科檢查:腰椎曲度直,活動受限,輕度左側彎,腰3-4左側棘突壓痛,腰4棘突旁按壓后下肢有放射感,直腿抬高實驗:左30°,右60°,左加強實驗(+),右(-),挺腹實驗(+),屈頸實驗(+),“4”字實驗可疑。
診斷:中醫(yī)診斷:腰痛病(血瘀證);西醫(yī)診斷:腰椎間盤突出癥(急性期)
診療思路:患者診斷應以腰椎間盤突出癥為第一診斷,治療重點是針對腰突的節(jié)段予以手法治療。在住院期間以調整關節(jié)為治療重點。多次手法治療重點在于調整骶髂關節(jié),患者治療無效,故夏老師明確診斷抓住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主要癥狀,調整關節(jié)不是重點。治療步驟如下:(1)患者俯臥位,用滾法治療腰部肌肉,手法作用10 min;(2)用食指、中指屈指夾脊推法,由下到上松解3~5次,以松解棘旁韌帶,骶棘肌手法作用1 min;(3)平推法作用于左側腰部肌肉,熱量滲透到內部,手法3 min;(4)仰臥位指揉法作用于陰陵泉、三陰交、委中穴手法2 min。
經(jīng)過第1次推拿治療,患者訴疼痛減輕,仍行走不利,囑第2天治療。第2次治療夏老師以松解雙側腰部肌肉治療為主,第3日患者復診訴第2次推拿治療效果不如第1次治療效果。夏老師指出第1次松解患側肌肉療效好,第2次松解雙側肌肉,反而患側腰肌更緊,故無療效。
治療步驟改為:(1)患者俯臥位,用滾法治療腰部肌肉,手法作用10 min。(2)用食指、中指屈指夾脊推法,由下到上松解3~5次,以松解棘旁韌帶,骶棘肌手法作用1 min。(3)用雙側拇指振蕩法作用于偏歪的要4棘突,糾正偏歪的位置,手法作用1 min。(4)平推法作用于左側腰部肌肉,熱量滲透到內部,手法3 min。(5)仰臥位指揉法作用于陰陵泉、三陰交、委中穴手法2 min。
患者繼續(xù)治療3周,每次推拿治療與第三次治療同,患者無腰痛,無下肢疼痛,行走可。病情治愈。在整個治療過程中,夏老師沒有使用扳動手法,沒有調整骶髂關節(jié)位置,而在患者腰肌上下功夫,經(jīng)過治療,疼痛消失,腰部活動正常,側彎得于糾正,病情治愈。
5體會
夏老師治療重癥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首先樹立信心,推拿在這一方面實際上有明顯優(yōu)勢。推拿治療前,必須明確診斷,才能心中有數(shù),明確手法作用的節(jié)段,才能取得明確的療效。手法是取得療效的關鍵,手法的方向,角度及操作者腕關節(jié),肘關節(jié),肩關節(jié)都應該放松,而用身體腰部發(fā)力,這樣才更有滲透力。作為力量而言,講究的是患者肌肉內部的滲透力,而不是表皮的壓力。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治療中,尤其急性,治療以恢復腰部肌肉功能為目的,主要肌肉恢復,腰痛及下肢癥狀都會緩解,適當調整棘突位置,就可以達到改良腰椎間盤與神經(jīng)根的關系,從而可以治療疾病,不需要過多的被動扳法治療。而我們常規(guī)的推拿醫(yī)師對于腰椎間盤突出癥急性期治療時往往沒有重視腰部肌肉功能的恢復,而注重于調整關節(jié)方面,所以療效不好。夏老師最強調通過手法恢復腰肌功能,這是治療有效的關鍵。
(收稿日期:2014-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