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賀,于全成(太和縣人民醫院,安徽太和236600)
據臨床統計資料顯示,我國肝癌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已居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率的第3 位,病死率較高[1]。原發性肝癌(HCC)患者前期無臨床癥狀,發病隱匿,患者就診時已經發展為中晚期,喪失了根治的機會,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及生存質量[2-3]。臨床上常用的治療方法為放療和全身放療,患者對上述治療方法敏感性低,而介入治療屬于微創,適應證范圍寬,療效較為顯著,經導管肝動脈化療栓塞(TACE)具有微創、近期療效顯著等優勢,已經成為除外科手術外治療HCC 的首選治療方案[4-5]。本研究選取本院收治的HCC 患者64 例,采用奧沙利鉑分別聯合吉西他濱和表柔比星行TACE 治療,取得較好療效,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09 年1 月至2011 年6 月收治的64例HCC 患者,均經術后病理組織學檢查確診和(或)肝組織活檢確診,符合中國抗癌協會肝癌專業委員會修訂的肝癌臨床診斷標準(2001 年)[6],同時結合甲胎蛋白(AFP)和CT 影像學檢查確診和定位,均無嚴重肝細胞性黃疸、肝外廣泛腫瘤轉移、大量腹水、門靜脈主干完全栓塞、腫瘤終末期。采用隨機數字法將64 例HCC患者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2 例。對照組中男18 例,女14 例,年齡35~76 歲,平均(52.4±5.2)歲;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陽性20 例,丙型肝炎抗原(HCVAg)陽性12 例;臨床分期Ⅱ期11例、Ⅲ期21 例;卡氏評分(KPS)[7]≥70 分。治療組中男17 例,女15 例;年 齡24~76 歲,平均(52.6±5.5)歲; HBsAg 陽性19 例,HCVAg 陽性13 例;臨床分期Ⅱ期12 例、Ⅲ期20 例;KPS≥70分。兩組患者在性別構成比、年齡、臨床分期、卡氏評分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屬均在知情同意下簽署知情同意書,自愿接受治療并參與本次研究。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在行TACE 術前均進行血常規、凝血全套、生化全套、心電圖等常規檢查,均在局部麻醉下采用Seldinger技術穿刺股動脈,置入血管鞘,全身肝素化,經鞘內注入8 mg 昂丹司瓊以及5 mg 地塞米松,隨后在導絲配合下將Colbra 導管或者5F-RH 導管置入肝總動脈,連接高壓注射器造影,明確腫瘤大小、部位、數目以及供血情況后,在肝總動脈灌注部分化療藥物。在灌注化療藥物前常規動脈灌注10 mg 鹽酸阿扎司瓊氯化鈉注射液。對照組患者給予85 mg/m2奧沙利鉑(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800 mg/m2吉西他濱(江蘇恒瑞醫藥有限公司)治療;治療組患者給予85 mg/m2奧沙利鉑、表柔比星(無錫輝瑞制藥有限公司)和碘油混合液注入,灌注時間大于30 min,化療藥物灌注完之后再次造影,待動靜脈瘺消失進行化療藥物乳化碘油栓塞。TACE后均行保肝、抗菌、制酸、水化支持治療,4 周為1 個療程。間隔6周后再進行各項常規檢查,根據檢查結果確定再次TACE 治療時間。隨訪1~2 年。
1.3 療效評定標準 兩組患者均于治療2 個療程后行CT 復查,參照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8-10]評價患者近期療效,分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穩定(SD)、進展(PD),總有效率=(CR 例數+PR 例數+SD 例數)/總例數×100%。不良反應則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抗癌藥物、亞急性毒性反應程度及美國國立癌癥研究所-常用化療毒性標準(NCI-CTC 3.0 版)[6],遠期療效則觀察患者1、2 年病死率。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8.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近期療效比較 治療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3.75%(30/32),明顯高于對照組68.75%(22/3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564 1,P<0.05);而治療組貧血乏力、脫發、惡心嘔吐、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心律失常、腹瀉、神經毒性等不良反應發生率略低于對照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259 1,P>0.05),見表1。

表1 兩組近期療效比較[n(%)]
2.2 兩組遠期療效比較 治療組患者1 年內生存率(96.88%)明顯高于對照組(7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335 4,P<0.05),2 年內生存率(59.38%)雖高于對照組(37.50%),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3.065 5,P>0.05),見表2。

表2 兩組遠期療效比較[n(%)]
奧沙利鉑是一種光譜抗瘤藥物,對各種實體瘤均具有一定療效,目前已廣泛應用于治療卵巢癌、乳腺癌、頭頸部腫瘤患者,尤其是治療胃腸道腫瘤效果更為顯著。依據臨床試驗研究報道,奧沙利鉑可抑制各種腫瘤細胞株,且應用于對其他鉑類藥物具有耐藥性的腫瘤細胞株無交叉耐藥性。目前,采用奧沙利鉑聯合其他抗癌藥物治療肝癌已廣泛應用于臨床,療效較為顯著[11]。其作為細胞周期非特異性藥物,主要是形成腫瘤細胞內DNA 鏈和鏈內交聯,使DNA 合成阻斷,進而出現細胞毒以及表現抗腫瘤活性。表柔比星為蒽環類抗腫瘤藥,臨床研究表明其治療指數高、毒性和不良反應小,常應用于乳腺癌、血液系統腫瘤以及消化系統腫瘤,其作用機制主要是通過插入DNA 堿基配對發揮療效,能有效抑制DNA 的復制和翻譯[12]。2 種藥物聯合應用治療HCC 尤其是中晚期肝癌療效較高,不良反應較小。
綜上所述,臨床上應用奧沙利鉑聯合表柔比星行TACE 介入治療HCC 近期療效顯著,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但是對遠期療效及預后改善并不顯著,仍需進一步研究。
[1] 劉亞賢,趙宏然,趙海,等. 奧沙利鉑聯合表柔比星在原發肝癌介入治療的療效觀察[J].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2,33(1):35-36.
[2] 麥聰. 奧沙利鉑聯合表柔比星治療原發肝癌介入治療的臨床研究[J]. 當代醫學,2013,19(16):29-30.
[3] 高潔,吳窮,楊清玲,等. 奧沙利鉑對肝癌細胞HuH-7 細胞周期的影響[J]. 華中科技大學學報:醫學版,2012,41(4):445-449.
[4] 閆趙斌,馬亦龍,歐盛秋,等. 吉西他濱聯合奧沙利鉑經TACE治療中晚期肝癌的臨床觀察[J]. 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13,30(2):266-268.
[5] 鐘俊勇,郭予武,劉錦新,等. 含奧沙利鉑的化療及介入化療方案治療晚期原發性肝癌的臨床研究[J]. 海南醫學,2013,24(13):1887-1889.
[6] 顏鵬,方志勇,向華. 奧沙利鉑及重組人血管內皮抑素經肝動脈灌注聯合TACE 治療原發性肝癌[J].介入放射學雜志,2013,22(2):121-124.
[7] 丁德權,曹齊生,何昌霞,等. 中晚期原發性肝癌的TACE 治療和FOLFOX4 方案化療療效分析[J]. 安徽醫藥,2013,17(8):1388-1391.
[8] 李海濤,解皓. 奧沙利鉑聯合表柔比星、氟尿嘧啶在中晚期原發性肝癌介入治療中的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5(28):8-9.
[9] 楊柳青,秦叔逵,華海清,等.XELOX 方案治療中晚期原發性肝癌的臨床觀察[J]. 臨床腫瘤學雜志,2013,18(8):704-708.
[10] 楊柳青,秦叔逵,趙寧莉,等.FOLFOX 4 方案治療中晚期原發性肝癌的臨床研究[J]. 臨床腫瘤學雜志,2013,18(2):108-113.
[11] 吳海麗. 含奧沙利鉑方案經導管肝動脈化療栓塞術治療原發性肝癌的臨床觀察[J]. 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3,12(11):856-857.
[12] 謝勛鵬,陳萍,張莉莉,等. 奧沙利鉑聯合吡柔比星和氟尿嘧啶治療晚期肝癌的臨床療效分析[J]. 現代腫瘤醫學,2012,20(10):2138-2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