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蘇門四學士”之一的黃庭堅,有一次到蘇東坡家做客,兩位大詩人飲酒論詩,興趣極濃。蘇小妹走過來湊趣,她說:“我這里有八個字‘輕風細柳,淡月梅花’,每句加一個字,你倆是名家,給參謀一下,加啥字好呢?”
蘇東坡想也沒想,隨口說:“這還不容易‘輕風搖細柳,淡月映梅花。’”
黃庭堅聽了大聲夸獎說:“不錯,添得好極了!”
蘇小妹雖然年紀小,卻并不買賬,說:‘俗!俗死了。若是這倆字,還犯得著勞駕兩位大詩人?”
蘇東坡陷入了深思,是呀,若是這倆字,怕是小學生那水平也會添的。他又想了幾個字,都被蘇小妹給一票否決了。
黃庭堅見師兄敗了陣,也不敢再貿然說話,對蘇小妹說:“既然這些字不合適,師妹,你說添啥字好呢?”
蘇小妹客氣恭敬地說:“其實,我也沒把握,說出來請兩位定奪。我以為添‘扶’字和‘失’字好。‘輕風扶楊柳,淡月失梅花’怎么樣?”
“一字千金!”蘇東坡和黃庭堅咀嚼品味之后,豁然開朗,大聲叫絕:‘好!這一‘扶’一‘失’,果真把輕風、細柳、淡月、梅花寫活了,寫生動了。”
蘇軾、黃庭堅虛懷若谷,從善如流,蘇小妹不盲從名家。管中窺豹,由此可看出當時的文壇風氣清正,和諧而溫馨;也就不難明白宋朝那時代為何文化文學繁榮昌盛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