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會覺得,我們許多充分的理由其實都是借口。
所謂的付出,并不一定是非要克全功而還,盡全力而爭絲毫,也是一種值得。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無愧,就來源于能做多少就做多少,盡所能而已。
所以,至少,要做到我們能做到的。
一個極有個性的朋友,他的行為與身邊人格格不入。領導講個陳年笑話或者黃色段子,別人都笑得前仰后合,他臉上卻沒有一絲漣漪;火車上,一群人嬉笑著取笑那個撿瓶子的小女孩,只有他緊繃著臉;求職時,一個競爭對手由于緊張自我介紹時出現失誤,別人興災樂禍地嘲笑,他不笑亦不動。
他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問他,他說:“看不慣領導的行為,我雖不能拂袖而去,至少我可以不去違心地笑;看別人欺侮撿瓶子的小女孩,我雖不能路見不平一怒拔刀,至少我可以不去隨眾嘲笑欺凌;我無法給競爭對手鼓勵和支持,至少我可以不去落井下石地和別人一起哄笑!”
他因此連連碰壁吃虧,可卻絲毫不改。我想,他并不是傻,也不是迂腐,而是他保留著一個人應有的立世風骨。
一個同學給我打電話,說她父親去世,雖然相隔遙遠,我還是坐了一夜的火車趕了去。早晨下車的時候,正趕上葬禮,好多的人,有她的朋友,也有她的同事同學,大家都用各種話語勸慰著她。我先是遠遠地看著,然后走上前,輕擁了她一下,便一直陪在她身邊。葬禮結束后,大家都說忙,一一告辭而去。后來,只剩下我自己。
她從小和父親相依為命,父親是她唯一的親人。那一整天,我就陪著她不停地走,后來坐在河邊,一句話都沒有說。后來,她終于恢復過來,對我說:‘謝謝你!”我說:“我并沒有幫到你什么!”她認真地說:“至少你能來,至少你沒走!”
是的,至少我可以趕來,至少我可以不走,我能做的,只有這些。雖然在另一個城市,我也是忙碌得沒有空閑,也是一樣的不自由,至少我做了能做的該做的。我覺得,就不會留下遺憾。
真的,有時候,我們有太多的理由不去做一些什么,其實沒有什么身不由己,也沒有什么無可阻擋,只要我們想,就總會有一點屬于自己內心深處的東西,而不是茫然失措,而不是隨波逐流。
想起一個親戚,她起初辭掉鐵飯碗的工作去外地闖天地的時候,幾乎所有人都不看好,因為大家都太了解她,說她的性格能力什么的,根本不可能創業成功,早晚會撞得頭破血流歸來。仿佛印證了大家的話一樣,開始那些年,的確如此,幾乎是血本無歸。可是,現在的她,卻真的讓人刮目相看,事業有成,最可貴的,她依然是她,并沒有變得像大家想象的那樣圓滑而通于事故,仿佛仍是當年的那個女孩子。
那她到底怎樣做成的?她這樣告訴我們,在最艱難的時候,她至少可以堅持不撤退;在有爬不過的高坎時,她至少還可以繞路去走;不管怎樣的際遇,她至少可以不改變自己,至少可以不丟掉希望。
這么多的“至少”成就了她。
在我們的生活里,在我們的生命中,“至少”,應該就是我們最后要堅守的東西了!往往我們堅守了,也許就成功了,即使不成功,也不會留下愧悔。
而我們卻是往往丟掉了太多的“至少”,也忘記了太多的“我可以”,把自己的心弄得一片荒蕪,把自己的生活弄得一片蒼白。不能施舍給別人什么,至少我可以不炫耀;不能追趕上別人,至少我可以不嫉妒:不能和別人成為朋友,至少我可以不成為敵人;不能改變別人,至少我可以不讓別人改變自己……
所以,多想想,自己至少可以做到怎樣,也許會打開另一扇美好之門。是的,這個世界上,沒有什么絕望絕境,也沒有什么長痛長傷,因為,至少,我們可以靜靜地活著,活著,就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