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格式條款是當事人為了重復使用而預先擬定,并在訂立合同時不與對方協商的條款,其為人們的交易行為帶來了很多便利,但由于自身的缺陷,使其背離了契約自由和正義原則。《合同法》施行以后,我國才系統的對格式條款進行了規制,但在立法方面仍存在諸多不足,如某些立法內容不合理,可能與初衷背道而馳。因此建議立足我國實際,在立于格式條款立法規制原則的基礎上,完善對格式條款的立法規制。
關鍵詞:格式條款;立法規制;不足;完善
中圖分類號:D923.6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1-864X(2014)10-0063-01
一、格式條款概述及特征
法國法、日本法、美國法稱格式條款為附和合同或附意合同。我國臺灣法稱格式條款為定型化契約。我國立法對格式條款沒有形成相同的名稱和定義。《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采用了格式合同這一稱謂,而《合同法》則采用了格式條款這一稱謂。《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合同法》之所以采用不同的稱謂,實質上是立法者對格式條款的認識加深。
首先,格式條款具有預先制定性和單方性。格式條款是由一方當事人在訂約之前就已經制定完成,而且在制定格式條款的過程中,制定方并沒有詢問對方當事人的意見。其次,格式條款具有不可協商性。條款提供方是在充分考慮了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制定完成的格式條款。最后,制定格式條款的目的是為了重復使用。重復使用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適用時間的持久性,指格式條款不是為了特定的幾次交易而專門制定的,而是為了在一定期間內能夠多次并持續地適用該格式條款;二是適用對象的廣泛性,指格式條款制定方將該條款適用于所有的同類交易對象。
二、我國格式條款立法規制的現狀及不足
(一)我國格式條款立法規制的現狀。
1.格式條款訂入合同的條件。我國合同法沒有明確規定格式條款訂入合同的條件,而只是規定了免責條款訂入合同的條件。學界一致認為,格式條款訂入合同的條件是條款提供方采用合理的方式提請對方注意了該格式條款的內容。盡管根據格式條款的不可協商性,相對人不能就格式條款的內容進行協商,但是,相對人必須做出全部接受或拒絕的意思表示。
2.格式條款的解釋。格式條款訂入合同之后,在審查其是否有效之前,應當對其先進行解釋。由于格式條款的特殊性,法律對格式條款的解釋規則作了專門的規定即先按通常的解釋,如果行不通則按不利于擬定格式條款一方的解釋。《合同法》第125條規定的解釋合同的一般規則對格式條款也是適用的,有時其也可能成為解釋格式條款的主要規則。
3.格式條款的效力。第一,格式條款的絕對無效。《合同法》第40條規定格式條款絕對無效的情形。如前所述,基于格式條款的特殊性,法律對格式條款的效力作了專門的規定。但格式條款仍屬于合同條款,第52條和53條規定的一般合同無效的情形當然對其適用。有的學者認為,《合同法》第39條和第40條的規定相互矛盾,筆者認為,兩者之間并不存在矛盾,因為第39條和第40條所免除的責任是不同的。第39條免除的只是條款制定方將來可能會發生的責任。而第40條免除的則是條款提供方現在應當承擔的主要義務。這兩種責任的免除對條款相對人利益損害的嚴重性是不同的。第二,格式條款的相對無效。若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違反提示說明義務,那么根據前述格式條款訂入合同的條件是格式條款提供者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請對方注意該格式條款的內容,說明相關條款根本沒有訂入合同,成為合同的一部分,那么也就沒有進一步討論此問題的必要。法律如此規定的目的是為了保障對方當事人的利益,賦予其選擇的權利,即訂約相對人若認為該格式條款嚴重的損害了自己的合法權益,就有權依據條款提供方違反提示說明義務而要求撤銷該條款,并且會得到法院的支持,若相對人能接受該條款,就不行使撤銷權,那么該條款繼續有效。
(二)格式條款立法規制的不足。
1.在體系上,法律對格式條款的規定比較零散,缺乏系統性。雖然《合同法》中提供了基本法律規則,但是規定過于簡略,在指導法院處理有關格式條款糾紛時顯得過于單薄。其他的單行法雖規定了規制格式條款的內容,但其只是對該法所涉及領域內的格式條款進行規制,過于片面。在這種情形下,修訂已有的《合同法》或者制定專門的法律勢在必行。
2.某些立法內容不合理,有時可能會與初衷背道而馳。例如《合同法》第41條關于格式條款的解釋規則的基本精神是保護訂約相對人的合法權益。但是該條中規定的“格式條款和非格式條款不一致的,應當采用非格式條款”這一內容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會被格式條款制定人利用而損害相對人的權益。其本意是為了保護格式條款相對人的利益,但是,如果合同中的格式條款上所載明的內容與非格式條款內容相比較,更有利于相對人,此時如果還是嚴格地按照此規定,則適用該法條的結果與保護訂約相對人合法權益的目的背道而馳。
三、完善我國格式條款法律規制的建議
我國對格式條款立法規制方面都存在諸多不足,在適用中存在著許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因此有必要在吸取西方發達國家和地區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立足我國實際,完善我國格式條款的法律規制體系。
(一)格式條款立法規制的原則。
1.依法規制原則。依法規制原則是指規制主體必須依照法律規定和法定程序對格式條款進行規制。但是,目前我國對格式條款進行規制的法律依據既不具體,又比較零散,且不易操作,因此制定專門的規制格式條款的法律就顯得十分重要。
2.保護弱者權益原則。由于格式條款具有不可協商性,條款相對人不能就格式條款的內容與條款制定方進行討價還價。因此,應當加強格式條款提供方的責任,如在歸責原則上采取無過錯責任的原則,保護相對人的合法利益。
(二)格式條款立法規制的方法。
1.對相關規定進行充實,使現有的法律規定更加明確具體。建議最高人民法院對“通常理解”、“合理的方式”等過于原則性的規定作出具體解釋,明確界定不公平格式條款的判斷標準。此外還需完善我國立法對如何履行提請注意義務的規定。筆者認為,應通過三個方面完善提請注意義務:一是提請注意的對象是格式條款;二是提請注意的時間應在合同簽訂過程中。合同有效成立后,格式條款制作人再提醒對方注意,則此時合同已經生效,條款已納入合同,提請注意已無意義;三是提請注意的方式應當合理。合理的方式主要是指能夠引起條款相對人注意的方式。
2.在條件成熟時制定關于格式條款法律規制的專門法律。制定專門的格式條款法律規制單行法,系統嚴密的對格式條款進行規制,這是解決現有法律規定零散、簡單粗糙等諸多問題的最佳途徑。
參考文獻:
[1]周清林.論格式免責條款的效力層次——兼談《合同法》及其司法解釋之間的矛盾及其協調[J].現代法學,2011(4).
[2]王利明.對《合同法》格式條款規定的評析[J].政法論壇,1999(6).
[3]柯華慶.格式合同的經濟分析[J].比較法研究,2004(5).
作者簡介:
1.羅婉婷(1990-)女,漢,河南信陽人,遼寧大學,2013級法律碩士(法學)在讀。
2.雷曉蒙(1990-)女,漢,河北衡水人,遼寧大學,2013級法律碩士(法學)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