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微博、微信、微課等一系列“微”事物的出現,宣告人類已經進入到“微”時代,學習也進入到微學習的時代。本文立足于“微”時代,分析當前高職教學現狀,結合微學習環境下教學的新特點,探討如何抓住時代發展的契機,開展高職教學改革,從而有效提高高職教學質量。
關鍵詞:微學習;高職教學改革;微內容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碼:1671-864X(2014)08-0043-01
一、引言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微博、微信、微課等一系列“微”事物應運而生,人類進入了“微”時代,微學習成為了人們自主學習的主要方式。而高職作為國家“技能型”人才培養的主要場所,在如今微學習環境下,傳統的教學方式必然受到沖擊和挑戰,那么如何順應社會發展,抓住時代賦予的契機,革新高職教育教學,提高高職教學質量,培養企業歡迎、社會放心、群眾滿意的應用型、崗位型人才是高職院校發展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二、高職教學現狀
近年來,高等職業院校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發展,數量和規模都得到了空前擴大。2008年,我國高等職業院校招生數量占整個高等教育的51%,第一次超過了本科教育,真正的成為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1]2010年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12)》也明確提出了要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這更為高職的蓬勃發展奠定了基礎。在如此快速發展進程中,高職的教學現狀又是如何的呢?
(一)學生方面。
高職學生的來源既有中職的學生也有通過高考招錄進來的學生,兩大生源的學生知識背景差異極大,相對于本科生來說,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差,這是高等職業教育教學中長期面對的難題。
(二)教師方面。
高職教學要求教師既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嫻熟的教學技能,又要具備精湛的實踐操作及指導的能力,也就是“雙師型”素質。然而,目前高職師資中“雙師型”教師隊伍薄弱,發展速度相當緩慢。
(三)學校、政府方面。
盡管國家、地方政府都對高職院校的發展予以高度重視并以相應的政策支持,但是高職教學資源相對貧乏,資源共享度不高,這不利于高校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自主學習,更有失教育公平化。
高職發展快速,但從其發展現狀中不難發現,高職教育教學中有許多亟待改革的問題。那么如何推進高職教學改革呢?
三、微學習為高職教學發展提供新契機
隨信息化教學的不斷深入,數字化學習成了目前主要的學習方式之一。而微學習打破了時空的限制,隨時隨地的發生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微學習又稱之為微型學習,在學習內容資源層面可以被理解為微小的學習內容組塊通過輕便的學習媒體設備可被輕易地獲取、存儲、生成和流通;在學習體驗層面,微型學習也表征著學習者在相對輕松的心態中獲得一種輕快并帶有愉悅和滿足感的學習體驗。[2] 其特點是:時間短、小模塊、個性化、多媒介。
微學習進入到了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是人們進行終身學習的主流方式之一,其特有的優勢正好彌補目前高職教學中存在的一些不足,為高職教育教學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
(一)微學習的個性化、多媒介特點可以緩解目前高職由于生源素質差異大而造成教學上的壓力;同時微學習的小模塊特點,更尊重了人類認知及注意力集中的生理及心理特點,促進更高效的學習,教學更能體現“以人為本”理念。
(二)微學習打破了時空的局限,學習者運用現有的各種數字終端設備進行跨學校、跨區域、跨國界的學習,真正體現了教育教學的公平化。
(三)微學習的學習形式及手段的多樣化打破了傳統高職院校的教學方式,學生可將平時學習到的零碎知識組裝起來,形成新的知識體系,解決實際問題。教學可更發散、更開放,這不僅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心態中獲得學習的體驗,同時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了條件。
四、著眼微學習,革新高職教學
結合微學習的特點及理論,革新高職教學,促進高職院校的教學沿著良性健康的發展軌道前進,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教學革新:
(一)資源建設。
1.加大微內容建設的廣度和力度。
微內容是進行微型學習的基礎,它是指“小組塊、松散連接、一直處于動態重組中的信息單元。[4]”高職應重視微內容的建設,有意識的分解教學內容,將其微型化,如目前盛行的微課程,正是微內容建設的一部分,促進個性化教學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建設資源共享平臺, 促進交流與合作。
高職院校要重視資源共享平臺的建設,減少低層次資源重復建設造成的浪費,提高優質資源的利用率,這有利于教育教學的公平化,也促進師生交流與互動,真正實現教學相長。
(二)教學方式。
1.充分體現“主導—主體”教學方式。
教師在教學中應樹立學生是學習主體的理念,發揮自己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積極引導與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機,營造一種教師引導,學生自主開展學習的充實而愉快的學習氛圍。
2.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方式。
在當今的信息化學習環境下,教學使用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方式開展,能發揮數字化學習的優勢,為師生的發展提供更開闊的平臺、更自主學習的空間和。
(三)評價考核。
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微學習各種手段和方式,通過有意識或無意識的方式對學生的多元智力進行綜合的評價,采用多元評價的方式,即評價工具、評價主體、評價目標都多元化。
(四)教學研究。
高職院校一般都依托并服務于當地的地方經濟,這就有教學區域差異、學校差異和學生差異。針對這些差異,教學研究的開展要本土化,校本化,研究建設地方課程,校本課程,并在微觀的課堂中開展行動研究。這樣的教學才更具有針對性,才能取得更實質性的教學效果。
五、結語
高職院校辦學歷史短、發展迅速,仍處在成長的階段,在這個過程中其必然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需要我們不斷地改進。而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新媒體不斷涌入到教學的各個領域,新型媒體為教學的改進和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對以往教學的不足能起到很好的完善和補充。在目前微學習作為人類終身學習的主流方式之一的大環境下,高職教學只有迎合時代發展的潮流,運用時代賦予的契機,抓住機遇,進行深入的改革,才能取得更好的發展,培養出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所需要的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
參考文獻:
[1]靳麗君,孟永輝,張剛毅.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 現代企業教育,2012(06): 52-53.
[2]祝智庭,張浩,顧小清.微型學習——非正式學習的實用模式[J].中國電化育,2008(2):10-13.
[3] David Weinberger. Small Pieces Loosely Joined [M]. America, New York: Perseus Books Group, 2002.
作者簡介:
1.馬云云(1986-),女,籍貫山東,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多媒體技術。
2.吳飛燕(1988-),女,籍貫廣西,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多媒體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