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紅獻
關鍵詞:中藥;針刺;腰椎間盤突出癥
中圖分類號:R681.5+3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7-2349(2014)11-0047-02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因腰椎間盤變性、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壓迫硬脊膜或神經根,出現腰腿痛和神經功能障礙,是臨床常見多發病之一。筆者采用中藥配合針刺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取得了一定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以本院中醫康復科腰椎間盤突出癥住院患者為觀察對象共120例,男78例,女42例,年齡17歲~53歲,平均年齡35歲。病程2 d~5 a,平均病程5個月。所有患者均經本院CT檢查確診為腰椎間盤突出癥,并符合中醫辨證為陽虛寒凝者,癥見腰部沉重冷痛,下肢發涼畏風,舌淡苔薄白,或白膩,脈沉細或沉遲。
1.2診斷依據參照《中醫病證診療標準與方劑應用》[1]的腰椎間盤突出癥診斷標準為納入依據。有腰部外傷,慢性勞損及受寒史(大部分患者在發病前有慢性腰痛史);常發生于青壯年;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壓增加、咳嗽、噴嚏時疼痛加重;脊柱側彎時,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變部位椎旁壓痛并向下肢放射,腰部活動受限;下肢受累神經支配區感覺過敏或遲鈍,病程長的可出現肌肉萎縮。直腿抬高試驗或加強試驗陽性能;膝跟腱反射減弱;CT檢查顯示腰椎間盤突出的部位及程度。endprint
關鍵詞:中藥;針刺;腰椎間盤突出癥
中圖分類號:R681.5+3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7-2349(2014)11-0047-02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因腰椎間盤變性、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壓迫硬脊膜或神經根,出現腰腿痛和神經功能障礙,是臨床常見多發病之一。筆者采用中藥配合針刺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取得了一定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以本院中醫康復科腰椎間盤突出癥住院患者為觀察對象共120例,男78例,女42例,年齡17歲~53歲,平均年齡35歲。病程2 d~5 a,平均病程5個月。所有患者均經本院CT檢查確診為腰椎間盤突出癥,并符合中醫辨證為陽虛寒凝者,癥見腰部沉重冷痛,下肢發涼畏風,舌淡苔薄白,或白膩,脈沉細或沉遲。
1.2診斷依據參照《中醫病證診療標準與方劑應用》[1]的腰椎間盤突出癥診斷標準為納入依據。有腰部外傷,慢性勞損及受寒史(大部分患者在發病前有慢性腰痛史);常發生于青壯年;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壓增加、咳嗽、噴嚏時疼痛加重;脊柱側彎時,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變部位椎旁壓痛并向下肢放射,腰部活動受限;下肢受累神經支配區感覺過敏或遲鈍,病程長的可出現肌肉萎縮。直腿抬高試驗或加強試驗陽性能;膝跟腱反射減弱;CT檢查顯示腰椎間盤突出的部位及程度。endprint
關鍵詞:中藥;針刺;腰椎間盤突出癥
中圖分類號:R681.5+3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7-2349(2014)11-0047-02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因腰椎間盤變性、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壓迫硬脊膜或神經根,出現腰腿痛和神經功能障礙,是臨床常見多發病之一。筆者采用中藥配合針刺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取得了一定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以本院中醫康復科腰椎間盤突出癥住院患者為觀察對象共120例,男78例,女42例,年齡17歲~53歲,平均年齡35歲。病程2 d~5 a,平均病程5個月。所有患者均經本院CT檢查確診為腰椎間盤突出癥,并符合中醫辨證為陽虛寒凝者,癥見腰部沉重冷痛,下肢發涼畏風,舌淡苔薄白,或白膩,脈沉細或沉遲。
1.2診斷依據參照《中醫病證診療標準與方劑應用》[1]的腰椎間盤突出癥診斷標準為納入依據。有腰部外傷,慢性勞損及受寒史(大部分患者在發病前有慢性腰痛史);常發生于青壯年;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壓增加、咳嗽、噴嚏時疼痛加重;脊柱側彎時,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變部位椎旁壓痛并向下肢放射,腰部活動受限;下肢受累神經支配區感覺過敏或遲鈍,病程長的可出現肌肉萎縮。直腿抬高試驗或加強試驗陽性能;膝跟腱反射減弱;CT檢查顯示腰椎間盤突出的部位及程度。endprint